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發展規劃 > “十三五”【已歸檔】 > 專項規劃及區域規劃

太倉市商務發展十三五規劃

來源:商務局發布時間:2017-05-27 09:42瀏覽量:字體:

  “十三五”時期(2016年至2020年)是太倉率先建成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現代田園城、美麗新太倉的關鍵時期,也是商務經濟培育新優勢、構建新體制、打造升級版的重要階段。為明確未來五年太倉商務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保障,按照《太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文件精神,制定本專項規劃。

一、“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的基礎和環境

(一)現實基礎

  “十二五”時期,太倉市商務經濟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整體發展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十三五”時期的提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外貿易轉型升級,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對外貿易總額由2010年的87.0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127.7億美元,年均增速8.0%,對外貿易總額在蘇州市的占比由3.2%提升至4.2%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一般貿易成為對外貿易的主力,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進出口不斷增長。太倉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級驗收,開始封關運作。港口在對外貿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試點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與上海港合作建立江海中轉功能平臺,港口的服務能力和通關水平進一步提升。產品出口流向更趨多元,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量近年加速提升,成為重要貿易伙伴,對新興國家進出口迅速增長。

  利用外資難中求進,外資結構更趨優化。太倉利用外資規模有所下降,但仍具較強的吸引力。“十二五”以來,累計注冊外資52.3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2.7億美元。利用外資的結構不斷優化,由金屬制品業等傳統產業逐漸轉向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以租賃和商務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引導新總部落戶。堅持推進轉型升級,引導新總部落戶,促進老企業升級,放大總部經濟的推動、帶動作用。德資企業在太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截止2015年底太倉累計落戶德資企業超過220家,德資企業在太倉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超過90%落戶太倉的德資企業先后完成增資擴產;舍弗勒、托克斯等德資企業已經完成多期增資擴產。由德國巴伐利亞州立銀行投資1200萬美元建設的“太倉德國中心”正在成為太倉德資投資高地建設和對德合作“升級版”打造的重要平臺。

  境外投資加快推進,對外合作日益活躍。“十二五”以來累計新增境外投資項目達到53個,累計完成中方境外投資額8.0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3億美元。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形式不斷創新、領域不斷拓展,由貿易合作的初級形式、單一領域向資源收購、股權并購等多種形式和向工程承包、園區建設、產能合作等多個領域延伸,呈現布局廣、方式活和層次多的生動格局。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太倉港近洋航線密集和“蘇滿歐”貨運班列開通優勢,打造太倉港海鐵聯運新模式;“互通互聯”引領我市多家企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活動。大型成套設備工程承包取得重大突破,天順風能作為蘇州地區為數不多的具備境外工程承包資質的企業境外工程承包業務快速發展。大力士公司的迪拜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積極探索企業抱團出海等創新商業運作模式。

  特色平臺建設完善,服務外包快速發展。2015年,服務外包合同額達到7.1億美元,離岸執行合同額達到2.7億美元,分別為“十一五”期末的4.5倍和4.0倍。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生物醫藥和工業設計為特色的服務外包產業集群,集聚了以中美冠科、昭衍為骨干的生物醫藥產業,以英格索蘭亞太區研發中心、韓國世鐘汽配研發中心等為代表的研發設計產業,以安軟為代表的信息服務產業。加強服務外包產業的載體支撐和完善產業發展的服務配套,推進江蘇國際創意產業園等載體建設,搭建浪尖華東區全產業鏈設計創新平臺、生物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動高校與外包企業的互動合作,大力整合與組織培訓資源,為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程保駕護航。我市商務局被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授予“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大學科技園獲得 “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稱號,中美冠科和昭衍雙雙入選2015年服務外包成長型企業,生物醫藥產業園獲評2015年服務外包特色產業集聚園區

  商貿經濟快速增長,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太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0年141.4億元增長到2015262.6億元,年均增幅達到13.2%商業布局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了人民路商圈、萬達商圈、海運堤商圈、森茂汽車城商圈和城西建材家具商圈多點支撐、網絡化、差異化發展的城市商業空間布局體系。工廠店成為太倉消費旅游的一張名片,以紡織服裝為主的工廠店數量接近百家,雅鹿服飾、東云服飾和科而雅服飾積極探索廠家聯營,部分旅行社開始試行“酒店+景點+工廠店”的旅游線路。電子商務產業蓬勃發展,太倉市連續多年位列電商百強縣前十。形成包括雅鹿、口水娃等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易品惠等自建平臺,木瓜傳媒等O2O電商,以西本新干線、渤交所、大寶贏等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在內的特色電商產業。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被認定為首批省級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西本新干線成功入選江蘇省20152016年度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大學科技園建立了O2O電商匯平臺,LOFT工業園引進淘太倉、安德高等企業,打造O2O電商產業園。成功策劃舉辦了首屆太倉特色農產品電商推介會、電商協會沙龍講座等多項專題活動;加大電商扶持引導力度,修訂出臺了《太倉市商務發展專項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并舉辦了多次政策宣講會。成功策劃舉辦“江海河三鮮”旅游文化美食節系列活動,活動影響力逐年提升。商貿行業自律不斷提升。

(二)存在問題

  商務經濟“穩增長”壓力較大。當前,我市內外貿增長乏力,利用外資和服務外包有所回落,商務經濟轉型升級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增量培育、結構優化、效益提升需要加強,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路徑仍需要積極探索。

  商務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出口貿易仍存在自主品牌培育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足的隱憂,本土民營企業實力有限制約了“走出去”發展的規模與質量,我市較小的人口規模產生的消費拉動力不足以為商貿發展提供足夠支撐。

  現有資源要素生產率有待提高。太倉獨特的港口資源、區位優勢,以及綜保區等載體在做大貨物貿易、拓展對外合作、探索新興產業等方面所應產生的紅利尚未得到充分釋放,有待進一步發掘。

  體制機制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國家、省市層面深入推進改革開放,自貿區、改革試驗區建設方興未艾,相較而言我市在商務經濟發展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不足,有利于商務經濟發展的政策、行政、人才、執法、服務等環境尚未形成。

(三)發展環境

  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在分化調整中低速增長。全球經濟處于金融危機之后的大轉型、大變革和大調整時代,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綜合實力對比將發生變化,外貿形勢嚴峻復雜。數字貿易、文化貿易、技術貿易、專業服務等服務貿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呈現多極化特征,區域和跨區域合作進程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孕育著新的變化,全球產業布局和競爭關系加速調整,技術進步催生新的生產和商業模式,全球價值鏈呈現出“微笑曲線”與“彩虹曲線”并存的“雙曲線”特征。我市需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積極拓展商務經濟發展的新空間,形成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

  從國內環境來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需求結構、動力結構、產業結構、布局結構加速調整。“十三五”時期,中國將深入實施改革開放,著力建立新制度格局、新開放格局和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增速將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出口拉動和投資拉動作用總體減弱,消費需求拉動作用加大,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服務經濟將會有較大的擴張,高科技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民生服務等新興領域投資將進一步加速。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加快形成,在對外開放方面,著力構建“一帶一路”;在國內發展格局中,著力推進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等跨區域、次區域增長極的培育。太倉必須準確把握國內經濟發展新趨勢,著力提升商務服務功能,增強服務周邊、服務區域的能力。

  從區域環境來看,我市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期,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期,商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隨著“改革創新、以港強市、融入上海、綠色發展、民生共享”五大戰略的深入實施,有利于發揮產業基礎、區位交通等優勢條件,在長三角區域內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錯位發展,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加快推進,也有利于本市承接產業轉移并集聚高端要素,便于相關企業主動接受輻射,借船出海。

  另一方面,我市商務經濟發展也面臨嚴峻挑戰。高端要素資源競爭日益激烈,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供給難以滿足提升商務經濟發展的需要。商務經濟發展模式亟待向創新驅動轉變,需要進一步突出發展新產品、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業等新經濟,全面提升商務經濟發展水平。商務發展環境尚需進一步改善,除進一步加強口岸、市場、交通等設施的功能建設之外,還需要不斷完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協調配套的商務經濟發展軟環境。

二、“十三五”時期商務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新機遇,立足于太倉商務發展的基礎與條件,按照經濟轉型升級、七個更三高兩強總體要求,在新常態中主動作為,圍繞太倉實施“改革創新、以港強市、融入上海、綠色發展、民生共享”總體戰略,加快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實施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為主抓手,培育商務經濟新優勢,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在內外兩大需求中培育增長新動力,在內外兩個市場中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商務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促進全市經濟轉型升級、民生改善提升作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原則

  以改革開放為先。把改革開放作為商務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進改革,通過改革創新破除商務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制約,構建良好的商務經濟發展制度環境。把握全方位開放趨勢,充分發揮區位交通、港口物流、中德合作、沿江臨滬等基礎條件或比較優勢,全面融入、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促進基礎設施,經貿投資、人文交流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全面開放合作新格局。

  以創新驅動為源。加快推進商務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戰略轉變,以集聚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為關鍵,加強政策創新,挖掘政策潛力,打造商務政策高地。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渠道優勢大力發展平臺經濟,以線上帶動線下,以服務消費帶動增長,以各類園區帶動平臺經濟創新發展。

  以統籌推動為要。把握擴大開放和擴大內需兩大戰略重點,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范圍和領域,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和層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充分把握內需市場的巨大容量和成長性,進一步增強商貿業對拉動消費、引導生產、擴大就業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作用。

  以環境營造為基。形成對內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商務環境,提升載體環境、商務環境和人居環境,使營商環境成為太倉商務經濟發展新的比較優勢。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增強太倉商務經濟的國際國內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堅持人才、資本、產業、市場和城市等領域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引進、培育與發展國際化城市要素,努力把太倉打造成為國際化城市。

(三)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太倉商務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商務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消費和出口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商務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商務發展新優勢加快培育,初步建成區域內重要的商務經濟發展新高地。

  ——優化貿易結構,推動對外貿易向“優進優出”轉變。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外貿結構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提高1個百分點;港口貿易得到較快發展,省級出口基地和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平臺作用提升;服務貿易增幅顯著高于同期一般貿易。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十三五”期間,努力實現利用外資保持平穩增長。五年到賬外資總額突破30億美元。服務業利用外資占比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超過20家。

  ——突出優勢產業項目引導,持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至2020年,全市當年對外投資中方投資額達到3億美元,十三五年均增幅達10%以上,“走出去”和“引進來”投資比1:2之內。

  ——提升服務外包發展能級,深入推進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的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建設。“十三五”期間,以服務外包為重點加快服務貿易發展,離岸服務外包規模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20年,全市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達5億美元以上,服務外包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

  ——現代商貿產業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十三五”期間,城鄉商業布局更加合理優化,居民消費更加活躍,流通業參與長三角市場一體化功能凸顯,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到2020年達到400億元以上。商貿流通業稅收占地方稅收總額的30%以上。

三、做好擴大對外開放的三篇文章

  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進一步形成以以港強市、融入上海、對德合作為重點的全方位開放合作新格局。

(一)以港強市,主動融入“兩帶一路”國家戰略
把港口最大資源與開放最大優勢結合起來,堅持在更高起點上放大港口和開放的聯動效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增強港口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港口、物流、產業和城鎮的互動并進。

  加快港口轉型升級。構建以港口為樞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大型化、專業化為方向,加強港口碼頭泊位建設,擴大港口能力,提升港口能級,優化港口結構。加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建設,加快進港通道、錨地等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保障系統、堆場公共停車場等港口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疏港鐵路建設,優化集疏運公路網銜接水平,著力打通內河疏港通道,加快發展多式聯運,完善港口與鐵路、公路、內河水運等樞紐銜接機制,全面建成輻射中西部、對接海內外的江海聯運綜合樞紐,著力推動集裝箱干線港建設。

  完善港航物流體系。以密集近洋航線、內貿干線、五定太倉快航為特色,以長江支線、運河支線為支撐,不斷優化太倉集裝箱運輸航線航班網絡體系。大力推進國際陸海聯運物流發展,完善臺灣-太倉港-“蘇滿歐”海鐵聯運新模式,積極發展日本和韓國-太倉港-“蘇滿歐”海鐵聯運新業務。健全港航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著力發展保稅物流、冷鏈物流、智慧物流等新型物流模式,大力提升航運交易、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船舶綜合服務等能力。把太倉港國際商貿物流園作為重點打造的綜合型物流產業園區,著力把國際物流產業發展成為太倉的支柱產業和區域競爭中的強勢產業。

  推動港城互動發展。大幅提升太倉港配置國際國內資源要素的能力,形成更具影響力的區域內重要的港口經濟區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經貿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務中心。按照現代田園城市理念,加快園區開發向城區開發轉型升級,統籌推進港城、港產融合和城鄉一體發展,全面打造產業新城、物貿新城、生態新城,促進港城和整個城市高水平均衡發展和整體資源要素的高效利用。

  積極融入兩帶一路。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裝備制造、能源資源、海洋經濟等領域的經貿合作,放大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電子商務的帶動效應,進一步健全投資貿易便利化體制機制,形成經貿合作交流新優勢。促進與長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區合作交流,積極協同建設聯運服務中心,不斷提高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水平,構建船港貨聯盟,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打造長江經濟帶走向世界的快速戰略通道。

(二)融入上海,匯聚商務發展新動能

  深入實施融入上海戰略,加快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和集聚高級要素,加快復制推廣上海的政策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與上海的規劃、產業、公共事業、交通設施、功能載體等的協同和對接,加快把太倉建設成為江蘇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強化板塊對接。深入對接上海港,重點在通關、物流等領域開展貨物進出港通關合作,提升貨物進出太倉港的便捷度,進一步提升港務與通關合作水平。主動對接中國(上海)自貿區,推進與自貿區的功能聯動、業務聯動、管理聯動,加強與上海外高橋(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合作,努力建設中國(上海)自貿區復制推廣的先行區。積極對接大虹橋商務區,主動參與大虹橋商務區的商貿、會展活動,引導各類企業來太倉開展國際國內貿易、物流配送等業務。整合太倉旅游資源,加快對接上海迪斯尼國際旅游度假區,推動上海旅游休閑后花園建設。

  深化產業對接。引導高新區、太倉港等各功能板塊依托各自產業基礎,積極承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建設上海企業的生產制造、產業配套、成果轉化的后源基地。加強與嘉定區、上海汽車行業協會、上海汽車城的合作,融入上海汽車產業,配套發展汽配產業。對接上海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后臺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承接動漫游戲、現代傳媒、文化創意、數字服務等新興業態,加快形成服務業發展新亮點。加強太倉商旅文融合的整體形象塑造,加大面向上海的自駕游、自助游、休閑游客源市場營銷,拓展旅客市場,把太倉打造成為上海市民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拓展科技對接。依托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教新城和各類高新技術孵化器,主動對接上海科技園、高校、院所,大力引進上海等地的大院名校,積極吸納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聯合實施高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把太倉建設成為上海高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鼓勵企業與上海高校、院所、企業共建研發機構、創新聯盟和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以聯合開發、委托開發、共建實體等形式,共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

  推進人才引進。建立健全項目制、候鳥制、兼職制、組合式等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增強對上海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創新人才招聘機制,在上海人才市場設立窗口,定期在上海舉辦人才招聘會,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和高技能人才來太就業。積極利用上海優質教育培訓資源,推動兩地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交流,促進我市干部人才培養;定期選派中青年干部到上海自貿區及上海市轄區業務部門掛職鍛煉等。營造良好留才環境,提升外引人才的歸屬感。

  加強交通設施、公共事業領域對接。發揮滬通鐵路的交通對接功能,加快啟動軌道交通建設,加強公路接軌,以發展區域公共客運為重點,構建對接上海公共交通體系,推動交通卡等公共交通服務一體化。在醫療、教育、養老、社會保障等領域加快實現全面對接,積極引入上海優質醫療、教育資源,盡快實現社會保障體系互通互聯。開展沿滬接壤地區環保合作,對接嘉定區、寶山區,建立滬太生態文明共建機制。

(三)深化對德合作,打造“中德合作”標桿典范

  充分發揮兩園、兩辦、兩中心和一館七大對德合作平臺作用,鞏固對德合作成果,積極開展全方位、有深度、有高度的對德合作,努力使太倉對德合作成為中德兩國深化合作的新典范。 “十三五”期間,力爭新增德資注冊資金20億美元,德資企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積極打造中德(太倉)產業合作示范區

  深化產業合作。加大對德招商引資力度,招大引強和集聚中小企業雙輪驅動,堅持以高端制造業為引領,一二三次產業全面和齊頭并進。深耕精密機械制造、汽車零配件制造兩大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環保等新興產業。引進培育德資金融保險、管理咨詢、商貿旅游、服務外包、創意設計、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業,鼓勵德資企業把地區總部和研發、物流、結算等功能性機構設在太倉。探索現代農業合作新領域,大力引進德國先進農業設備與技術。加密中德雙向經貿合作交流,以蘇州跨境電商試驗區為契機,探索建立德國商品(太倉)展銷中心和兩國貿易的集散中心。鼓勵中德兩國企業相互之間兼并、收購等方式實現投資合作。進一步拓展太倉德國辦事處的職能,為本地企業赴德開展經貿合作提供便利。

  拓展科技合作。引導在太德資企業開展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等工作,努力建立國內領先的以自動化、智能化、精細化生產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更加注重綜合利用德企搭載的高新技術、先進裝備、先進管理與國際營銷網絡,帶動本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形成德資企業與本地產業融合互動發展的新態勢。構建海外技術轉移平臺和產學研聯合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德國中心、史太白中心和中德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功能作用,加快推動中德創新中心落地,力爭引進弗朗霍夫研究所等高端研究機構,搭建中德兩國之間高新技術交流的橋梁,推動地方企業實現產業升級。構筑企業+大學+政府的多邊合作體系,新建一個有影響力的合作研發基地與技術轉讓交流平臺,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充分發揮德國研發機構技術和人才的溢出效應

  強化人力資源支撐。建立并完善相關人才的培養、引進、留駐、使用體系,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人才政策,增強優質人才教育與供給機制對德企的吸引力。拓展引才渠道,完善留才政策;探索多層次的中德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機制,加強與德國工商大會和舍弗勒等重點機構、企業、院校的合作,繼續推進德國雙元制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的太倉本土化實踐,強化市級層面的中德培訓中心建設。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加強與同濟、東南等國內著名院校及德國相關應用型大學在本科人才培養上的合作,力爭早日成功創辦中德太倉雙元制大學。組織本地民企管理層赴德國學習考察,接受德國質量文化和企業管理理念學習。

  營造彰顯德國特色的氛圍環境。圍繞德式風情與江南水鄉風貌有機結合,優化中德企業合作基地片區規劃建設,重點打造一條特色商業街、一條交通示范路、一個特色風情商貿區,努力建成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的對德合作的標志性區域。緊扣現代田園城、美麗金太倉定位,在城市規劃、市政交通、城市治理、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建設等方面,融入更多德國元素。加快推進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德國留學生創業園等對德合作載體建設,強化德國工商大會太倉辦事處、太倉駐德辦事處功能建設。

  擴大文化交流。與巴符州、北威州及德國其它地區建立一批友好城市。推進健雄學院和太倉中專與德方相關院校開展務實有效的國際交流。廣泛開展友好學校交流和大中小學生對德修學交流。鼓勵太倉籍學生赴德留學。鼓勵設立德語和德國文化培訓機構。積極開展與上海德國學校合作設立分部,逐步探索設立德國中小學、幼兒園。繼續辦好太倉日、德國啤酒節等活動;積極開辟中德家庭互訪交流、江南絲竹走進德國、太倉圖片藝術展、“現代田園城、美麗金太倉”主題宣傳等新的文化交流形式。加強中德文化、體育、醫療、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

四、全面構建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格局

  全方位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加快探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新路徑,使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率先形成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一)培育競爭優勢,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主動適應國際環境變化和國內發展新要求,積極推進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加快服務貿易發展,提升出口基地能級,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升外貿發展水平。

  打造大宗現貨交易平臺。發揮功能政策優勢,運作好太倉港綜合保稅區,積極爭取自貿試驗區落戶。完善“木材進口交易中心”、“渤商所太倉中心”、“太倉廣保交易中心”、太倉港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建設,做大“大寶贏”化工商品交易服務平臺等新型載體,積極推動進口肉類指定口岸的籌建工作,著力構建“前店后庫”式原材料、生產資料現貨交易市場,推動實現電子化交易方式。鼓勵服務創新,打造集貿易中介、貿易融資和供應鏈管理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運用平臺積累的大數據,提供指數發布、信用評級等增值服務。

  加快發展服務貿易。鼓勵高附加值服務出口,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形成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局面。拓展服務貿易新領域,在穩定物流、勞務等傳統服務貿易的基礎上,培育和擴大科技研發、融資租賃等新興領域服務貿易。推動服務貿易便利化,促進市場準入、海關監管和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創新發展,積極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服務貿易發展模式,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推動服務貿易模式創新。

  著力提升出口基地能級。推進省級自行車、童車、生物醫藥等出口基地各項服務功能建設,促進對外合作與交流,幫助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再培育若干個特色出口基地和出口企業群體,通過政策支持,擴大基地出口,使其盡快成為我市貿易出口的新增長點。著力構建和完善各出口基地的展覽展示、檢驗檢測、境外銷售、信息咨詢、保稅倉儲和金融服務等功能,推進貨物貿易全過程便利化。

  努力促進貿易發展方式轉變。鼓勵一般貿易生產企業擴大“三高”(高新技術、高附加值、高效益)產品出口,對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高成長性一般貿易生產企業給予重點支持。促進加工貿易向研發設計、物流分撥和結算中心等產業鏈高端延伸。推動外貿商品結構調整,提升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質量、檔次和技術含量,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進口,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引導外貿市場結構優化,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開拓力度,深化與亞太周邊國家貿易合作,鞏固與歐美發達國家貿易聯系,逐步提高新興市場在太倉外貿中的比重。

(二)優化外資結構,放大外資溢出效應

  大力招引特色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優化結構、豐富方式、拓寬渠道、提高質量,更好地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優化利用外資結構。以打造面向國際的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高地為導向,實施龍頭項目帶動戰略,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引導外資投向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特色新興產業,持續推動特色新興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充分發揮外資在推進產業升級方面的作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外資投向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服務外包、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商貿、休閑旅游、健康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鼓勵國際先進技術和資本參與太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積極爭取設立江蘇自貿區太倉分區,省市縣(市)聯動,在利用外資方面積極探索拓寬領域、完善機制,把太倉吸引外資水平推向新高度。積極申請試點設立中外合作經營性教育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試點放寬外商投資在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現代商貿和文化創意等領域的限制。引導外資企業參與創新型城市建設,進一步吸引國際知名科研機構來華組建科研中心,探索打通不同屬性,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溝通渠道,加強人才、技術、信息和服務等方面的多向流動,打造共同參與、相互促進的創新生態圈。

  加強招商引智工作。重點引進一批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技術攻關型的海內外人才,著力引進一批金融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高端服務業人才,構建“項目-人才-基地”三位一體、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的引智新模式,形成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項目、以基地聚人才的良性互動引智機制。促進科學招商選資,加快實現招商引資由注重招商總量向注重引進項目的稅源和整體經濟貢獻率轉變,由增量資源招商向存量資源招商轉變。強化招商項目管理,按照城市產業規劃設立項目標準、投資強度標準和項目布局標準,嚴格把握項目準入關口,提高外資對太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創新利用外資方式。鼓勵外資以參股、融資租賃、承包、協作、供銷等方式與在太企業展開合作,努力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型企業與優質增資項目落戶。借力專業機構促進“以商招商”,與國際商貿組織合作開展招商服務;與國內外各大金融機構、使領館、專業服務機構等形成穩定合作關系拓展招商渠道;與資深產業園區、開發區運營商合作,對接其招商資源。進一步拓展招商范圍,大力實施“拓展歐美”招商策略,擴大目標區域范圍;進一步實施“滬太同城”戰略,對接上海產業轉移。深化發展外資總部經濟,拓寬外資總部招商類型,促進包括設計、物流、金融、維修、結算、貿易、營運、管理等功能性總部集聚。

  提升企業服務水平。通過更加周到和精細化的服務,更便捷的交流溝通機制,全力做好企業服務這一重要的投資軟環境要素建設。進一步提高快速審批項目限額、擴大快速審批事項的范圍;強化項目服務,項目落地后直接參與項目的立項、注冊、環評、報批、辦證等全過程服務工作;利用行業協會、黨組織、民間組織等平臺對企業日常經營提供跟蹤服務,打造太倉企業服務品牌。建立企業和投資項目評價機制,對存量外資企業和項目進行詳細分析,實施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

(三)擴大對外投資,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重點推動有實力的本土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競爭與合作,以走出去帶動銷出去引進來,進一步推動太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著力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具有產業優勢的本地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建立全球生產經營體系,掌控海外營銷渠道,實現由跨國經營向全球公司、從參與國際低端競爭向參與國際高端競爭的戰略轉變。重點支持紡織、輕工、汽配等生產能力較大的行業或企業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營銷服務網絡和研發機構,實現原產地多元化。著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知名品牌和核心知名企業和核心競爭力的、主業突出、帶動作用明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知名企業和太倉本土跨國公司。

  大力發展境外工程承包。在裝備制造、化工、輕紡等行業,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承包企業。支持企業利用自身產業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融資優勢,參與國際工程招投標、境外工程分包,提高境外承包工程的上下游帶動作用。鼓勵企業發展設計、咨詢等業務,支持企業承攬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工程項目,發揮對太倉經濟轉型升級積極作用。

  完善對外投資平臺建設。加強對外投資促進平臺建設,為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支持企業在中東、南美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加快帶動優勢企業走出去。完善園區的產業集群分工協作體系,逐步形成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發展模式。搭建和利用好企業境外投資信息服務平臺,匯集企業境外投資意向信息、駐在國(地區)投資項目招商信息、投資中介機構信息、境外投資商務人才信息等,構筑走出去投資信息服務體系,為企業“走出去”做好服務。

  健全走出去公共服務。完善企業“走出去”行政管理和服務,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省、市商務發展各類政策資金,扶持“走出去”企業做大做強。開展外經項目跟蹤服務、重點聯系制度,促進“走出去”工作和諧發展。開展多層次的國際經貿交流,形成與國際官方、半官方經貿合作組織或機構之間良好的交流溝通機制,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太倉對外經貿合作。

(四)提升發展水平,做強服務外包優勢

  全球服務外包產業進入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以平臺化、社會化、智能化、高增值為新特征的3.0發展階段。“十三五”期間,太倉要鞏固發展生物醫藥、工業設計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高端服務外包產業,突破發展科技研發等新興領域和眾包、共享等新興業態,增強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后勁和綜合競爭力。

  提升服務外包發展能級。做優做強生物醫藥、工業設計和科技研發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高端服務外包產業。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向包括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藥物基因組學、藥物安全性評價、商業咨詢、產品注冊、市場推廣等在內的全產業鏈的諸多領域拓展。促進工業設計外包服務向平臺化方向發展,吸引大型企業集團來太設立工業設計中心,引導工業設計產業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強產業長三角地區的服務能力。充分挖掘和促進我市研發服務外包業務,引進各類垂直研發產業鏈中的創新項目,服務城市產業經濟轉型提升發展。

  促進外包服務創新發展。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加強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探索推動“眾包”服務發展,著力培育和引入眾包模式平臺類企業,線上線下互動搭建良好的“眾包”服務生態體系。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集成服務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龍頭企業。支持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型服務外包企業。鼓勵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一體化格局,購買非核心業務的專業服務。引導服務外包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配置,實現優勢互補。政府部門要不斷拓寬購買服務領域,將可外包業務委托給專業服務企業。

  打造太倉服務外包品牌。進一步加強城市營銷,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打響“太倉外包”的產業品牌,吸引國際、國內著名企業來太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著力培育一批服務外包領軍企業,鼓勵和扶持服務外包企業做強品牌。重點招引國內外知名發包企業,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導入共享服務中心、生物醫藥研發外包、供應鏈管理外包等產業帶動力強的龍頭項目,提升行業聚集度。加大服務外包宣傳和招商力度,優化各項服務工作,突出太倉服務外包專業性、高端性和國際性,將太倉打造為具有國際化專業化水平的服務外包產業高地。

、促進商貿經濟繁榮發展

  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根本,完善商貿業空間布局,推動太倉商貿業的業態能級、營商環境的整體提升。以擴大內需為導向,促進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發展新型商貿業態,創新商貿發展模式,促進商旅文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全面發展,加快培育商務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完善商貿空間布局

  完善零售商業等級體系。圍繞我市“一市雙城三片區”城市空間布局,構建和完善太倉商貿業發展總體格局。聚焦重點商圈商貿發展。以南洋廣場、華聯、新世界中心商圈為節點,在城區范圍內建立東部以萬達廣場、南部以海運堤特色商業街、西部以月星家居城、北部以森茂汽車城為主,著力引導重點商業區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購物中心、大型百貨、專業店等業態,進一步豐富餐飲、娛樂和生活服務等業態,增加各類型業態的體驗性、服務性和主題性,融合發展商貿、商務和文化休閑等現代服務業,打造綜合性城市商貿核心板塊。圍繞“美麗新港城、魅力國開區”發展目標,加快完善和構建港城商貿服務功能,加速產城融合發展,促進高品位、宜居宜業的幸福新港城建設。結合滬通鐵路和太倉站、太倉南站的開發建設,在站點區域系統化、整體性和規模化地開發商業中心,科學調整城市商業空間布局和整體提升商業發展水平。加大社區商業發展力度,按照鄰里中心發展模式新建或逐步改造提升傳統社區商業。著力構建瀏河組團、沙溪組團、璜涇組團城市商業副中心職能,提升大型超市、大型商場等發展水平,豐富和提升餐飲、休閑、娛樂業態發展。促進社區便民消費,推進大眾化餐飲、理發、沐浴、洗染、汽車維修和廢舊物資回收等安居便民型服務發展。推動社區實體商業與互聯網融合,打通店內服務到上門服務的線上線下通道。

  發展城市智慧商圈。推動南洋廣場等商圈形態改造,打造規模結構、業態組合、功能配套、環境空間、交通導流等各元素協調配置的生態商圈,強化商旅文體的聯動發展。選擇南洋廣場、萬達廣場、海運堤等重點商圈,擴大商圈無線網絡覆蓋,引入智能交通引導、移動支付體系、商圈VIP移動服務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信息化智能型商業街區。

(二)加快商貿轉型升級

  推動商貿業態創新。繼續引入中高端購物中心,引導購物中心差異化主題定位,增加體驗型、服務型業態;引導傳統百貨店從“二房東”的租賃模式向聯營、自營、自有品牌混合發展的模式轉變,鼓勵發展主題型自主經營百貨。引導百貨店、購物中心完善業態布局,豐富餐飲、教育、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探索發展品牌集成店、主題概念店等體驗式新型業態,引導品牌專賣店營造藝術性、生態性環境,增強與顧客互動,增加服務附加值;引導便利店增加服務內容、拓展服務品類,發揮共同配送終端網點功能。

  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探索發展工廠店新型業態,推進工廠店由單店向群店、由分散設點向集聚布局轉變,打造集旅游、購物、展示、休閑、娛樂為一體,輻射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名品掃貨基地”。擴大發展演藝、游戲、影視等文化消費;推廣發展競技體育、運動休閑和健身俱樂部等業態,推動發展體育消費。倡導全民健身,加強旅游產品開發與活動組織,完善旅游休閑公共服務,提升發展旅游休閑消費。大力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消費,發展健康管理、家政服務、文化教育、休閑娛樂和老年旅游等服務。

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順應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國內商貿產業升級,實施出口與內銷并舉、進口與內銷聯動方針,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依托工廠店發展基礎,考慮建設集內外貿商品展示、推介、批發、零售、配送等功能為一體的商貿中心或專業商品市場。鼓勵外貿企業與內貿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或相互參股,共享銷售和采購網絡,拓寬國內市場。探索保稅區加工貿易企業先行內銷保稅進口料件或成品,再集中辦理內銷申報征稅手續,解決區內貨物內外銷稅負不一問題。擴大進出口貿易經營權和一般納稅人資格適用范圍。探索企業在保稅區內開展保稅展示交易業務。支持保稅區內建立大宗資源能源商品交易平臺,提升對大宗商品國際定價的影響力。

  促進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引導海運堤等大型商貿載體向文化創意型主題商貿中心轉型,引入知名文化商業連鎖品牌以及文化創意相關用品旗艦店、概念店等業態,支持本土時尚創意力量集合發展。辦好啤酒節、藝術節、海鮮美食節等交流活動,強化節慶演藝活動對商貿的促進作用。充分利用長江口旅游度假區、沙溪古鎮等旅游資源,推進商貿與旅游、文體等的融合發展。

  引導商貿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市場主體,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和競爭力,提升商貿業能級。加強商貿品牌建設,通過品牌的自主化、集聚化和高端化來提升商貿經濟的整體競爭力,擴大“太倉品牌”的市場影響力。鼓勵企業通過模式創新,通過連鎖經營、兼并收購等方式做大做強。結合太倉實際,鼓勵本地百貨、貿易、專業店等企業作大做強,促進企業在本地商圈中的地位。

(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以跨境電商、農村電商作為主攻方向,促進傳統企業電商化轉型,鞏固壯大B2C市場,大力發展B2B市場。

  突破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重點依托太倉港,把做大做強跨境出口作為主攻方向,在我市服裝、化工、機電等傳統外貿產業上尋求突破。支持有能力的企業在重點國家和地區的節點城市建設海外倉儲和展示中心等,引導企業以B2B2C模式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降低監管成本。積極利用太倉港對日、韓、臺、東南亞航線以及對接上海港的優勢,開展網上直購進口和網購保稅進口,打造日韓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加快推進跨境電商綜合性服務“4+1”(4平臺+1倉)建設、網貿會、歐咖及跨境電商配套服務產業園落地。強化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帶動效應,形成區域性產業集聚;利用蘇州獲批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機遇,在跨境電商產業方向、政策支撐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充分發揮現有市場資源和第三方平臺作用,培育多元化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鼓勵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各類社會資源加強合作,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的應用,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和推廣,促進本市農副產品的品牌化全平臺營銷。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重點圍繞各鎮區特色農產品打造農村電商方陣,主打休閑旅游和采摘體驗,積極培育各主流平臺“太倉地方館”和“倉海桑田”等農業旅游項目,推進“智慧村莊”建設。

  促進傳統企業轉型O2O模式。全面普及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鼓勵生產型企業圍繞業務流程再造、管理信息系統、產品推廣營銷等環節加快信息化、電商化改造;鼓勵中小企業應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垂直電商平臺和發展網絡品牌。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發展集研發、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流通為一體的全流程電子商務,創新網絡銷售模式,逐步發展“以銷定產”、“個性化定制”等經營方式。支持生產制造企業開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三維(3D)設計及打印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實現與客戶電子商務系統對接。引導傳統零售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發揮實體店網點和物流的優勢,發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在線支付等融合發展模式。

  推進電子商務技術和模式創新。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探索分享經濟、協同經濟、易貨交易、網絡定制等新模式,指導支持各類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和創業大賽。加強電子商務領域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交易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開展電子商務平臺升級、網絡交易保障服務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示范工程。鼓勵線上線下互動促進消費和商貿流通創新發展,實現有形市場與虛擬市場、傳統貿易與電子商務的無縫鏈接。

  完善電子商務發展生態環境。在管理機制、產業園區、物流配送和人才供給等方面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推動健雄學院、太倉中專、京東商學院等培訓體系建設;做好華東電商產業園、E電園、電商物流配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大學科技園創建省級電商示范產業園。積極引進第三方服務商幫助企業整合供應鏈、融合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爭取各級電商示范點和企業,爭創電子商務示范縣,策劃系列活動擴大地產品牌的知名度。


六、規劃實施的保障和舉措

  創新商務工作方式、加強運行監測預警、加大財政支持、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強化高端人才引進,為商務經濟的新一輪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供機制、服務、政策和人才保障。

(一)創新商務工作方式

  建立健全符合特色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和國際慣例的貿易與投資便利化體系。以“便利化”為中心,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對外貿易和走出去管理體系,加快實現政府管理模式從“事前監管”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健全行政監督管理機制。

  積極探索政策創新,探索設立“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打造太倉市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和企業在政府采購、供應鏈、品牌管理、規劃設計、顧客服務和宣傳推廣等環節制定規范與標準,全面提升全市商貿業企業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

(二)加強運行監測預警

  加快完善更加突出質量與效益、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綜合貢獻度的科學評價與激勵體系。研究開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監控,探索批零比例調整,使社零數據能更真實、全面地反映我市商貿發展現狀和運行態勢。

  加強商務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快實現公共管理和服務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研究探索對外工程、服務外包、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領域的統計工作,有效監測、預警各領域發展,各好地支持政府決策和進一步引導相關領域發展。

  完善中央、地方、協會、企業“四體聯動”貿易摩擦應對機制,不斷提高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健全境外投資、境外承包工程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機制,為企業“走出去”發展保駕護航。加強與進出口銀行戰略合作,運用多種金融工具防范商務型經濟的各類風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由市里統一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推動商務發展相關的招商引資、外貿外經、對外投資、外包服務、品牌引進、各類專項規劃和標準制定、宣傳推廣等方面。強化政府部門服務,擴大信息透明度,協助商務企業申請市相關專項資金和優惠政策。擴大資金來源,積極申請國家、江蘇省、蘇州市及相應商務主管部門設立的商務發展專項扶持資金。

  完善和創新產業扶持方式,探索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金加大對企業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品牌打造、“走出去”等方面發展的支持力度。

(四)建設法制營商環境

  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技術手段與管理手段并重,有序開展單用途卡監管、食品安全追溯等工作。加快推動電子口岸建設,通過屬地管理、前置服務、后續核查等方式簡化口岸現場通關環節,將非必要的執法作業前推后移。主動對接“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精神,研究推進某些商貿領域的綜合執法。

  強化商務部門的自身誠信意識建設,以“誠信服務、公正執法、嚴格治理”為目標,著力培養“誠信守法、講求信用”的工作作風,改善政府的服務態度。建立商務企業誠信檔案,加強與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商務企業存在的侵犯知識產權、欺騙性交易、偷逃漏稅、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違法違紀問題,并予以登記備案。對守法經營,誠信良好的商務企業加大扶持力度,給予出口貨物快速通道、無紙報關和提前報關、少檢免測等優惠措施。

(五)強化高端人才引進

  創新人事管理工作,設立重點產業高級人才管理和服務中心,負責掌握了解區域重點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牽頭落實重點產業人才規劃、引進、儲備、開發和宣傳等工作。

  促進國內人才引進,設立上海人才工作站,參與長三角人才協作,打破人才市場地區壁壘,推進人才信息資源的共享。實施“大項目引才工程”,實現從零星人才引進到技術團隊引進轉變。探索柔性引才機制,通過兼職、短期聘用、技術和項目合作、人才租賃等方式,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結成產學研聯合體。

  建國際化人才梯隊。在海外人才聚集的國家或地區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處,開展海外招聘專場或組織海外人才到國內推介創新創業項目,并為外籍人才來太倉就業提供便利。



相關文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