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太倉概覽
太倉概覽
  • 地理位置
  • 行政區劃
  • 生態環境
  • 城市名片
  • 經濟發展
  • 科技創新
  • 教育事業
  • 醫療衛生
  • 文體生活
  • 社會保障
  • 自然條件
  • 歷史文化
  • 以港強市
  • 融入上海
  • 對德合作
  • 文明和諧

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地處北緯31°20′~31°45′、東經120°58′~121°20′。

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西連昆山市,北接常熟市。

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管轄。總面積為809.9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665.96平方公里。轄國家級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高新區、科教新城、城廂鎮、 沙溪鎮、長江口旅游度假區(瀏河鎮)、浮橋鎮、璜涇鎮、雙鳳鎮、婁東街道、陸渡街道。2021年全市戶籍人口52.59萬人,比上年增加15400人。其中,男性25.14萬人,女性27.44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為5.59‰,死亡率為8.24‰,自然增長率為-2.65‰。年末常住人口83.90萬人,城鎮化率為70.82%。

“城鄉一體、產城融合,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田園城市特色逐步呈現,具有與歐美中小城市相近的城市風貌。城區慢行系統成網連片,擁有大量的公園綠地,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1平方米,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常年保持在96%以上,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生活垃圾處理率均達到100%,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超80%。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

國家生態市
National Ecological City

國家衛生城市
National Sanitary City

國家園林城市
National Garden City

中國人居環境獎
National Habitat Environment Model

中國長壽之鄉
Longevity City of China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Happiest City in China

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Chang’an Cup” Top National Award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
Model City in Creating a Culturally-Advanced City

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
Top 100 Counties (Citie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中德企業合作基地
Sino-Germany Business Cooperation Base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
Forbes China List of Best County-Level Cities

“政社互動”獲“中國法治政府獎”
China Law-Based Government Award for Government-Community Communication


太倉工業門類齊全,精密機械、汽車零部件、石油化工等主導產業優化升級,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全市完成服務業增加值767.69億元,同比增長9.6%,港口物流、現代金融、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鮮明。太倉現代農業、休閑農業融合發展,獲評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太倉被評為長三角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十名。

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89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73家,康乃德生物醫藥、樂琻半導體先后獲評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0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02家。引進建設西北工業大學太倉長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大所8家。擁有科創載體39家,孵化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8個、省級眾創空間18個、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2個、省級孵化鏈條2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72件。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榮譽稱號,入選首批江蘇省創新型示范縣(市、區)建設名單,連續三年位列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第二位。

太倉市擁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54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中小學9所,社區教育中心9個,老年大學1所,開放大學1所。為首批“全國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江蘇省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AHK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聯盟在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成立,雙元制本土化教育”不斷深化。

全市擁有三級乙等綜合醫院、三級乙等中醫醫院各1所,二級專科醫院4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5所,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100%。榮獲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有國家衛生鎮4個。2021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5096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數1226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17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481人、注冊護士2604人。市公共衛生中心建成投用,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提檔升級,市一院上線互聯網醫院。

太倉特色文化體育生活精彩紛呈,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昆曲也起源于太倉,有全國橋牌之鄉、武術之鄉、龍獅之鄉、絲竹之鄉、民樂之鄉、舞蹈之鄉等稱號。全面建成城鄉一體“十分鐘健身圈”,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積極承辦“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國際青少年乒乓球巡回賽”等國際國內重大賽事。

202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3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46 元。太倉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農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社會保障不斷強化,創新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太倉模式”。大病再保險政策成為國家醫保新政藍本。在全國率先推行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制度。市民平均壽命達82歲,獲評中國長壽之鄉。

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全境地勢平坦,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東部為沿江平原,西部為低洼圩區。太倉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太倉港口岸長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5公里,是距長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岸線基本平直且邊灘穩定,終年不凍不淤,深水區開闊、穩定,航道水深-12.5米,能滿足20萬噸級船舶常態化進出,是長江下游地區的“黃金岸線”。

太倉距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早在元明時期,太倉就是重要的海港和商埠,史稱“六國碼頭”,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由此揚帆起錨。明弘治十年(1497)建太倉州。民國元年(1912)定名太倉縣。1993年3月,撤縣建太倉市。太倉因處婁江之東,古亦稱婁東。自古人文薈萃,教澤綿長,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婁東文化。是江南絲竹的發源地,婁東文化的發祥地,又是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降生地。太倉自古以來文化藝術大家燦若群星,有明清文豪王世貞、吳梅村,復社領袖張溥,明四家之一仇英,婁東畫派王時敏、王鑒、王原祁,著名教育家暨交通大學創始人唐文治,當代畫家朱屺瞻、宋文治和中國新舞蹈藝術奠基人吳曉邦等。在科學領域,走出了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的吳健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以及顧懋祥、陸佑楣、龔知本、唐孝威、唐孝炎、鄒世昌、黃勝年、吳建屏、楊勝利等11位兩院院士。

太倉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外貿第一大港,列全球百強集裝箱港口第30位,開辟運營集裝箱班輪航線216條,形成了近洋直達30條、沿海內貿51條、長江(內河)喂給94條和遠洋中轉41條四張航線網絡,已基本建成近洋直達集散中心、遠洋中轉基地、內貿轉運樞紐。太倉大力實施“以港強市”戰略,高標準打造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高水平運作滬太通關一體化模式,不斷放大“滬太同港”效應。完善公鐵水集疏運體系,著力壯大臨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物貿經濟,引進稅源型、總部型物貿企業,加快實現港口“流量”變現,讓“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將太倉港打造成蘇州乃至江蘇靚麗的國際門戶、新興產業高地和濱江新城。

滬太兩地“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太倉實施全面推進融入上海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對滬戰略合作,積極推進上海港北翼核心港太倉港建設,增強對滬太產業協同發展,推進交通體系全面對接,放大“滬太同城”效應,鞏固和推進醫療、環保、教育等社會事業的深度合作,探索跨區域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多方合作,積極引進滬上人才與產學研項目,增強太倉科創能力。

自1993年首家德資企業克恩—里伯斯落戶太倉以來,太倉引進德資企業400家,項目總投資超30億美元,年產值300多億元,是中國集聚德資企業最多的縣級市,擁有全球第八家、中國第三家德國中心,我市先后被授予首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等稱號。產業主要投向汽車零部件、精密機械等行業。未來將努力推進中德(太倉)產業合作創新試驗區,把太倉打造成為中德政治深度合作、經濟深度合作、文化深度合作及社會管理深度合作的試驗先行區。

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璜涇鎮永樂村獲評全國文明村;國家稅務總局太倉市稅務局、太倉海關獲評全國文明單位。在全國首創“社工委托管理+志工自主運行”新模式。“政社互動”創新實踐在全國推廣,如今,太倉正在開啟以“融合共治”為行動框架的4.0時期,旨在打造幸福生活共同體,努力為基層群眾創造追求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空間和舞臺。太倉市城廂鎮偉陽社區、太倉市璜涇鎮永樂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

  • 游在太倉
  • 行在太倉
  • 食在太倉
  • 名優特產
  • 名勝古跡
  • 人文歷史

沙溪古鎮


國家AAAA級景區。舊名“沙頭”,建于1300年前,自古有“東鄉十八鎮,沙頭 第一鎮”之說。古鎮區有大片獨具特色的明清臨水建筑、古街、小巷、古橋和 名人故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Shaxi Ancient Town, also called “Shatou”, is a national 4A-class scenic spot. Built 1,300 years ago, it has been a famous town. In the ancient town, 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waterside architectures, ancient streets, alleys, ancient bridges and former residences of celebrities, featuring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haxi Ancient Town is a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town of China.



太倉是距離上海最近的沿江沿滬城市,是沿江高速、蘇昆太高速、滬蘇通鐵路及沿江鐵路(在建)的必經之地。乘車到上海虹橋機場約30分鐘,到上海浦東機場約1小時。

Taicang is the nearest city to Shanghai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Taicang has a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cluding Yanjiang Expressway, Suzhou-Kunshan- Taicang Expressway, Shanghai-Suzhou-Nantong Railway and Yanjiang Railway (under construction). It takes about 30 minutes to travel from Taicang to Shanghai Hongqiao Airport and about 1 hour to Shanghai Pudong Airport by car.

太倉是羊肉美食之鄉。每年秋季的雙鳳羊肉美食節是品嘗特色的好時節。特產有太倉肉松、糟油、雙鳳爊雞、雙鳳羊肉、新毛芋艿、太倉大米等。

Taicang is known as the Home of Mutton Food. The Shuangfeng Mutton Food Festival held every autumn, provide the best opportunities to taste the delicious food of Taicang.The specialties include: Taicang Meat Floss, Taicang Rice Wine Dreg Sauce, Shuangfeng Port-Stewed Chicken,Shuangfeng Mutton, Xinmao Taro and Taicang Rice.

太倉肉松

太倉肉松作為太倉市傳統特色食品中的珍品,已有一百多年的制作歷史。它選用新鮮豬后腿精肉為原料,配以醬油、冰糖、鮮姜、大茴、黃酒等佐料,經煮制、撇油、調味,收湯、炒松、搓松等工藝加工而成。太倉肉松形態呈絮狀,纖維柔軟蓬松,色澤呈均勻金黃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滋味濃郁鮮美,甜咸適中、香味純正、滋味鮮美。

弇山園

1. 景區名稱:弇山園    景區A級:AAA級

2. 聯系電話:0512-53523081

3. 地址:太倉市縣府西街40號

交通線路:

(1)公交線路:126路、109路、106路

(2)自駕車線路:

上海:滬嘉高速——沈海高速G15——太倉出口下——上海路——右轉至太平南路——左轉進入縣府街東街——直行至縣府西街40號

蘇州:蘇昆太高速雙鳳出口下——204國道往南走市區方向——在市區縣府街左轉東行500米到

4. 景區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7:30——17:00

5. 網址:暫無

6. 景點介紹:

弇山園為國家3A級景區,是集休閑、度假、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弇山園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園內主要景觀有宋代花綱石遺物“望海峰”,明洪武年開鑿的“通海泉”,元代大型“鐵釜”以及“墨妙亭”等。另有“弇山堂”、“嘉樹亭”、“小飛虹”等20多處景點。

弇山園是中國傳統園林與現代體驗式樂園相結合的休閑娛樂性公園,它作為南宋“海寧寺”的舊址,很好地展現了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園內體驗式樂園——弇山百樂園秉承 “歡樂、青春、激情”的理念,融高科技與全新休閑方式為一體,將參與性、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相融合,讓游客充分享受到運動、休閑、娛樂的新體驗。


【建置沿革】太倉古代為濱海村落。春秋時屬吳地,秦屬會稽郡,漢為吳郡婁縣惠安鄉。三國吳于此建倉屯糧,漸次發展。元代于劉家港開創漕糧海運后,遂日益繁盛,成為萬家之邑。元末筑太倉城。吳元年建太倉衛,明初置鎮海衛,屯兵駐防。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3縣地建太倉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江蘇直隸州,并析地置鎮洋縣。民國元年(1912),太倉州和鎮洋縣合并,定名太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始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隸屬江蘇省蘇州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3月,改隸蘇州市。1993年3月,撤縣建太倉市。

【文化與名人】太倉自古為文化之鄉,人文薈萃,積淀厚實,形成獨具風格的婁東文化。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江南絲竹的發源地,婁東畫派的發祥地,又是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降生地。早在晉代,名士瞿硎等活動于境內傳布知識文化。元代,漕運開通,劉家港發展成為“天下第一碼頭”。元代的橋梁建筑獨具風格,至今保存著國內少有的元橋群。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在劉家港啟航停泊,溝通太倉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譽為“百戲之祖”的昆曲和優美動聽的江南絲竹源自太倉一帶。明清園林之盛,有“太倉園林甲東南”之譽。太倉建州后學堂、書院盛極一時,培養出眾多杰出人才,使太倉文化得到全面發展,民間讀書成風。現今,太倉的文化更具有開放性,多種特色文化豐富多彩,有全國橋牌之鄉、武術之鄉、龍獅之鄉、民樂之鄉等稱號,文學、舞蹈、戲曲、音樂、攝影、書法等文化藝術碩果累累。

豐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舉不勝舉的名人,僅宋元明清考取進士者多至314人。明清有“后七子”領袖王世貞,江左三大家之一“吳偉業”,“明四家”之一仇英,“婁東畫派”領袖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等。近現代有畫家朱屺瞻,電影藝術家朱石麟,舞蹈藝術家吳曉邦,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俞慶棠,著名記者俞頌華,物理學家“中國的居里夫人”吳健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以及唐孝威、鄒世昌、黃勝年、吳建屏、楊勝利、唐孝炎、顧懋祥、龔知本、陸佑楣等11名兩院院士。

  • 市情市力
  • 經濟發展
  • 社會事業
  • 人民生活
  • 鎮區展示

太倉之名,傳因春秋吳王置倉于此而得名。首見于宋郟亶《吳門水利書》:“昆山之東,地名太倉,俗號岡身”。

春秋時屬吳地,秦漢為婁縣惠安鄉。梁天監六年(507年)析婁縣置信義縣,為信義縣地。梁大同初(535年)為昆山縣。元延祐元年(1314年)昆山州治遷至太倉。吳元年(1367年)設太倉衛。明弘治十年(1497年)割嘉定縣樂智、循義二鄉,昆山縣新安、惠安、湖川三鄉,常熟縣雙鳳鄉并建太倉州,轄崇明縣,隸蘇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江蘇直隸州,轄鎮洋、崇明、嘉定、寶山4個縣。民國元年(1912年),太倉州和鎮洋縣合并,定名太倉縣,至民國16年屬滬海道。民國24年9月屬無錫督察區。民國26年1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太倉。民國30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鹿河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太倉縣政府,下轄3個區。1949年5月13日太倉解放,太倉縣人民政府成立,全縣設6個區25個鄉鎮,隸屬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是年11月全縣劃分為8個區,109個鄉鎮,1250個村(群眾自治組織)。

194911月底全縣區、鄉鎮情況一覽表

1

序號

區名稱

鄉鎮名稱

1

   區

城廂鎮、東郊鎮、南郊鎮、西郊鎮、北郊鎮、安樂鄉、新湖鄉、六里鄉、新民鄉、建設鄉、共和鄉、八里鄉、平安鄉、勝利鄉、東古鄉。

2

陸渡區

半涇鄉、橫瀝鄉、長春鄉、柴行鄉、張橋鄉、新陸鄉、花橋鄉、新塘鄉、洙橋鄉、長橋鄉、陸渡鄉、小橋鄉、新南鄉。

3

瀏河區

瀏河鎮、壽安鄉、瀏南鄉、馬橋鄉、劉新鄉、子涇鄉、茜涇鄉、蘇張鄉、何橋鄉、高橋鄉、桃源鄉、海塘鄉、陳行鄉。

4

浮橋區

浮陸鎮、浮北鄉、時思鄉、趙橋鄉、陸公鄉、石孔鄉、陸橋鄉、楊林鄉、鴉江鄉、儀橋鄉、鹿涇鄉、九曲鄉、浪港鄉。

5

璜涇區

伍胥鄉、長樂鄉、新涇鄉、楊漕鄉、鹿河鄉、凡山鄉、萬歐鄉、璜涇鎮、永樂鄉、廣樂鄉、勇和鄉、惠民鄉、長安鄉、海城鄉、利民鄉。

6

岳王區

牌樓鄉、新河鄉、方橋鄉、鳳洲鄉、岳西鄉、岳南鄉、大眾鄉、新建鄉、岳東鄉、新生鄉、岳王鎮。

7

沙溪區

印溪鎮、洪涇鄉、洞涇鄉、沙岳鄉、利涉鄉、印南鄉、老閘鄉、河沼鄉、中荷鄉、大通鄉、涂松鄉、張涇鄉、印北鄉。

8

雙鳳區

太平鄉、金星鄉、翻身鄉、塘東鄉、直塘鎮、慶豐鄉、戚浦鄉、維新鄉、新安鄉、雙鳳鎮、民力鄉、民樂鄉、新毛鄉、鳳凰鄉、同新鄉、日暉鄉。

合計

8

109

1949年11月城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城廂鎮

東門、西門、縣府、新華、新東、北門、南門、朝陽、南園、府南、菜市、五〇、康樂、新倉、致和、新民街、樊涇、太平、長春、新倉、新民村

2

東郊鎮

東亭、新東、金家、洋紗(沙)、東三、自由、太平、西亭、中心、花園

3

南郊鎮

南鼎、永安、安樂、和平、聯合、同慶、商農、中心、頂豐、團結、普渡、康樂、三農

4

西郊鎮

民主、團結、大公、勝利、漁東西、協力、和平、勞動、合作、建設、同心、生產、太平

5

北郊鎮

快樂、德興(北)、勝利、德興(中)、建設、團結、民主、實現、漁民、德興(南)、聚義、生產

6

安樂鄉

愛樂、新樂、修樂、快樂、群樂、永樂、康樂、雅樂、聯樂、豐樂、久樂、常樂

7

新湖鄉

永福、新滕、西湖、中岳、安樂、東岳、雙涇、黃楓、太平、東湖、洙汝

8

六里鄉

郭家、黃泥、東紫、東泥、東新、西新、方橋、西泥、新建、羊召、西紫滕

9

新民鄉

新勝、新合、新建、民主、新安、民安、聯合、共和、和平、新華、新進、新農

10

建設鄉

建立、建東、建南、建民、建北、建固、建中、建西、建新、建丁

11

共和鄉

小涇、永安、青古、得安、興隆、中興、官橋、太平

12

八里鄉

古農、豎溇、花墻、農民、姚家、板橋、逃鹿、錢家、新塘

13

平安鄉

新民、回利、新利、和平、太平、平安、新政、公平、永協、建立、擁護

14

勝利鄉

勝習、勝葭(jia)、永明、東新、東溇、建民、勝涇、偉大、眾學、生產、光榮

15

東古鄉

東古、中心、長涇、三角、西古、顧港、花行、黃泥

1949年11月陸渡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續表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半涇鄉

勝利、長勝、民港、發展、新港、新民、新建

2

橫瀝鄉

生產、團結、常勝、勞動、建設、民主、和平、永勝、互助、新勝、得勝

3

長春鄉

韓家、何家、永樂、張涇、腰涇、新福、新民、新建、勝利、錢家、新華、江申、夏家、長涇

4

柴行鄉

梅園、東塘、東灣、雁橋、西塘、腰涇、南致和、龍涇、新陽、北致和

5

張橋鄉

柳涇、樓新、新埝、血鳥、小竹、草浜、中涇、張橋、洋漕、天浜、楊園、璜涇、涇灣

6

新陸鄉

新涇、新華、新橋、丁古、三民、新苗、新民、新郁、新孫、葉涇、中心、徐涇

7

花橋鄉

長涇、芋艿、塔橋、大橋、花橋、蘇橋、楊橋、清福、太平、板橋、葫蘆

8

新塘鄉

河南、中塘、西塘、東塘、橫塘、斑竹、潘橋、新蘆、丁涇、肖家、墳河

9

洙橋鄉

天潭、擁護、楊橋、涼鞋、沙灘、毛涇、高橋、小林、荷花、潘漕、馮家、梁橋

10

長橋鄉

黃泥、新樂、永安、長新、光榮、吳家、木西、光明、東新、馬家、西新、肖家、高家、中心、新南

11

陸渡鄉

陸西、陸東、金灣、陸新、胡家、顧宅、楊家、倪橋、陸北、茜步、朱家

12

小橋鄉

小橋、漕涇、葉涇、新橋、劃中、銀杏、吳涇、油車、漕南、木杓、長浜、青南

13

新南鄉

武家、王泥、新民、安樂、丁宣、兩合、北新、沙渡、中新、南新、太平

1949年11月瀏河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續表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瀏河鎮

復興、復興后、新華、河西南、新閘、迎福、中心、河西北、新東、和平、新北

2

壽安鄉

生產、萬安、金家、馬家、毛家、勝利、蔡橋、和平、擁護、吳家、團結、群眾

3

瀏南鄉

塘西、華家、石橋、錢家、中心、陳家、長埝、瞿家、興隆

4

馬橋鄉

教場、墅溝、長大、方埝、馬北、馬新、長勝、長橋、馬漕、南蘇、長溝

5

劉新鄉

錢楊、農場、民平、聯合、中新、涇橋、新興、太平、東新、和平、西新

6

子涇鄉

圩東、圩西、富塘、太平、營船、楊家、毛殷、元寶、新橋、中心、子涇、蔣何、洋涇

7

茜涇鄉

民主、進步、團結、茜西、共和、高涇、建設、新民、復興、勝利

8

蘇張鄉

人民、民主、毛家、翻身、楊樹、種田、顧家、建設、長田、東江、興隆、大樹、民生

9

何橋鄉

王家、江沿、謝家、許家、浦家、東倉、張涇、陳家、塘灣、龐家、金家、姜家、三星、錢涇、新陸、陶家

10

高橋鄉

陸浜、長涇、黃楊、張浜、擁護、白埝、小塘、鄔家、大沙、荷花、建新

11

桃源鄉

桃源、三里、顧灣、石橋、萬埝、郁家、錢介、蔡橋、學校、顧家、金橋、六里、大橋、前進、蔡家

12

海塘鄉

東塘、海塘、一條、棋桿、東海、盤沙、塘首、墅首、平北、沙巷、線橋

13

陳行鄉

新陸、新塘、協力、沈袁、中興、四宅、寶祥、耕讀、幸福、漁民、聯合、新建、民主

1949年11月浮橋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續表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浮陸鎮

浮北、勝利、浮南、北橋、七家、油車、六尺、建設

2

浮北鄉

雪泉、九涇、轉河、龍橋、西樂、東樂、東北、灘場、糜場、新東、新安、新豐、西南

3

時思鄉

建新、沈橋、繁榮、朱李、木行、奚陸、冠長、新陸、殷塘、油橋、季橋

4

趙橋鄉

鴛鴦、趙橋、朱巷、九涇、項涇、興隆、周橋、荷花、花橋、蔣橋、彭橋、車橋、花北

5

陸公鄉

鴛鴦、趙橋、朱巷、九涇、項涇、興隆、周橋、荷花、花橋、蔣橋、彭橋、車橋、花北

6

石孔鄉

新和、和平、生灘、中花、永安、祠堂、建立、華涇、花西、薛橋、新橋、老項

7

陸橋鄉

新民、東秋、南香、中華、漳浦、東北、家福、西秋、新安、東華、若巷、新華

8

楊林鄉

新民、蔣橋、惠農、武陵、中燕、葉吳、高橋、青石、長浜、朱涇、磚場、吳涇

9

鴉江鄉

下城、石巷、高橋、九龍、七丫、芝藤、浜南、施橋、長涇、長橋、管涇

10

儀橋鄉

公余、善涇、儀六、長涇、濱海、南新、太平、金橋、中新、北新、東一、高堰、民主

11

鹿涇鄉

新橋、馬橋、沈橋、高家、船形、廟橋、龔橋、三明、黃泥、白塘、薛家、顧家、楊河

12

九曲鄉

楊橋、蘆溝、浪港、市南、新倉、蕩橋、仲橋、戴浦、王橋、新東、新九、莊子、新西

13

浪港鄉

塘橋、馬路、戴店、張涇、渡橋、陸浜、團結、荷葉、后長

1949年11月璜涇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續表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伍胥鄉

新團、新民、吳家、興隆、永久、團結、解放、包橋、民新、孟河、涇塘、塔橋、新南、高家

2

長樂鄉

關池、瞿楊、光明、荷花、西陵、大浜、方橋、朱涇、高橋、王橋、全家、東涇、宋橋

3

新涇鄉

安樂、江民、公平、雙林、高堰、夏家、新橋、江邊、弘毅、李家、新民

4

楊漕鄉

光明、荷花、魏家、蘇家、合同、東涇、合意、太平、新農、界河、解放、同心

5

鹿河鄉

團結、市南、中心、新中、鐘靈、浦北、長橋、養魚、李家、高橋、浦南、玉影、如意

6

凡山鄉

新勇、歸東、興隆、復興、進賢、香塘、新成、凡山、快樂、黎榮、太平、橫浜、渠涇

7

萬歐鄉

團結、新團、王泥、北柴、新平、同盛、新行、新方、新民、新農、新亞

8

璜涇鎮

建設、樂善、中心、金塔、玄武、永安

9

永樂鄉

徐家、劉橋、花園、龔家、鳴童、天潭、楊家、陳橋、長橋

10

廣樂鄉

陶家、長浜、婁橋、累花、塔院、新橋、亭子、丁家、漁民、柴塘

11

勇和鄉

光榮、孫橋、新民、勝利、自由、新利、民主、紅花、陸園、新榮、大平

12

惠民鄉

太平、新橋、江浜、孔橋、張堰、徐橋、庵弄、花園、馬橋、顧家、長浜

13

長安鄉

王秀、秀東、紅旗、前明、平坦、華容、黎明、涇華、新蘇、新涇、新華

14

海城鄉

南浜、中橋、顧塘、趙橋、漫浦、南涇、壁字、外橋、新義、荷花、江海

15

利民鄉

長涇、南橋、定勝、錢家、小橋、鄉塘、蔣涇、毛家、仲橋

1949年11月岳王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續表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牌樓鄉

民平、農義、工信、茅場、金埝、牌樓、人和、生產、花家

2

新河鄉

三星、明涇、項門、新涇、河田、南涇、勝利、流涇、民建、成橋、江申、新橋、新中、肖涇

3

方橋鄉

新立、新森、涇灣、婁中、新成、新桂、新放、新中、新典、新沙、婁北

4

鳳洲鄉

新解、白龍、米西、鄭家、花蒲、米東、包家、共和、王家、陸家、民主、新民

5

岳西鄉

新建、建設、民主、新界、勝利、腰涇、歡樂、廟涇、新民、長涇、新放、建議

6

岳南鄉

新華、磚場、新放、長浜、葉沙、民榮、義洽、新涇、興隆、聚興、周橋、橫瀝、龍川

7

大眾鄉

雙園、婁中、新豐、涇橋、墳河、石皮、隔溇、新林、英勇、新河、新南、建園、中心、大池

8

新建鄉

順和、同樂、龔新、王新、張新、大同、節約、益利、馬新、丁涇

9

岳東鄉

團結、橫溝、長涇、荷花、愛民、公路、人和、同心、踴躍、紀律、勞動、陳溝、高涇

10

新生鄉

新奚、陳家、夾宅、沈家、大宅、中心、曹家、邵橋、花墻、王家、張家、坤陽

11

岳王鎮

太平、眾興、新民、岳中、民主、岳頸、聚街、平民

1949年11月沙溪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續表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印溪鎮

東門、河南、南弄、東市、中市、西市、西門街、漁民、生產、新民、蘇家、太平、勞動、繁榮、經濟、顧司

2

洪涇鄉

陽涇、井亭、木石、新長、東新、中心、方盤、九千、梅園、中步、廟浜、宜涇、楓涇、其林

3

洞涇鄉

楊漕、洪涇、羅青、三巷、郁東、姚西、曬浜、鹿岳、周鳳、八字、陌婁、郁西、姚東、河北

4

沙岳鄉

三鼎、元長、觀音、姚灣、龍口、安樂、荷池、龍涇、五橋、界涇、虞塘、黃泥、周倪

5

利涉鄉

荷花、陶家、涇北、底田、民眾、北米、印涇、黃泥、薛家、塘涇、三涇、河南、迷涇

6

印南鄉

顧司、馬周、中心、野林、雙劉、界涇、姚基、聞家、張司、姚涇、中基

7

老閘鄉

新豐、建設、新立、陳橋、界涇、新安、底田、和平、施橋、馬路、楓章

8

河沼鄉

墳橋、涇橋、朱橋、枇杷、新民、亭心、項大、大橋、中溝、南堰、荷花、中涇、周堰

9

中荷鄉

繁榮、安里、錢橋、胡(葫)蘆、中界、中尚、鶴灣、團結、長浜、周涇、次涇

10

大通鄉

楊里、半涇、徐涇、前進、姚灣、薛家、魚池、虎龍、荷葉、東橋、唐市、夏橋、顧徐

11

涂松鄉

生產、三巷、印東、勞動、永寧、愛國、長壽、同心、長勝、團結、楊家、發西、和平、愛棉、勝利、發東

12

張涇鄉

和長、荷花、新橋、吊橋、孟河、三涇、姚長、橫浜、太頂、黃泥、北平、西曹、南平、生河

13

印北鄉

共和、楊堰、荷花、朝奉、省寧、大安、洪橋、一字、東涇、為佳、生產

1949年11月雙鳳區鄉鎮、街村情況一覽表

續表2

序號

鄉鎮名稱

街村名稱

1

太平鄉

小字、安西、安中、森林、安東、六江、安南、安北、月臺、東林、西林、雙林

2

金星鄉

廣大、荷葉、凌涇、葉南、雙毛、邢橋、小陸、金橋、長浜、三東、鳳凰、莫干

3

翻身鄉

新涇、項脊、孟奣(weng)、仗東、康義、鳳其、梅園、馮浜、鳳錫、仗義、中涇、仗(長)涇

4

塘東鄉

東徐、雙涇、馬漕、杜漕、李和、鳳新、總溇、郭家、鳳鳴、雙農、三合、吳涇、寺涇、和鳳

5

直塘鎮

安里街;灣東、西中、灣西、普濟、河南、安里

6

慶豐鄉

東鳳、周鳳、青秧、廟鳳、迎貴、鳳凰、鳳利、姚涇

7

戚浦鄉

迷西、橫浜、顧丫、鹿河、鹿東、迷東、巨涇、張涇、陶涇、郁涇、邱橋、戴涇、洋漕、小涇

8

維新鄉

木涇、福新、東涇、福利、車浜、安全、永安

9

新安鄉

鳳新、斜塘、建國、鳳西、新南、近市、東新、市前、洗馬、新涇、璜涇

10

雙鳳鎮

太平、和平、西新、新民、新政、東新、起鳳、永平

11

民力鄉

柴場、王涇、九里、三官、雙浜、新新、民涇、永樂

12

民樂鄉

西徐、新民、勇員、大灣、胡廟、年涇、丁江、雞鳴、六同

13

新毛鄉

中心、陳涇、新寧、善涇、巷西、岳河、蘇王、大溇、南園、架木

14

鳳凰鄉

吳塘、廟涇、鳳尾、鳳心、斜涇、鳳周、龍鳳、新民、沼涇

15

同新鄉

蔡九、潘涇、東涇、何莊、三灣、西林、興隆、保國、雙涇、西南

16

日暉鄉

青鳳、張涇、中涇、巨涇、堰頭、泥橋、沙巨、養庫、戴涇

1950年2月常熟縣任陽鄉6個村劃歸太倉,3月嘉定縣瀝江鄉5個村劃歸太倉,太倉縣陸渡區半涇鄉6個村劃給嘉定縣瀝江鄉。1952年9月常熟縣歸莊鄉9個村、泗洲鄉6個村和長沙鄉1個村劃歸太倉,太倉縣瀏河區陳行鄉劃給寶山縣羅涇鄉。1953年太倉縣建設鄉4個村劃給昆山縣蓬閬鄉。1954年8月撤銷陸渡區和岳王區,撤銷城區的東郊、西郊2個區屬鎮。同時,城廂、印溪、瀏河3個區屬鎮改為縣屬鎮,南郊、北郊、岳王3個區屬鎮改設為鄉,11月印溪鎮更名為沙溪鎮。至此全縣為6個區,108個鄉鎮。1956年3月撤區并鄉,共設4個區,33個鄉和3個縣屬鎮。4月常熟縣民主鄉4個村劃歸太倉。1957年7月撤銷區建制,33個鄉合并為14個鄉,縣屬鎮不變。1958年6月常熟縣長沙鄉劃歸太倉。是年9月全縣實行公社化,政社合一,共建14個人民公社。12月沙溪鎮、瀏河鎮分別并入沙溪人民公社和瀏河人民公社,城廂鎮成立人民公社。1962年城廂人民公社復改為鎮。1963年恢復沙溪、瀏河鎮建置,全縣為14個公社和3個縣屬鎮。1966年1月14個公社擴至22個,3個鎮隸屬不變。1971年蘇州專區改為蘇州地區,太倉縣隨屬。1982年1月城郊人民公社更名為婁東人民公社,花橋人民公社更名為板橋人民公社。1983年3月蘇州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太倉縣隸屬蘇州市。1985年8月瀏河鄉并入瀏河鎮,年末全縣下設21個鄉和3個鎮,333個村和32個居民委員會。

1985年底全縣各鄉鎮情況一覽表

3

鄉鎮

名稱

群眾自治組織

  

委員會

村委會名稱

  

委員會

婁東鄉

16

朝陽、太東、太勝、薛家灘、東郊、北郊、魏橋、洋沙、梅園、城北、東新、顧港、偉陽、花墻、太豐、婁漁

2

板橋鄉

11

長涇、紅旗、小橋、東風、花北、新陸、銀星、金星、鳳聯、常勝、花橋

-

陸渡鄉

14

紅廟、洙橋、長橋、三港、苗圃、夏家橋、陸東、陸西、橫瀝、紅新、向東、洙涇、楓涇、漁業

-

新塘鄉

14

斑竹、鳳洲、萬安、新東、新南、石新、墻里、高家橋、楊家橋、張橋、樓新、天浜、新塘、新勝

-

茜涇鄉

16

方埝、白埝、江紅、躍進、三里、壽安、火箭、茜星、中燕、楊林、茜勝、高橋、茜東、馬北、馬橋、茜漁

-

牌樓鄉

13

金埝、花蒲、鳳星、米場、健心、丁涇、協心、牌樓、邵橋、新生、夾宅、趙橋、漁豐

-

浮橋鄉

21

浮北、鴉江、陸浜、光明、江海、童橋、陸公、立新、三新、建紅、大宅、荷池、六尺、石孔、儀橋、七丫、日新、和平、浮南、浮橋、浮漁

1

九曲鄉

11

新倉、紅星、火星、廣星、衛星、紅建、先鋒、大星、紅光、方橋、新浦

-

時思鄉

12

時思、新亞、永新、建設、太平、庵弄、東升、鹿新、鹿鳴、萬眾、浪港、時漁

-

璜涇鄉

17

新華、邢莊、萬新、新聯、林場、海城、前進、利華、蕩茜、永樂、荷花、廣新、廣樂、廣豐、華南、長樂、江海漁業

2

鹿河鄉

14

玉影、東涇、濱海、新涇、黎明、泗洲、長城、長江、新市、飛躍、鹿南、新幸、長沙、鹿漁

-

王秀鄉

13

湘里、長浜、王秀、孫橋、孟河、包橋、伍胥、建華、建民、草廟、楊漕、南港、白蕩

-

歸莊鄉

16

新橋、項橋、梅林、雙涇、莊西、高涇、葛橋、米涇、陳涇、凡山、香塘、渠涇、管涇、蘇巷、米東、歸北

-

沙溪鄉

19

百花、涂松、陶灣、印北、沙北、洪涇、洞涇、半涇、中荷、大通、夏橋、樓巷、新河、松南、勝利、印南、楊橋、三倉、岳灣

-

老閘鄉

11

老閘、河沼、新光、綠化、閘西、三市、大眾、柳園、紅豐、紅躍、閘漁

-

岳王鄉

16

太星、岳星、新建、岳東、岳南、興隆、雙橋、光耀、東街、西街、岳西、項門、星月、塘橋、橫楊、邢巷

1

新毛鄉

12

民力、流順、明星、電站、仗義、柴塘、大豐、萬豐、姚灣、徐涇、新橫、東林

1

直塘鄉

12

張涇、米中、洞星、沙巨、青秧、青鳳、泥橋、直塘、鳳凰、曾灣、虹橋、泰西

1

雙鳳鄉

15

南新、塘東、鳳新、慶豐、繆涇、鳳北、鳳東、鳳中、新楊、南轉、黃橋、新安、同新、勤力、雙漁

1

新湖鄉

16

新紅、泥涇、湖川、維新、新湖、新樂、嚴林、民豐、新躍、新星、新衛、共和、新立、新闖、南圩、新漁

-

南郊鄉

16

群星、太安、安樂、常豐、利民、勝涇、勝昔、新豐、新民、新農、沼涇、獨溇、永豐、西新、南郊、水產

1

城廂鎮

2

長春、向陽

12

沙溪鎮

2

沙星、泰東

6

瀏河鎮

24

新閘、閘北、幸福(漁業)、前進(漁業)、新鎮、閘南、石橋、東倉、何橋、常紅、六里、蘇張、常清、桃源、三井、海塘、子涇、農場、江沿、錢涇、瀏南、東海、閱兵、三星

4

1986年12月茜涇、浮橋、岳王、南郊4個鄉撤鄉建鎮。1991年4月璜涇鄉撤鄉建鎮。1993年1月鹿河、王秀、歸莊、板橋、陸渡、牌樓6個鄉撤鄉建鎮。是月撤銷太倉縣,設立太倉市(縣級),由省直轄,蘇州市代管。是年2月雙鳳鄉撤鄉建鎮。4月新毛、新湖、新塘、直塘4個鄉撤鄉建鎮。6月茜涇鎮更名為瀏家港鎮,婁東鄉并入城廂鎮、沙溪鄉并入沙溪鎮,全市設19個鎮3個鄉。1994年8月時思鄉撤鄉建鎮。1995年2月九曲、老閘2個鄉撤鄉建鎮。至此,全市22個鎮實現鎮管村體制。1998年11月九曲、時思、老閘三鎮合并為金浪鎮;牌樓鎮并入瀏家港鎮;王秀鎮并入璜涇鎮,全市設18個鎮。2000年7月南郊、板橋、新毛3個鎮并入城廂鎮;新塘鎮并入瀏河鎮;直塘鎮并入沙溪鎮;新湖鎮并入雙鳳鎮,全市設12個鎮。2003年8月歸莊、岳王2個鎮并入沙溪鎮;瀏家港、金浪2個鎮并入浮橋鎮;鹿河鎮并入璜涇鎮,全市設7個鎮。

1986~2003年太倉市(縣)鄉鎮行政區域調整情況表

4

1986

1993

1994

1995

1998

2000

2003

城廂鎮

婁東鄉

并入

城廂鎮

城廂鎮

城廂鎮

城廂鎮

南郊、板橋、新毛鎮并入城廂鎮

城廂鎮

婁東鄉

南郊鎮

南郊鎮

南郊鎮

南郊鎮

南郊鎮

板橋鄉

板橋鎮

板橋鎮

板橋鎮

板橋鎮

新毛鄉

新毛鎮

新毛鎮

新毛鎮

新毛鎮

沙溪鎮

沙溪鄉

并入

沙溪鎮

沙溪鎮

沙溪鎮

沙溪鎮

直塘鎮

并入

沙溪鎮

岳王、歸莊

鎮并入

沙溪鎮

沙溪鄉

直塘鄉

直塘鎮

直塘鎮

直塘鎮

直塘鎮

岳王鎮

岳王鎮

岳王鎮

岳王鎮

岳王鎮

岳王鎮

歸莊鄉

歸莊鎮

歸莊鎮

歸莊鎮

歸莊鎮

歸莊鎮

瀏河鎮

瀏河鎮

瀏河鎮

瀏河鎮

瀏河鎮

新塘鎮

并入

瀏河鎮

瀏河鎮

新塘鄉

新塘鎮

新塘鎮

新塘鎮

新塘鎮

浮橋鎮

浮橋鎮

浮橋鎮

浮橋鎮

浮橋鎮

浮橋鎮

瀏家港、金

浪鎮并入

浮橋鎮

茜涇鎮

瀏家港鎮

瀏家港鎮

瀏家港鎮

牌樓鎮

并入

瀏家港鎮

瀏家港鎮

牌樓鄉

牌樓鎮

牌樓鎮

牌樓鎮

九曲鄉

九曲鄉

九曲鄉

九曲鎮

九曲、時思、

老閘鎮合并

為金浪鎮

金浪鎮

時思鄉

時思鄉

時思鎮

時思鎮

老閘鄉

老閘鄉

老閘鄉

老閘鎮

鹿河鄉

鹿河鎮

鹿河鎮

鹿河鎮

鹿河鎮

鹿河鎮

鹿河鎮

并入

璜涇鎮

璜涇鄉

璜涇鎮

璜涇鎮

璜涇鎮

王秀鎮

并入

璜涇鎮

璜涇鎮

王秀鄉

王秀鎮

王秀鎮

王秀鎮

雙鳳鄉

雙鳳鎮

雙鳳鎮

雙鳳鎮

雙鳳鎮

新湖鎮

并入

雙鳳鎮

雙鳳鎮

新湖鄉

新湖鎮

新湖鎮

新湖鎮

新湖鎮

陸渡鄉

陸渡鎮

陸渡鎮

陸渡鎮

陸渡鎮

陸渡鎮

陸渡鎮

合計24

22

22

22

18

12

7

2011年11月陸渡鎮與城廂鎮的惠陽、東郊、太平、洋沙、朝陽、香花橋、太東、太勝、濱河、婁江10個居委會和花北、小橋2個村委會,以及沙溪鎮岳南村委會區域合并,設立婁東街道辦事處。

2011年末,全市轄城廂、沙溪、瀏河、浮橋、璜涇、雙鳳等6個鎮及婁東街道辦事處1個。下設88個村民委員會,67個居民委員會共155個群眾自治組織,有1534個居民小組,3303個村民小組。

2011年底全市鎮、街道村民委員會情況一覽表

5

鎮、街道名   

村委會

村民委員會名稱

村民

小組

城廂鎮

6

電站、萬豐、東林、勝涇、新農、永豐

212

沙溪鎮

20

涂松、印北、洪涇、半涇、中荷、泥橋、虹橋、泰西、勝利、松南、凡山、香塘、渠涇、項橋、莊西、太星、岳星、新建、塘橋、岳鎮

796

瀏河鎮

8

東倉、何橋、新閘、閘北、瀏南、萬安、張橋、新塘

403

浮橋鎮

23

陸公、和平、浮南、七丫、時思、庵弄、鹿新、浪港、三里、馬北、茜涇、丁涇、浮橋、新倉、紅星、先鋒、方橋、老閘、綠化、牌樓、新邵、三市、楊林

729

璜涇鎮

13

新華、榮文、新聯、永樂、蕩茜、王秀、孫橋、孟河、楊漕、新明、新海、長洲、雅鹿

526

雙鳳鎮

9

慶豐、鳳中、黃橋、勤力、泥涇、維新、新湖、新衛、新闖

378

婁東街道

9

花北、小橋、岳南、紅廟、洙橋、三港、橫瀝、洙涇、陸渡

259

合計

88

3303

2011年底全市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情況一覽表

6

鎮、街道名   

居委會

居民委員會名稱

居民

小組

城廂鎮

20

南區、西區、梅園、德興、康樂、西郊、東區、中區、南園、縣府、府東、桃園、弇山、新毛、偉陽、太豐、群星、太安、利民、南郊

525

沙溪鎮

8

東市、西市、利泰、新北、直塘、岳王、歸莊、沙東

153

瀏河鎮

6

復興、漁村、新塘、河北、閘北、紫薇苑

133

浮橋鎮

13

浮橋、牌樓、九曲、時思、老閘、茜涇、馬北、和平花園、六尺、建紅、新城花園、茜勝、高埝

190

璜涇鎮

4

銀杏、西塔、王秀、玉影山

39

雙鳳鎮

3

雙鳳、湖川橋、新川苑

29

婁東街道

13

惠陽、東郊、太平、洋沙、朝陽、太東、太勝、香花橋、濱河、婁江、陸渡、東城

華盛園(屬城廂鎮,由婁東街道代管)

465

  計

67

1534

20196月以婁東街道陸渡、東城、珠江3個居民委員會和小橋、岳南、紅廟、橫瀝、洙涇、陸渡6個村民委員會區域,設立陸渡街道。2021年初,全市轄婁東、陸渡2個街道和城廂、沙溪、瀏河、浮橋、璜涇、雙鳳6個鎮下設85民委員會,73民委員會158個群眾自治組織。

2021全市鎮、街道村(民委員會情況一覽表

7

鎮、街道名   

村(委會數量

村(民委員會名稱

婁東街道

19

惠陽、東郊、太平、洋沙、朝陽、香花橋、太東、太勝、濱河、婁江、景瑞、浦溪、裕瓏、柳園、麗景、花北荷塘、華盛園、城北(華盛園、城北屬城廂鎮,由婁東街道代管)

陸渡街道

6

小橋、岳南、紅廟、橫瀝、洙涇、陸渡

3

陸渡、東城、珠江

城廂鎮

6

電站、萬豐、東林、勝涇、新農、永豐

24

南區、西區、梅園、德興、康樂、西郊、東區、中區、南園、縣府、府東、桃園、弇山、新毛、偉陽、太豐、南郊、常豐、鵲橋、學苑、新豐、城南、文淵、良輔

沙溪鎮

20

涂松、印北、洪涇、半涇、中荷、泥橋、虹橋、泰西、勝利、松南、凡山、香塘、渠涇、項橋、莊西、太星、岳星、新建、塘橋、岳鎮

8

東市、西市、利泰、新北、直塘、歸莊、岳王、沙東

瀏河鎮

8

東倉、何橋、新閘、閘北、瀏南、萬安、張橋、新塘

8

復興、河北、漁村、閘北、新塘、紫薇苑、東方海塘

浮橋鎮

11

七丫、浮橋、時思、浪港、方橋、綠化、馬北、茜涇、丁涇、新邵、三市

14

浮橋、牌樓、九曲、時思、老閘、茜涇、六尺、和平花園、建紅、新城花園、浮南、新港花苑、戚浦、陸公

璜涇鎮

13

新華、新聯、蕩茜、永樂、王秀、孫橋、孟河、楊漕、新海、新明、長洲、榮文、雅鹿

4

王秀、銀杏、西塔、玉影山

雙鳳鎮

9

黃橋、慶豐、鳳中、勤力、泥涇、維新、新湖、新衛、新闖

5

雙鳳、湖川橋、新川苑、風雅、新苑

  計

158



【綜合】202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4.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82.3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67.69億元,三次產業占比1.5:49.7:48.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85萬元。

2021年,太倉市共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稅收收入164.04億元,增長11.4%;稅收占比為86.3%。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7.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國內貿易】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0.47億元,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0.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32億元,同比增長27.5%。按消費形態統計,限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99.19億元,同比增長28.2%;限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13億元,同比增長8.8%。

【開放型經濟】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17個,其中德資項目40個。完成注冊外資24.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7%。實際利用外資9.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2%。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11.59億美元,同比增長5.1%,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4.48億美元,增長8.5%。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70.87億美元,同比增長28.4%,其中出口總額92.70億美元,同比增長46.7%;進口總額78.17億美元,同比增長11.8%。

全年引進內資項目3652個,新增認繳資本300.88億元。其中,認繳資本在500萬元以上項目1315個。從產業分類看,引進一產項目3個,認繳資本0.12億元;二產項目866個,認繳資本92.07億元;三產項目2783個,認繳資本208.69億元。年末全市私營企業總量為44431戶,比上年增長19.5%,在冊私營企業注冊資本261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7%。

【教育和科學技術】全市年末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20所(含幼兒園),其中小學39所(含民辦小學8所),普通初中15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社區教育中心9個,老年大學1所。全市在校學生11.67萬人,其中公辦學校10.37萬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為100%。年末擁有專任教師7400人,其中公辦學校6612人。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0.37%。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22家,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5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新增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入選江蘇潛在獨角獸企業4家、瞪羚企業15家、蘇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1家。入選蘇州市級以上各類“人才計劃”65人。全年專利授權量12752件,其中發明專利695件。年末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2.48件。

【文化、體育和衛生】年末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4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檔案館2個、博物館6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51.5萬冊,已開放各類檔案3.48萬卷。市美術館新館完成結構封頂,“婁東書房”市民公園、南園及西工大站建成開放。江南絲竹館、萬國碼頭主題藝術館、博物館入選蘇州市“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間”。舉辦第九屆婁東之春文化藝術節、“致敬吳曉邦—中國太倉·舞蹈之夜”專場演出等活動。全年開展文化惠民活動4000余場次。

當年承辦全國競走冠軍賽暨全運會資格賽、中國淡水釣魚全明星賽等3項國家級賽事,3項市級賽事和太倉市第十六屆全民運動會。舉辦群眾體育賽事活動180余項。新增全民健身工程37套。

年末全市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15所,其中醫院、衛生院29所,婦幼衛生機構1所,疾控中心1所。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5096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數1226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17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481人、注冊護士2604人。市公共衛生中心建成投用,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提檔升級,市一院上線互聯網醫院。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年末戶籍人口52.59萬人,比上年增加15400人。其中,男性25.14萬人,女性27.44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為5.59‰,死亡率為8.24‰,自然增長率為-2.65‰。年末常住人口83.90萬人,城鎮化率為70.82%。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3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46元,分別增長8.7%和10.5%。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5993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285元,分別增長19.2%和23.5%。城鄉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6.4%和27.0%。

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31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6.14萬人,失業保險職工參保人數32.51萬人,參保率均在99%以上。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081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033套。

全年組織再就業培訓5548人,農村勞動力培訓19012人次,技能培訓28726人次,參加技能鑒定13651人次,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1694份。應屆畢業生就業率98.8%。年末城鎮失業人數2590人,較上年增長7.7%;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5%。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095元。發放各類生活救助金、慰問金(物資)6630萬元。城鄉居民養老金增長8%,發放尊老卡近16萬張,位列中國康養百佳縣市榜首。

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太倉港的直接經濟腹地,先后榮獲“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江蘇省文明開發區、江蘇省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等稱號。

區內設有太倉港綜合保稅區、太倉港新能源產業園、太倉港國際商貿物流園等特色載體。集聚了28只中央企業投資項目、27只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6只美資企業投資項目。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級潤滑油生產基地,長三角地區最大冷凍液化氣生產基地和化工品中轉基地,沿江地區最大的電力能源基地。正在加速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為重點的先進制造業,以物流加貿易為導向的現代服務業。

It is the economic center of Taicang Port. It has won such honorary titles as National Model Industrial Park with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hip, Civilized Development Zon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monstration Zone of Jiangsu Province.

There are a number of featured carriers such as the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of Taicang Port, Taicang Port New Energy Industrial Park and Taicang Por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Logistics Park. It has introduced 28 investment projects from central enterprises of China, 27 such projects from Fortune 500 enterprises and 16 from US companies. There are the largest advanced lubricant production base, the largest refrigerated liquefie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base and chemical transit bas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largest electric power bas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t i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with emphasis laid on new energy, new materials, new equipment and new medicine,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s led by logistics and trade.



返回頂部
太倉招商
太倉招商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