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重點政務信息 > 重點工作 > 政府工作報告

太倉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太倉市人民政府發布時間:2021-01-14 15:02瀏覽量:字體:

——2021年1月12日在太倉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汪香元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太倉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十三五”發展及2020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我們在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同心同德、團結拼搏,高質量建設“兩地兩城”,生動勾勒“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美好愿景,全力書寫“強富美高”時代答卷,較好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經濟在穩增快轉、創新開放中變得更“強”。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人均超19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4%。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2.5:47.5:50。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物貿總部經濟產值均突破千億。高新、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分別提高14.8個、8.1個百分點。新增省級以上各類領軍人才78人。省級高新區獲批。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滬太“同城效應”持續放大,累計引進上海項目1223個。對德合作成果豐碩,德企總數達364家。太倉港躍升至全球集裝箱港口第30位。累計完成注冊外資55.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8億美元。與德國于利希市、意大利馬切拉塔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百姓在普惠共享、優化供給中變得更“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3%,城鄉收入比控制在1.95以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810元提高至1045元。養老服務經驗全國推廣。人均期望壽命達84.7歲。新改擴建學校項目30個,新增學位1萬余個。建成三級醫院2所。成功承辦世界競走團體錦標賽等重大賽事。助力周至、玉屏打贏脫貧攻堅戰。獲評首批全國健康城市建設示范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連續五年位居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首位。

——環境在城鄉統籌、生態優先中變得更“美”。主城區提檔升級,港區產城相融,婁江新城拉開框架。“5+1”軌道交通網絡加快構建,闊步邁入“高鐵時代”。西北工業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落戶太倉。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13個被撤并鎮(管理區)整治提升工程成效明顯,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獲評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一心兩湖三環四園”城市生態體系基本形成,市民公園建成開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33平方米。長江大保護深入推進,“2982”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建成沿江綠廊7000畝。“散亂污”企業整治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全面推開。PM2.5濃度下降45.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8.8個百分點。獲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城市。

——社會文明程度在有效治理、安全發展中變得更“高”。“政社互動”實踐項目名列“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之首。公共法律服務“太倉模式”全國推廣。“雪亮工程”“技防城”建設成效明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保持高壓態勢,違法犯罪率逐年下降,公眾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城市安全體系不斷健全,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面推進,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日益提升,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食品藥品監管扎實有效。獲評省優秀管理城市、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省法治建設示范縣市、省信訪工作“三無”縣市。獲評全國文明單位、文明村鎮7個。

各位代表,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中央、省和蘇州市各項決策部署,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雙勝利”。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0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1.1億元,增長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8億元,增長16.2%。蟬聯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第六位、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三位。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我們眾志成城戰疫情、嚴防控,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全市上下聞令而動、日夜堅守,奮力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譜寫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贊歌。充分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嚴格執行集中隔離、健康碼管理、核酸檢測,有效保障醫療用品,穩價保供生活物資。42名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馳援湖北。常態化抓牢疫情防控,加強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環節管控,牢牢守住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線。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實施太“惠”十二條等政策組合拳,延長企業授信、減免房產租金和企業社保費、降低水電氣熱價格、開通“速復通”線上平臺,4月份產能即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市疾控中心及6位典型代表被授予省抗疫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我們精準施策抓投入、促轉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工業經濟平穩向好。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505億元,增長5.1%,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增長8.4%。高新、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分別達50%、58.2%。百強企業產值增長7.4%。雅鹿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香塘入圍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扎實開展,省重大項目數及投資總量、蘇州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額,均位列蘇州第一;123個市級重點項目上半年全部開工。完成工業投資160億元,增長25%;其中技改投資84億元,增長17%。揚子三井、滬工一期等項目投產,德珂斯、馬勒二期等項目竣工,海美智能制造創新產業園、星藥港一期等載體建成。參與制修訂國家級標準64項。建成5G基站1200個,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61家。寶潔獲評全球燈塔工廠。貫龍電磁線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業提質增效。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5%。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5億元。復星復游城、恒大文旅城加速建設。斯凱奇一期投入運營,耐克四期加快推進。百億級清潔能源數字產業園成功落戶。“夜太美”品牌加快培育,旅游文化美食節、“樂購太倉”等成功舉辦。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6.6%、16.9%。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及生物醫藥等5支專項子基金正式設立。新增總部企業3家。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獲評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2家。科技創新勢頭良好。“1+4”創新政策體系出臺實施。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34%。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40家,增長182%。康乃德入選蘇州“獨角獸”培育企業。新增省級企業研發機構11家。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獲評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新增省級以上科創載體5個、省外國專家工作室3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2件。新增企業創新人才2.3萬人、蘇州市級以上領軍人才35人。獲評蘇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創新進步地區。科技鎮長團工作成效顯著。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火炬汽車關鍵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新建高標準農田4.2萬畝,建成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6個。1.2萬畝“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完成提檔。新增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家。萬頭規模豬場建成投運。“太倉白蒜”“新毛芋艿”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建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4個。新增向村集體流轉農戶承包土地1.2萬畝。獲評全國秸稈全量利用示范縣、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加快實施,位列營商環境百強縣第六位。“太舒心”服務品牌不斷做靚,“1120”改革實現常態化。全國首創土地出讓“雙信三即”模式。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鏈改革”獲全國政務服務優秀案例獎。入選全國政務服務“好差評”試點。企業服務總入口上線運行。舉辦民營企業家沙龍、“BEGI·N”金融沙龍20期。減稅降費41.9億元。劃定工業和生產性研發用地空間11萬畝,制定更新計劃12平方公里,盤活存量土地5875畝。完成環天鏡湖核心圈等40個重點地塊拆遷“清零”,釋放土地5000畝。

我們乘勢而上謀改革、強活力,特色優勢持續彰顯。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十四五”規劃高質量編制。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完成,鎮街職能機構設置、條線部門屬地化管理等有效落實。城區城市管理領域財政事權改革實施。商事制度改革扎實推進,新增市場主體2.1萬戶。新增國家農業農村改革試驗任務2項。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通過省級驗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融入上海全面提速。滬蘇通鐵路一期開通運營。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先導段(上海嘉閔線北延至太倉段)列入國家重大項目。岳鹿路對接嘉定城北路正式通車。嘉昆太科技產業園核心園完成建設。滬太協同發展推介會等活動成功舉辦。引進上海項目182個,新增注冊資本50億元,增長13.8%。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異地就醫“自主轉診”劃卡結算。實現長三角電子證照跨區域互認。對德合作亮點紛呈。引進博澤驅動電機、因代克斯機床等德資項目32個。新增寶得流體等“隱形冠軍”3家。德國中心二期運營,中德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啟用,對德合作載體面積超100萬平方米。太倉(斯圖加特)海外離岸孵化創新中心揭牌運營。全國首個中德職業教育領域合作標準化成果發布。太倉成為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新一屆理事單位成員。中國德商會“商會之夜”、中德智能制造峰會、中德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暨“太倉日”等活動成功舉辦。啤酒節、足球國際邀請賽等順利舉行。以港強市深入推進。成功入選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太倉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21萬標箱、貨物吞吐量2.16億噸。集裝箱碼頭四期工程交工驗收,疏港鐵路加快建設。滬太通關進出口一體化全面打通。高端裝備、功能材料、健康醫藥、現代物貿等臨江產業加速集聚。綜保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成功落地。港區化工園區通過全省化工園區評定。港區醫院、港城二小等啟動建設,七浦塘生態修復三期、鄭和公園擴園提檔等工程完工。開發開放成效明顯。優化招商機制,成立專業化招商公司,組建社會化招商團隊,上線投資熱力圖、云招商平臺。成功舉辦金秋經貿月、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峰會等活動。共引進項目792個,總投資2065億元。新增內資注冊資本290億元,增長27.3%。引進外資項目102個,其中歐特菲電子、奎克潤滑油、西溪供應鏈等投資超億美元項目20個。完成注冊外資19.5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8.2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完成進出口總額132億美元。完成接包合同額11億美元,離岸執行額4.1億美元。          

我們統籌謀劃提能級、優生態,城市品質加快提升。城市功能日益完善。2035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婁江新城“1+5+N”規劃加快編制,片區控規實現全覆蓋,鎮村布局、城市雙修、快速路網等專項規劃完成編制。主城區更新提檔有序實施,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清華力合科技谷加快建設,科教新城城市形態基本形成。婁江新城濱河公園建成開園,科教創新區一期項目全面啟動,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一期工程、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宿舍區封頂。南沿江鐵路加快建設。太瀏快速路全線貫通,沙溪服務區改建擴容,204國道雙鳳段獲評省十佳集鎮段。十八港北段治理、楊林塘口門建筑物等工程完工。太倉5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有序推進。城市管理不斷優化。城區學耕路等9條背街小巷、花園新村等8個老舊小區、興業樓等12個農貿市場完成提檔升級。“百萬”拆違攻堅行動強勢推進,存量違建有序消化,新增違建有效遏制。整治違規戶外廣告、店招標牌超1000塊。依法實施城鄉生活垃圾分類,458個居民小區“定時定點定人督導”實現全覆蓋。新改建公廁77座。智慧交通體系啟動建設。新增停車泊位2.4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100個、純電動公交車55輛。鄉村振興有力實施。第三批鄉村振興試點村127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頒證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頒證總體完成。村均可支配收入達895萬元,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全部脫貧轉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新增成片造林2205畝、農路13公里。深化河長制改革,建成生態美麗河湖50條。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7個村、1834戶。新增省特色田園鄉村4個、蘇州康居特色村2個、三星級康居鄉村68個。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生態質量持續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PM2.5年均濃度26微克/立方米,連續兩年為蘇州最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5.2%。國省考斷面、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優Ⅲ比例均達100%。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水上過駁作業取締工作全面落實。關停淘汰低端低效產能企業(作坊)170家。減煤56萬噸,淘汰高污染機動車8466輛。3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擴建,沙溪工業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新改建污水主管網121.6公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開工建設。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我們提升標桿優供給、善治理,民生福祉更加厚實。公共服務擴面提質。與民生相關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77.7%。8大類22項政府實事工程有序推進。南郊小學、新毛幼兒園等8項學校新改擴建工程投用,新增學位1755個。東郊幼兒園、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等16項學校新改擴建工程啟動。獲評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市公共衛生中心建成。沙溪、瀏河人民醫院晉升二級乙等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有序推進。市民文體中心、美術館新館加快建設。開展文體惠民活動近3000場次。社會保障全面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6%。困難群體就業幫扶、職業技能提升、高校畢業生全過程就業服務等深入實施。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登記失業率1.77%。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上調6.45%。科教新城、雙鳳養老服務中心投用,新建升級日間照料服務中心20家。社區養老社會化運營率超96%。鎮級慈善會實現全覆蓋。公積金建制擴面深入推進。退役軍人服務體系有效構建。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兩連冠”。社會治理深入推進。“發展型”幸福社區建設獲評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成果獎。創新建立律師、信訪代理、第三方社會組織等多元化解機制,有效化解突出信訪問題和信訪積案。“七五”普法圓滿收官。網格化聯動機制不斷拓展,“基礎+專業+企業”網格力量有效整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反走私綜合治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縱深推進。“一盔一帶”“亮尾工程”等行動成效顯著。“光盤行動”、分餐制、“食安封簽”大力推廣。信用城市監測全國第五。安全生產平穩有序。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國務院、省、蘇州及市本級巡查、督導反饋問題整改全面落實。“1+26+1”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整改掛牌督辦重大事故隱患51項。關停取締違法違規“小化工”19家。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持續深入。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18個專項應急預案發布實施。全省水上搜救綜合演習在太舉行。“百團進百萬企業”專題宣講全面開展。“331”專項行動深入實施,新增智能電動自行車充電樁1.5萬個。岳王消防站建成投用,璜涇、雙鳳消防站改擴建工程基本完成。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生產安全事故。

我們持之以恒尚法治、增效能,政府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行政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持續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實現全覆蓋,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持續加強。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省級示范區加快建設。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26件、政協委員提案157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為民服務切實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深化。市鎮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構建,鎮級“綜合窗口”、村級“全科社工”服務模式不斷拓展。推出新生入學等10個高頻“一件事”掌上辦。聯動指揮平臺處置各類群眾訴求及網格事件77.4萬件,辦件滿意度達98%。大數據開放共享有效推進,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匯集46個部門、近200個業務系統,累計交換數據超1億次。作風建設務實高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積極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強化“一崗雙責”。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作風效能建設提速年”活動深入開展。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三公”經費有效壓降。強化財政資金調度管理,各類審計扎實開展。

同時,婦女兒童、殘疾人、對口幫扶、民族宗教、僑務、對臺事務、兵役、人防、供銷、機關事務、地方志、氣象、鹽務、郵政、電信等工作成效明顯。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打贏了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通過了艱苦卓絕的發展大考,成績殊為不易!這是中共太倉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不懈奮斗的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太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國家和省駐太單位,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太倉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太倉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產業轉型升級還不夠快;頭部企業的招引儲備還不足;城市能級還需加速提升;民生資源供給與群眾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生態保護、安全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政府系統部分干部擔當意識還需進一步強化。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十四五”時期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太倉奮力譜寫高質量建設“兩地兩城”新篇章的關鍵五年。提交大會的《太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為我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指明了新方向。

“十四五”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扣“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著眼“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圍繞“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和高質量建設“兩地兩城”目標定位,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創新發展、改革開放、城鄉統籌、生態建設、民生幸福、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聚力打造蘇州對接上海重要樞紐門戶城市,奮力推動太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經濟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持續增強。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有效投入持續增加。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城市能級達到新高度。規劃建設水平顯著增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明顯。樞紐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更加厚實。智慧城市建設成效更加明顯。幸福生活實現新提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公共服務體系優質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美麗太倉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治理能力取得新突破。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率先基本建成。營商環境達到國際一流標準。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十四五”期間我們需把握以下方面:

——邁入新發展階段,要樹立更奮進的開拓精神。新征程呼喚新作為。要堅持解放思想、強化擔當意識,把事業放在心中、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在育先機中順勢而為,在開新局中奮勇爭先,對標先進、對表藍圖,敢于爭第一、善于創唯一,勇當“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先行軍、排頭兵。

——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激發更強勁的增長動能。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把高質量作為鮮明主題,把“一盤棋”作為工作基調,把差異化作為區域特色,全市域統籌功能布局、高效率配置土地資源,聚力推動創新創業,傾力招引頭部企業,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致力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融入新發展格局,要構建更開放的合作平臺。大格局需要大視野。要主動適應“大循環”“雙循環”新要求,彰顯發展特色。深度融入上海,全速推進滬太同城化,把“上海下一站”的空間優勢轉化為“下一站上海”的目標追求。堅持“三港”聯動,全面提升港口承載力、港區競爭力、港城吸引力。全領域拓展對德合作,全方位提升合作層級,全力打造國家級對外開放新窗口。

——錨定新規劃藍圖,要打造更現代的田園城市。新藍圖擘畫城市未來。要構建“雙心驅動、多極帶動”的空間格局,高品質建設婁江新城,立體化構建融滬交通體系,智慧化提優城市管理,一體化推進城鄉融合,加快建設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水清岸綠的現代田園城市樣板。

——回應新民生期盼,要鑄就更靚麗的幸福品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創造高品質生活,推動高效能治理,讓群眾有更優質的教育、更高端的醫療、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優美的環境、更文明的氛圍、更安定的秩序,努力建設更有溫度、更具內涵的“幸福太倉”。


2021年目標任務和主要工作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規上工業產值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PM2.5年均濃度、水域功能區達標率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為實現上述預期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致力推動量質齊升,共謀產業升級新突破。

狠抓項目建設。深化重大項目指揮部、掛鉤聯系、協調會辦等制度,辦好現場推進會、集中開工開業等活動,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推進省、蘇州和市本級171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完成工業投資200億元。全力推動利潔時一期、康斐爾環境設備、通快激光發生器等項目快投產,聯合利華食品基地、蘇寧電商、舍弗勒新基地等項目快建設,有維科技、康乃德生物醫藥、聰明制藥等項目快開工。實施弘森、駿偉等50個重大技改項目。投用平伊大健康產業園、祥平智能產業園一期等載體,開工建設玖龍智能裝備產業園二期、易商智能產業園等載體。加快實施282個政府投資項目。

調優產業結構。實施產業強鏈行動,做優汽車核心零部件、精密機床等高端裝備制造,做強無機非金屬、特種合金等新材料,做大電商物流、大宗商品等物貿總部經濟。主攻新藥研發、醫療器械、醫藥服務外包等細分領域,加快推進6平方公里生物醫藥產業園規劃建設,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圍繞航空零部件、航空新材料、專業無人機等領域,壯大航空產業規模,努力建設長三角航空創新成果轉化基地。推動紡織化纖、電力石化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網絡強市建設,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和產業發展。新增上市企業2家、總部企業3家、產業引導子基金8支。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深化商文旅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復星復游城、恒大文旅城等項目,爭創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積極打造長三角休閑旅游目的地。拓展網絡消費、信息消費、夜間消費,打造新消費平臺。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強化數字賦能。實施“十百千”工程,著力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擴大5G、工業互聯網覆蓋范圍,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啟用蜂巢汽車零部件工業互聯網平臺,發揮中德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作用,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全面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600個,創成蘇州市級以上示范智能車間(工廠)30個,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80家。

統籌資源配置。堅持向存量要增量、以強度換空間,深入實施產業用地更新“雙百”行動,強力推進“三優三保”、拆遷“清零”行動,大力騰退鎮村低端低效產業,高壓整治“散亂污”企業,完成拆舊復墾超5000畝、低效用地再開發超3000畝。建設市級土地交易平臺,推進土地資源向重點區域配置。嚴格開展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落實差別化政策激勵倒逼機制。鼓勵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用活用好產業引導基金,擴大應急轉貸資金、風險補償資金等使用覆蓋面。

優化營商環境。做優“太舒心”服務品牌,全面深化政務服務“太e辦”改革。推行全鏈集成式審批服務,“1120”改革從“快辦”向“好辦”升級。拓展“雙信地”出讓模式服務范圍。發揮企業服務總入口作用,精準投送政策。健全完善商事制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企業打造質量標桿、制訂行業標準。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深化民營企業家沙龍、“BEGI·N”金融沙龍等活動。

二、致力強化科技創新,共育轉型發展新動能。

壯大創新企業集群。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打造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集群,著力培育“獨角獸”企業,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700家,高新產業產值占比提升1個百分點。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設立新型研發機構,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5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6%。新增高價值發明專利200件。        

做大創新平臺規模。加快推進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力爭進入省部共建試點。深化“大院大所”科技合作,積極對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蘇州產研院,鼓勵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太倉港科創園爭創國家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激光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鼓勵區鎮、企業建設公共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發揮科技鎮長團橋梁作用,促進校地企合作。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等孵化鏈條。新增省級以上科創載體3個,科創載體總面積突破55萬平方米。

放大創新生態優勢。實施“2+N”產業和民生人才新政,優化配套服務,加強重點產業、領域緊缺人才引育,新增蘇州市級以上各類領軍人才35人。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加大與上海高校技術市場、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等合作交流。開展長三角科交會、高校院所太倉專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用好“蘇科貸”等金融產品,積極推動金融機構、投融資平臺與企業深度聯動。              

三、致力深化改革開放,共譜對外合作新篇章。                      

加快綜合改革。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鞏固提升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成效。全面開展事業單位改革。復制推廣自貿區經驗做法,推動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打造自貿試驗區中德聯動創新區。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扶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優化政府債務結構。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流動人員積分管理。繼續抓好對口幫扶工作。

深度融入上海。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全面對接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五大中心建設等,持續擦亮“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城市標識,率先實現與上海的同城化,爭當融入上海的示范標桿。全力推動上海嘉閔線北延至太倉段與上海段同步開工。實施滬武高速拓寬工程,推進東倉新路對接嘉定北和公路等項目,提升滬太毗鄰公交運營質效。參與上海大飛機、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等產業鏈創新鏈分工。對接大虹橋商務區,大力招引會展會務、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引入上海優質高端教育、文化、康養等功能性公共服務資源,引進上海知名三甲醫院。完善滬太跨區域污染防治、社會治理等聯動機制。

深耕對德合作。全力拓展深層次、多領域合作,著力打造國家級中德合作平臺。構建全面對德城市合作體系,與德國薩克森州、漢堡等地建立合作關系。加快飛勢、歐托凱勃等項目建設,大力招引頭部德企和“隱形冠軍”,鼓勵德企增資擴股、設立財務和研發等功能性機構,力爭新增德企40家。支持本土企業與德企協作,推動汽車零部件、精密機械、增材制造等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建設中德生命科學產業園、德累斯頓工大太倉石墨烯新材料創新中心、德國中小企業(太倉)孵化中心。優化對德人才服務體系,制定雙元制教育培訓標準化體系,深化中德職稱比照認定。開工建設羅騰堡德風文旅城,營造純正德式生活場景。做優德國“太倉日”、啤酒節、足球賽等窗口性品牌。                       

深化以港強市。全力推進太倉港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合作,加強與長江沿線港口協作,持續拓展國內國際航線。建成投用疏港鐵路、集裝箱碼頭四期,新增對外開放泊位7個。積極承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溢出效應”,推動太倉港從“物流通道”向“物貿街道”轉型。拉長高端裝備、功能材料、健康醫藥等產業鏈,加快建設寶潔新智造中心、鳴志電器等重點項目,努力培育京東健康、中瑞貿易等百億級物貿項目。放大綜保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效應,積極拓展出口加工、保稅維修等新業態。開工建設龍江路快速化工程、濱江大道延伸工程(339省道~虹橋路、萬方路~林場線)。著力完善生態、商業、文化等功能配套,推進浮橋老鎮區更新,打造宜居宜業現代港城。

拓展對外開放。優化市場化招商機制,強化績效考核激勵。用好投資熱力圖,推進線上線下聯動招商,精心籌劃各類專場招商對接活動,切實辦好北上深等境內、歐美日韓等境外招商活動。堅持專業招商,加強與國外重要協會、中介機構合作。堅持產業鏈招商,推進以商招商、以企招企。堅持精準招商,持續引進世界500強、央企、民營500強等旗艦級項目。力爭全年完成注冊外資1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8.5億美元。鞏固深耕傳統市場,積極拓展“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實現進出口總體穩定。

四、致力優化功能品質,共建田園城市新格局。

加快城市建設。完成2035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加快編制綜合交通、地下空間等專項規劃。推動主城區城市更新,優化環天鏡湖、金倉湖片區功能形態。全面提速婁江新城建設,投用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一期,建成西交利物浦大學生活區及體育場,開工建設科教創新區商務中心、智匯谷、洙涇灣商業街。加快建設南沿江鐵路,啟動北沿江鐵路、滬蘇通鐵路二期建設。完成太瀏快速路東延、濱河新路東延等工程,開工建設滬宜高速金倉湖互通、太倉大道、陸璜公路(新港路~太倉大道)。開展洙涇河(十八港~岳鹿路)、新塘河(向陽河~朝陽河)綜合治理。新改建供水管網10公里。開工南郊220千伏輸變電等工程。

優化城市管理。全面落實城區城市管理領域財政事權改革。統籌推進原電機廠等地塊更新。推進梅園新村、華淞園等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實施市民公園周邊、新瀏河風光帶、上海路等景觀亮化提升工程。強化地下管線協同管理。啟動新一輪違法建設治理三年行動。推進戶外廣告設施整治提升。布局智慧交通、智慧園區、智慧物業等場景應用。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閉環提升工程。新改建公廁55座。提升道路河道保潔、綠化養護水平。積極創建省級城市管理示范社區、示范路。     

推進鄉村振興。提檔升級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旅融合示范窗口。建成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5個,改造高標準池塘4000畝。休耕輪作面積超2萬畝。保障糧肉菜供給安全,完成生豬出欄8.1萬頭。建好種質資源保護基地。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數字鄉村”,建設“智慧農村”示范村,常態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省特色田園鄉村2個、蘇州特色康居鄉村30個。鼓勵引導集體經濟抱團聯合發展,力爭村均集體可支配收入超940萬元。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新增示范家庭農場10家。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農村閑置宅基地流轉機制。完成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頒證。嚴格耕地保護,加強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爭創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五、致力推進生態建設,共繪美麗太倉新底色。

強化污染防治。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完成300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提升臭氧污染治理成效。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治理,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車。強化工地揚塵管控。深化河長制、斷面長制改革,實現1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建設90條生態美麗河湖、40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運行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提升港口岸電使用率,降低船舶污染。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偷倒固廢行為。強化環境監察執法。完善生態環境信用體系,嚴格執行環境損害補償制度。

加強生態修復。深入落實《長江保護法》,嚴格執行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推進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持續打造沿江萬畝綠廊。提檔城區公共綠地,布局口袋公園,改造城北河濕地等公園,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1%。完成主城區水質提升控導工程。疏浚河道95.3公里。加快推進城區、婁江新城、江城、璜涇生活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工程。新改建污水管網18公里。加速推進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

推進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節能產品、節能產業、節能商業模式創新,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綠色產品”。淘汰低端低效化工生產企業10家,化工企業入園進區率達76%,加強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積極發展綠色建筑,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打造智慧高效的城市能源互聯網。推廣新能源汽車應用,布局建設充電站點。鼓勵綠色消費,倡導綠色出行,創建綠色家庭,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六、致力增進社會福祉,共享幸福民生新成果。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充分就業。完成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實施城鄉低保自然增長機制、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制度。開展“婁城益幫扶”慈善項目。完成救助站新站建設。推進日間照料中心新建、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遷建城廂養老機構,深化醫養融合。平穩推進醫保蘇州市級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就醫實時結算。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推進公積金制度均衡覆蓋。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投用省太中專港城校區一期、實驗小學高新區校區等11個學校工程。新改擴建板橋中學、利泰幼兒園等8個學校工程。竣工投用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啟動建設世界外國語學校。推進優質高中提質計劃。加強教育內涵建設,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支持市一院、中醫醫院創建三甲醫院,推進縣域醫共體、互聯網醫院建設。投用市公共衛生中心。加快港區醫院和8家社衛中心建設。推動文化太倉建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積極推廣全民閱讀。投用市民文體中心、美術館新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市第十六屆全運會、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等賽事。

辦好民生實事項目。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均衡配置民生資源,強化優質服務供給,全力以赴把民生實事項目辦成百姓滿意的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七、致力創新社會治理,共筑城市安全新體系。      

常態開展疫情防控。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壓實防控責任,強化應急物資保障,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有序擴大新冠疫苗接種覆蓋面。做好入境人員閉環管理,緊盯進口冷鏈食品,嚴防“境外輸入”。加強人員出行、聚集性活動管控,落實重點場所防控舉措,做好中高風險地區來太返太人員健康監測,嚴防“境內反彈”。加強愛國衛生宣傳教育,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全力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快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探索實施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實施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三年行動計劃。豐富拓展“政社互動”“三社聯動”發展內涵。推進“社區綜合網格+社會組織服務”實踐,完善“全科社工”服務機制。依法依規做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推動專業力量進網格,高效運行網格化社會治理聯動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7S服務”全域化。啟動“八五”普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推進信用聯合獎懲應用。常態化打擊涉黑涉惡、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開展新一輪“雪亮工程”建設。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提高初信初訪和網上信訪辦理質效,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

筑牢城市安全防線。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強化部門及屬地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專項治理行動,深化“331”專項行動,壓降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堅決防范遏制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做好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從嚴監管食品藥品安全,創成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構建綜合性、全方位、系統性的城市安全發展體系,爭創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八、致力加強政府建設,共啟干事創業新氣象。

加強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中央、省、蘇州和市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扎實推進“四史”學習教育,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民主集中制,遵守黨內政治制度。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堅持依法行政。統籌推進法治太倉建設,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提高行政復議應訴工作質量。加大對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實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涉企“免罰輕罰”清單。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主動聽取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

優化便民服務。始終把為民服務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能。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建設數字政府,強化數據資源共享,上線城市生活服務總入口,為市民辦事提供“一碼通辦”“一碼通行”等便利化服務。優化“一件事”改革,再推出10個高頻“一件事”主題服務。深化政務公開,推進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建設。持續提升“市長信箱”、12345熱線服務質效。

建設廉潔政府。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加強對政府權力運行的規范、制約和監督,加大對公共資金、國資國企、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管,加強預算管理和審計監督,壓減“三公”經費支出。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防“四風”問題反彈。規范督查考核,優化績效管理,鍛造務實擔當、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

各位代表,新征程展現新擔當、新使命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擔當實干、接續奮斗、爭先進位,奮力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定稿(20200108)

相關文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