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民互動 > 在線訪談

政務直通車(2021年第12期)《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相關政策問答

來源:太倉市人民政府發布時間:2021-09-23 14:41瀏覽量:字體:

嘉賓:

太倉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 張 敏

太倉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與職社教育科科長 蘇青青

本期主題:《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相關政策問答

1.“雙減”的工作原則是什么?

答: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部署,遵循“校外治理、校內保障、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總體思路,完善校內外協同育人格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是學生為本、回應關切。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減輕家長負擔。

二是依法依規、標本兼治。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

三是政府主導、多方聯動。落實部門職責,完善配套政策。

四是試點先行、穩步實施。發揮作為“雙減”工作試點地區的作用,扎實開展重點難點問題治理,積累制度成果。

2.“雙減”的工作目標是什么?

答:用1年時間,使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有效管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全面覆蓋,線上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規范工作如期完成,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

到2023年,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校外培訓行為全面規范。

3.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健全作業管理制度。健全作業統籌管理機制,學校要制定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分年級公示作業內容構成、完成時長等,促進教、練、考一致。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二是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出臺高質量校本化作業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加強校本作業資源建設,鼓勵教師通過選編、改編、自主創編等方式設計高質量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對完成基礎作業有困難的學生開展個別化輔導。依托信息化手段構建作業和學習資源推送機制。

三是分類控制作業總量。由學校年級組統籌各科目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四是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掌握學生學情,加強作業集體講評、個別面批的針對性,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五是建立作業監督機制。各校要出臺作業管理監測辦法,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績效考核范圍。教育部門要將作業設計、批改、講評、輔導等情況作為教師考核重要內容。教育督導部門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發展性督導評價。

六是科學利用課余時間。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等群團組織作用,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事家務勞動,開展體育鍛煉、閱讀和文藝活動,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和網絡。

4.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著力點有哪些?

答:一是促進校際優質均衡發展。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實施校內均衡編班,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試,嚴禁劃分各類重點班、實驗班。常態化開展教師和管理干部跨校流動工作,高質量共享優質課程教學資源、教科研成果等,高水平共用文體場館、創新實驗室等,促進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動。實施公辦初中“強校計劃”,開展全程專業指導,保障學校發展所需資源。

二是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統籌。進一步落實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教育裝備配置、信息化環境建設等標準統一,深化實施城鄉攜手共進計劃和新優質學校建設。

5.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哪些舉措?

答:一要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聯盟學校共同體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

二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育部門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

三是降低考試壓力。學校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

四是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嚴禁校外培訓機構聘用在職教師。

6.如何用好校內外資源?

答:一是優化使用校內資源。鼓勵各校在課余時間向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興趣類課后服務活動。

二是整合使用校外資源。統籌校外實踐活動課程,鼓勵開展學生研學實踐。發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教育單位重要陣地作用。社區組織要深入開展“愛心暑托班”等為民辦實事項目。引導高校、職業院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開放實訓中心、科普平臺、生產一線場景等,為學生職業體驗、社會實踐和生涯教育創造條件。

7.如何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

答:一是保證課后服務時間。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校內課后服務公民辦學校全覆蓋、學生愿留盡留全覆蓋、工作日全覆蓋,服務時間一般不少于2個小時,結束時間一般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初中學校可探索在工作日晚上開設自習班。支持學校統籌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調休等措施。

二是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各校要制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方式、管理制度、保障機制等。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在校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授新課。

三是拓展課后服務渠道。鼓勵各校建立課后服務支持系統。工作日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教師力量不足的,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等參與。鼓勵學校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向學生開放圖書館、文體場館等設施。

四是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建設“空中課堂”免費在線學習市級平臺,探索購買第三方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為教師針對性備課和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高質量、全免費的資源支撐。組織開展開放式師生在線交流答疑。

8.如何加強課后服務保障?

答:根據課后服務新要求,優化義務教育教師編制配備,統籌核定學校編制,配足配齊師資力量。

通過增加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確保經費落實到位。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要充分考慮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因素,把用于教師課后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并設立專項,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對聘請校外人員提供課后服務的,課后服務補助可按照勞務費管理。將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嚴禁中小學教職員工開展校外有償補課,不得組織、推薦或引導學生參加有償補課。

11.如何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落實“雙減”措施的合力作用?

答:建立中小學教師全員導師制,辦好家長學校,建設家庭教育研究指導網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樹立“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理念,引導家長言傳身教,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形成減負共識。

加強宣傳引領,促進全社會對好教育、好學校、好學生形成正確導向。

今天,黨和國家以強有力的方式改變著個人無力改變的“焦慮環境”,這才是最符合孩子根本利益,是育人的正確方向,這是國之大者,也是家之大計。

12.“雙減”之后,如何配套做好尊重教育規律的工作?

教育本應是慢藝術,靜等花開,而唯分數論的競爭環境導致教育追求“短平快”。兩種不同的觀念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哪種模式更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很多教師和家長都知道過重的課業負擔會傷害學生的創造力和健康,長時間無休止的課業學習也是一種揠苗助長的行為,但別人都在做,自己能不做嗎。“雙減”政策落地,從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行為上入手,給日益激烈的校內校外競爭降溫,這正是一個契機,讓大家都先停下盲目競爭的腳步。但“雙減”也不能只停留在對教育行為的規范上,最終還應該讓這項政策倒逼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學習教育規律,尊重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做人、做事。只有讓教育規律深入人心,這項改革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落實“雙減”政策,在“減”的同時,我們一定還要配套做好尊重教育規律的工作,這中間最重要的三方是學校、教師和家長。

學校要意識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還是要去除唯分數論,學校要做的重要配套工作就是評價制度的改革,要多一些評價學生和教師的尺子,充分發揮學校教師的專業特長,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滿足學生個性成長的需要,將豐富的特色課程與學校的課后服務結合起來,將特色課程評價與特長學生評價做起來,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教師要做的最大努力還是在教學上,要提高效率,尤其是課堂教學的效率。從今往后,教師都要有精細化管理學生時間的觀念,精打細算地把學生的每一分鐘和每一份精力都用好用充分,這就對備課的功夫有了更高的要求。留作業也是一門學問,精心設計,最好能夠分層布置,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有限的作業中找到有效的反饋,再去精準地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向課堂要質量,向輔導要精準,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才能打消家長的焦慮,緩解家校矛盾,這也是“雙減”政策成敗的關鍵!

家長也不能借口自己是非專業教育者,而把引導孩子成長的責任推給校外培訓機構,家長必須成為教師的同盟軍,與教師一起研究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學習困難,如何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在陪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家長都必須成為“教育者”,家長更大的責任在于陪伴,家長也要了解教育規律,不做揠苗助長的事,要支持學校各項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責任。遇到孩子成長中的困惑,家長還要積極與教師溝通,家校攜手育人才是王道。養和育都是父母的責任,無論養還是育,都需要教育智慧。

13.“雙減”之后,教師要做哪些改變?

基層教師雖然在教育系統處在“神經末梢”,卻關乎教育大局,關乎“雙減”工作落實效果。“雙減”工作看似只是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其實是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基層教師必須從思想觀念和行為上有所改變。

首先,在思想上教師必須樹立內涵發展的觀念,通過教育科學和教學智慧提高教學質量。按照“雙減”工作的要求,減負必須同時提質。沒有了“加時”“補課”的“法寶”,“題海”式的作業也不再可能了,幾乎所有無限制占用學生時間和精力的做法都行不通了,還能如何提升教學質量?與經濟發展一樣,僅靠資源投入的粗放型發展模式總會走到盡頭,面臨資源枯竭、環境無法承受的困境,最終都要轉向集約型發展,即要不斷挖掘在現有投入、現有資源基礎上最大化的發展可能。“雙減”政策讓這個階段提前來臨了,從此以后教師必須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教學,不斷發現自己教學中可以改進的地方……集約型發展模式的根本保障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集約型的教學提質也需要依靠教育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成果,這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源泉,再有,其他教師的智慧也可以啟迪我們。總之,“雙減”之后,教師必須走內涵發展的道路:通過不斷完善自己、改進自己的教學來提升教學質量。

其次,還要意識到“雙減”的本質不是減,而是給孩子更大的發展空間。要“減”的是學校、教師、家長、校外培訓機構強加給孩子的不必要、重復的學業負擔,減下這些負擔是為了孩子更好發展:“雙減”文件還提出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學生課余時間還要“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也就是說,“雙減”之后要給孩子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

但在愈演愈烈的學業競爭壓力下,很多孩子已經失去了自主權,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的孩子大有人在,更多孩子說不出自己的發展方向。鼓勵個性發展是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責任,個人體會,最重要的就是在評價上,要通過日常評價讓孩子重新找到自我,并鼓勵他們勇敢地朝一個更好的自我走去。這就要求我們徹底告別“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方式,多角度評價學生,包括正式的、系統化的評價和日常教學、生活中的口頭評價,一定要堅持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得以個性化成長。再有就是重成長輕成功、重過程輕結果式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樹立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點滴積極變化,及時給予孩子正面鼓勵。注重過程化評價,結果當然也要看到,但當結果不好時,教師的評價也一定要回溯孩子的努力過程,這種評價正是鼓勵他們做“更好自我”的最好方式。

14.為何做好把無效的作業負擔減下去?

“雙減作業”,就是減去“負擔”后的作業。作業是學習中必經的訓練形式,是否成為“負擔”,關鍵看“方式”是否正確。如何減去負擔?須先找到“不正確應對”的根源。

根源之一:目標不明,隨意訓練

設計作業,要瞄準目標。為達成目標而練,總量適中,花費的時與工,就不成為負擔。相反,僅為了“課后要有些作業”或者是“為了考試”,負擔就在目標脫靶時產生。瞄準目標,明確做作業的意圖,是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特別需要防范的是“好像瞄準目標”的作業,實際卻是“低端”的目標。例如:為了鞏固記憶而抄寫;為了固化知識獲得而填寫內容;為了考驗態度而查看答題字數等。低層次的目標缺乏遷移、拓展、應用、綜合等高階思維發展,讓作業構成隱性且難以割除的負擔。

根源之二:形式呆板,簡單訓練

在指向核心素養的時代背景下,作業和數十年前的形式極為相似,學生不喜歡,自然構成負擔。設計者未曾換位思考:學生完成作業時,會有什么樣的體驗?因為作業設計后讓學生完成,很少有人監督作業本身的設計質量,因此抄抄寫寫、填填補補仍然大行其道。顯而易見,學生喜歡,作業多一些,少一點,都不構成負擔,因為心里認同;學生不喜歡,作業少一些,或是時間改一下,依然構成負擔,因為缺乏內部動力。形式呆板帶來的不良情緒體驗,還會形成可怕的“負擔惡性循環”——越不喜歡越成為負擔。

根源之三:區間錯誤,拔高訓練

作業設計是針對優等生、學困生、還者是班級中處于學習水平均值的學生?作業設計的“區間”,應該針對均值學生,讓大部分學生通過作業,實現提升和發展。所謂“區間”錯誤指的是:作業設計中難題、怪題偏多,針對優等生設計,希望通過作業實現“拔高”的效果。但“拔高”型作業,對大多數學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負擔。并非要讓所有學生輕松完成作業,而是要控制作業中“拔高”的比例。拔高題構成的負擔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對均值學生,更是對亟待需要通過作業提升的學困生帶來困擾。有時,將完成作業的監督任務推給家長,也造成家長對作業的誤解。

15.如何從從課后“服務”到課后“育人”?

近日,各省市課后服務政策相繼出臺,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教師和家長。如果僅是課后“托管”,那就只是“管管”而已,只是一種形式,可以省去家長放學接送的擔心。

今天上升到全覆蓋的課后“服務”,就對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全新的挑戰。有的人甚至會認為增加了學校和教師的負擔。單從時間上來看,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從教育使命、學校的責任與教師的初心來說,這優質服務正是學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品質提升。

事實上,在這以前,因為家長下班較晚,不少學生被拉進了各種良莠不齊的校外托管班。這些機構只是代為管理,甚至連基本的作業輔導也沒有,導致部分學生因此產生各種學習和心理問題。

“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必須要增強學校教育的主體意識和擔當精神。學校是基礎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戰場。所以課后“育人”工作,是教育的深化和細化。我們要從全面育人的高度去實施服務工作。這里會涉及課程開發、空間再造、專業團隊、資源配置、學校管理等多個方面。

我們提出“五育"并舉,并不是“五育”在一個學生身上同時推進,因為育人不是制造產品。“五育"并舉既是一個遠景目標,又是一個發展過程,更是一種美好結果。“五育”之中必定有一育能“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讓孩子“慢慢張開你的眼睛”。辣椒不需要和茄子比較,只要自己夠辣就好。如果明白了這一點,那我們就不會把課后2小時單一理解為“托管”,而應該是通過精品課程、精品社團和精品校隊來為孩子尋找一條通向未來的陽光大道。

16.“雙減”之后,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

8月初,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一份文件,要遴選基礎教育精品課。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教育部希望能夠激發老師革新教學手段的動力,提供更多精品課,并讓更多地方和學生共享共用。除了拿來就用、點開即上外,這些課程還能為老師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提供支持。輕負高效的課堂,勢必需要一線老師們突破現有的慣常模式,創造一種更為靈活生動的真實學習氛圍。也就是說,教師們必須在專業上更進一步,提高“教學效能”。

2013年,《教育學名詞》第一次提出“教學效能”這個概念,并給出明確定義:學校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下,為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以學校教師為主體、以班級(課堂)教學活動為基礎,引導或促進師生及教學情境發揮其效能或作用,以求得學校預期和超乎預期的教育效果的能力。在《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一書中,作者提到,高效能教師應當具備這樣三點特質:保持積極的期望、擁有良好的課堂管理技巧、為學生設計合理的課程。

那么,如何成為一位高效能教師呢?對不同學段、不同學校、面對著不同學生的老師們來說,其實很難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論,但踏出這一步,依然有一些小提示可以作為改變的開始。

讓課堂有趣:學生喜歡嘗試和學習有趣的事情,讓學習真實發生,就要學生真的參與其中,并與你產生對話。

真正有效的評估: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最為關鍵的就是評估方式的轉變。教師可以嘗試各種靈活的學生評估方式,如游戲、辯論、報告等,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參與,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多元認知技能。

善用校外資源:現在課堂外有大量的學習資源,教師們可以利用各式各樣的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尤其是,遠程情況下,將講座與音頻、視頻和互動相結合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參與。

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 學生管理對教師來說也同樣重要,從一開始就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會讓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主動嘗試創新:即使是傳統科目,也有可能因為組織方式的變化而變得多樣,課堂變得特別。同時,豐富的教學法也更能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

減輕壓力:不要讓教學工作消耗你的生活。為自己和家人平衡工作與時間。您會注意到,當您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時,您可以與學生一起享受更多樂趣,并獲得更高質量的課程。

17.給學生減負,就意味著給教師增負嗎?

開學本就是最忙的時候,今年又因為一系列新政落地,老師們更忙了,要花更長的時間看孩子,要寫更多的報告,還要準備更靈活的教學設計。一時之間,老師們“不堪重負”、“身心疲憊”的現象也不少。

過去,我們常說,讓孩子一味刷題、反復操練,其實是教育者在偷懶。那么反過來,讓孩子擺脫“題海”、輕松高效地學習,就意味著讓老師“負重前行”嗎?

顯然,兩種極端都算不得回歸教育本質后的良好生態。其實,早在“雙減”政策之前,教育部就已經在部署“給教師減負”了。2019年出臺的《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教育部要把政策,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參與修訂教育法、教師法,為教師減負提供法規依據。地方政府要調資源,有一些類型的教師減負,需要地方黨委和政府大力協調,給予相應的政策資源支持,才可以順利實施。

教師負擔過重問題屢見報端,表面上體現為廣大教師承擔了與教育教學科研不相干的事務,疲于應付、忙于瑣事,但從根本上反映了當前在尊重教師專業發展規律、理順現代學校和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制度性問題。

從頂層設計上看,“雙減”就沒有打算把負擔從學生和家長這里轉移到學校老師這里。只是層層推進下去,落實到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的組織體系支持顯然還不盡如人意。

9月8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也對“雙減”背景下教師壓力和負擔加重的現象作出回應:下一步,教育部還將繼續督促指導各地將教師“減負”工作同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有機結合起來,健全教師“減負”長效機制,推動教師“減負”工作取得實效。

18.國家“雙減”政策落地,還有必要讓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嗎?

目前,我市正在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下大力氣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提升作業管理水平,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全方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于家長來說,要更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理性選擇校外培訓,切勿盲目跟風。

19.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還能到培訓機構參加學科類培訓嗎?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學生確有意愿參加校外學科類培訓的,不要報名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期間的課程。線下只能報名參加周一至周五20:30前(線上培訓21:00前)的學科類。線上只能報名每課時不得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得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的學科類。

20.今年暑假孩子已經參加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課還未上完怎么辦?

如孩子已經繳納暑期學科類培訓的費用,可與機構協商退還剩下的學費,或者參加該機構組織的周一到周五的消課,也可以轉為該機構的非學科類培訓課程。校外培訓機構已有的藝術、體育、科技類等非學科培訓項目不受“雙減”政策的影響。

21.學科類培訓項目具體是指哪些課程?

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培訓提高學生學業水平,為學生考試升學服務,此類培訓項目確認為學科類培訓。體育、藝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類學習內容以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學習者身心發展規律的其他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培訓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服務,此類培訓項目確認為非學科類培訓。少數不明確屬于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的培訓課程,由校外培訓機構向教育主管部門申請審核確認。

同時,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培訓。嚴禁培訓機構組織、參與、宣傳未經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義務教育階段競賽活動。嚴禁組織以排名為目的的跨區、跨機構大規模測試。培訓結果不得對外公開,不得宣傳學員等級證書、分數排名、“名校”錄取人數等。

22.學齡前兒童想參加英語培訓,是否可以?

根據國家“雙減”文件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建議家長不要為孩子報名參加此類培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3.“雙減”意見出臺后,應如何選擇培訓機構?

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首先要明確需要教育培訓的類別,再針對性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機構,學科類培訓要選擇有證有照的。根據相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應公示營業執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辦學許可證、消防驗收證明、管理崗位人員、任課教師、課程安排、招生簡章、收費退費情況等信息,報名前要仔細核對培訓類別與范圍。消費者也可查看市教育局發布的太倉市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或在“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上查詢培訓機構的相關信息。其次,家長要事先將學生的在校教學計劃同培訓機構的培訓計劃進行比對,辨別其是否與在校學習任務相匹配,是否超綱超前,是否加大難度等。最后,家長還要對師資情況進行了解,特別是外語學科,要確定提供培訓服務的老師有相應的資質。

24.簽訂教育培訓格式合同時,應當注意什么?

為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行為,化解校外培訓收退費糾紛,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制定了《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家長與培訓機構簽訂的合同應使用《培訓合同(示范文本)》,對合同的重要條款,比如培訓的課程、提供培訓老師、培訓費用、培訓時間安排、解除合同的條件、違約責任等都要進行認真閱讀。同時,培訓機構也應當按照《民法典》第496條相關規定履行公平設定權利義務、顯著提示告知等義務。如果培訓機構未對重要事項進行說明,按照《民法典》第496條第2款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培訓合同中出現的“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協議一經簽訂,概不退款”等“霸王條款”會依法被排除在合同范圍之外,并不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

25.校外培訓機構不履行合同怎么辦?

根據《民法典》第533條規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解除合同。”本次雙減政策的調整就屬于實際發生了情勢變更的情形,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雙方應該本著相互理解、友好協商的原則,通過變更合同履行的期限、履行方式等實現合同目的。如發現有機構停業、“跑路”的,應當及時收集相關證據,向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或通過12315消費者協會、12345熱線、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必要時注意申請保全,避免培訓機構轉移財產、逃避責任。

26.如何界定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行為?

合規性學科類校外培訓一般是指證照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在登記的培訓場所和規定的培訓時間,由其所聘請的具有教師資格的培訓人員,按照規定的培訓方式,面向中小學生提供的符合培訓內容要求的學科類培訓服務。對于不符合合規性要求的學科類培訓行為,將納入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如:證照不全的機構或個人,以咨詢、文化傳播、“家政服務”“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名義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在職中小學教師違規開展有償補課;通過“直播變錄播”等方式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組織異地培訓,在居民樓、酒店、咖啡廳等場所,化整為零在登記場所之外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學科類培訓;以游學、研學、夏令營、思維素養、國學素養等名義,或者在科技、體育、文化藝術等非學科類培訓中,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線下機構通過即時通訊、網絡會議、直播平臺等方式違規開展線上學科類培訓,線上培訓機構違規開展線下學科類培訓;以及其他違反相關規定的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等。將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

27.培訓機構從業人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不同于一般行業,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學生和幼兒,從立德樹人、為人師表的角度,機構應當從嚴把握用人標準。從業人員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思想政治要過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二是守法意識要過關,愛國守法,恪守憲法原則,遵守法律法規,依法履行各項職責;三是品德行為要過關,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舉止文明,關心愛護學生,教學、教研人員還應為人師表、仁愛敬業;四是專業能力要過關,教學、教研人員應熟悉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從事按照學科類管理培訓的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證書,從事按照非學科類管理培訓的須具備相應職業(專業)能力證明;五是職業身份要過關,要求從業人員不得為中小學、幼兒園在職教師。

“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損害國家利益,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嚴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等11種情形的,培訓機構應依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在全國統一監管平臺同步更新人員信息。如情節嚴重的,經查實、審核后,將納入全國統一監管平臺的“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黑名單”管理。機構不得招用納入“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黑名單”管理的、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人員。聘請在境內的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28.接下來,我市主要從哪些方面加強培訓機構管理?

一是從嚴審批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并統一登記為雙重管理的非營利性機構。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如文化藝術、體育、科技類培訓,明確相應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監管。二是嚴格機構投融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嚴控資本過度涌入培訓機構,堅決禁止不正當競爭,依法查處行業壟斷行為。三是嚴格機構收費管理。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嚴查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建立培訓機構大額資金流動等情況預警通報機制和操作流程。強化培訓領域信貸管理。嚴禁培訓機構推薦或誘導學員使用消費貸產品支付培訓費用。四是完善培訓機構監管。嚴禁培訓機構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依托專業力量為違規行為認定提供專業參考意見,依法依規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完善信用管理機制,優化“黑白名單”制度。完善行業自律、行業互助和第三方評價等機制。五是做好培訓廣告管控。加強面向未成年人的校外培訓廣告管理,確保主流媒體、網絡平臺、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材、教輔材料、教具文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嚴肅查處校外培訓違法違規廣告行為。

相關文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