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重點政務信息 > 科教文衛 > 教育政策、措施及實施情況

市政府關于印發太倉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來源:教育局發布時間:2017-05-24 13:40瀏覽量:字體:

太政發〔2017〕35號

市政府關于印發太倉市教育事業發展

“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新區管委會,科教新城、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婁東街道辦事處,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健雄學院:

經研究,現將《太倉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太倉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3日

太倉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江蘇省、太倉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蘇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要求的關鍵時期。在總結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執行情況的基礎上,根據《蘇州市教育事業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太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太倉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制定本規劃。

一、“十二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基本情況

“十二五”以來,我市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兩大任務,結合“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戰略目標,深入實施教育規劃綱要,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教育事業不斷創新發展,教育的社會滿意度不斷提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較好地完成了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預期目標。

(一)教育投入依法保障。“十二五”期間,全市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809613萬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1.21%,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年平均增長比例0.52個百分點,占公共財政支出17.91%。生均財政公用經費撥款標準逐年遞增,2015年達到小學1000元/生·年,初中1200元/生·年,學前教育1300元/生·年,高中段1500元/生·年。

(二)辦學條件整體優化。“十二五”期間,我市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實施校舍升級改造、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校園技防升級、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工程,正式出臺了《太倉市教育設施布局規劃(2014~2030)》,進一步明確全市各學段教育資源的數量、規模、布點、土地、建設指標等要求。新建學校5所(小學2所、幼兒園3所),異地新建學校18所(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學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7所),原地改擴建(含加固)學校24所(高中2所、職中1所、初中9所、小學11所、幼兒園1所),總投入約25億元。

(三)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小學、初中入學率、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0 %。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保持在60%以上。57%的鄉鎮街道老年大學達到現代化建設標準,老年教育普及率達到35%。

1.學前教育得到健康發展。扎實推進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全市81.6%的幼兒園達到了省、市優質幼兒園標準。各幼教中心聯合市計生委、市婦聯積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教基地試驗建設工程,早教聯動機制正逐步形成,全市各鎮(區)區域內0-3歲嬰幼兒受教育覆蓋率達100%。

2.義務教育實現均衡發展。積極構建、不斷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機制,實現了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的目標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2013年5月,率先成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公辦義務段學校繼續加大吸納來太務工人員子女力度,目前全市吸納率為74.5%。建立健全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促進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全市教師流動比例達到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5%。

3.高中教育持續多元發展。全市3所普通高中均為省星級重點中學,建有省、蘇州市級課程基地4個。全市高考質量穩步提高,本二出線絕對數和上線率連續五年保持增長態勢。各校堅持校園文化的品質提升與課程體系的專業建設,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學生成才渠道逐步拓寬,在國際合作辦學、特色文化、課程基地建設方面成效顯著。

4.職業教育創新特色發展。依托“德企之鄉”的獨特優勢和省太中專、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兩個中高職發展平臺,加快省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做強做優“校企一體”“引企入校”“企業研修生”校企合作等模式。德國“雙元制”本土化實踐不斷深化,《“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獲得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省太中專《國際化工業園背景下德國職教教學模式的本土化構建與實踐》獲得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一等獎。2013年,省太中專成為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立項學校。2014年,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和省太中專均獲國家教育部職業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二等獎。

5.終身教育快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十二五”期間,70%的社區教育中心達省示范性社區教育機構標準,村(居)市民學校建成率100%。實現了社區教育創建工作五個“全覆蓋”,社區教育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數字化教育平臺注冊人數持續增加。

6.素質教育全面有效發展。堅持立德樹人,廣泛開展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的系列德育活動,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立太倉市中小學家長學校總校,深入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最優化模式。扎實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建設,初步形成“校校均有體藝特色項目,生生均有體藝愛好特長”的局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教育體制改革逐步推進。堅持“政府統籌、分級負責、職責明晰、分類管理”的原則,健全各級各類教育管理體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完善“以縣為主、城鄉一體”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加快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探索建立現代學校制度,不斷提升學校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水平。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合作辦學、社區服務等方面的自主權,健全現代職業學校制度。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建設綠色評價體系,實行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推行校長職級制,推動教師、校長合理流動。對教師招聘、編制與崗位管理、績效工資、教師培訓經費、校外人才柔性使用等提出并實施了系列新政策。

(五)信息化、國際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公辦義務段學校教育技術裝備配置基本達到省Ⅰ類標準。實施“智慧教育”、“智慧校園”工程,“三通兩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全市中小學校完成百兆互聯網寬帶接入和點對點光纖教育內網接入工作,普通教室均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100%的中小學配備了電子互動白板。“錄播教室”、“未來教室”普及率達70%,無線網建設率達55%。開發了太倉教育課堂直播云平臺等五大信息化應用平臺。積極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和對外合作與交流,18所中小學與境外學校簽訂了友好交流學校協議,占比達31.03%。

(六)師資隊伍不斷優化發展。積極實施新一輪太倉教育人才計劃,加強名師俱樂部、名師研修班、中青年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等平臺建設,先后成立兩批共13個名師工作室,開展星級教師評選活動,實現我市教育人才隊伍結構整體優化。目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 5226人,有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1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5名,特級教師10名,正高級教師6名,姑蘇教育名家1名,姑蘇教育領軍人才4名,蘇州市名教師34名、名校長7名,蘇州市學科帶頭人127名。加強教師學歷培訓,目前我市幼兒園教師本科學歷達73.23%,小學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達83.70%,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達96.10%,普通高中教師研究生比例達31.86%(含在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研究生比例達24.63%(含在讀)。

二、“十三五”太倉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太倉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區域性教育資源短缺矛盾依然存在。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本地鄉鎮戶籍的學生涌向城區、外來流動人口在本市置業買房,而一些新建住宅小區基本沒有同步建設相配套的教育設施,使得城區及部分人口集聚度高的片區的教育資源嚴重短缺,招生形勢非常嚴峻,“擇校熱”還較突出。二是教師編制緊缺問題十分嚴重。我市近年來新建、改擴建了一批學校,加上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公辦教師支教力度的加大、“二孩”政策對青年女教師和學生數的雙重影響等因素,對教師的剛性需求增加。但我市教師編制沒有按需增加,存在結構性矛盾,表現為學段分布不合理、部分學科教師緊缺等。三是學校內涵建設水平沒有同步提高。在我市學校硬件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時,包括辦學理念、管理水平、課程教學在內的學校內涵建設水平相對滯后。正確的教育觀念還不夠深入人心、落到實處,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現象尚未根本改變,校際間教學發展水平不平衡,校長和教師的專業素質還不完全適應教育改革和轉型發展的要求,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有待提高。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全市教育事業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

(一)學齡人口急劇增長的入學壓力。隨著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和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學齡人口將出現臺階式增長,學生入學面臨很大壓力,并從低層級教育向高層級教育推移,在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上面臨雙重壓力。農村學校學生減少,城區學校學生急劇增加,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擴大與資源供給將成為“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

(二)提高教育質量的任務繁重。隨著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更加強烈。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個性化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縮小校際質量差距等,要付出更大努力。

(三)經濟轉型對教育提出新要求。為適應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行創新驅動戰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都要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圍繞“五位一體”、“四化同步”發展方針,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增強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

三、“十三五”時期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以太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和實現具有中國特色教育現代化為方向,深化教育改革,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優化教育結構體系,引領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有個性的發展。把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并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的全過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針,主動適應和服務經濟轉型升級與社會發展需要,顯著增強人才培養、研發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

(二)基本原則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促進我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踐行創新發展理念。把全面創新作為引領教育發展的第一動力,進一步深化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招生考試制度和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管理機制、教育投入方式和教育評價制度。致力于學生長遠發展,以多樣的辦學體制和科學靈活的管理模式,為人才培養和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踐行協調發展理念。圍繞促進教育公平,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統籌教育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統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使太倉教育在結構上科學合理,規模上相互適應,質量上相互支撐。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惠民政策,不斷推進教育公平。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教育事業發展各個方面,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堅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注重生態教育和其他相關學科深度融合,推進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激發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推動學校內涵發展,著力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

踐行開放發展理念。不斷拓展教育領域開放新空間,構建開放新體制,深入研究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的鼓勵性政策。落實辦學自主權,加強現代化學校制度建設,建立多元教育評估體系。進一步開拓人才引進渠道,按照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加大國際合作辦學力度,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進中小學國際化特色學校建設。

踐行共享發展理念。深入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最優化模式,提升教育服務效能,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行開放的辦學模式,不斷完善社區教育和全民學習共享平臺和終身教育載體,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強化來太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管理,進一步提高公辦學校吸納率。推進特殊教育工作,加大扶貧援教力度,深化平安校園建設,促進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健全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實施富有成效的社會服務,總體實現省定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要求,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市。

“十三五”期間太倉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主要目標

序號

指標

太倉市2020

1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

100.00%

2

義務教育鞏固率

100.00%

3

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

100.00%

4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75.00%

5

殘疾兒童少年享受15年免費教育的比例

100.00%

6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戶籍學生接受同等待遇的比例

90.00%

7

義務教育均衡化的比例

小學辦學條件校際均衡化差異系數

100.00%

初中辦學條件校際均衡化差異系數

100.00%

義務教育教師合理流動比例

15.00%

8

提供多樣化教育的比例

95.00%

9

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

98.80%

10

義務教育學校達省定辦學標準的比例

96.00%

11

參加國(境)外培訓進修的教師比例

10.00%

12

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的中小學校比例

40.00%

13

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

85.00%

14

高中階段教師研究生率

40.00%

15

國家教育信息化標準達標率

100.00%

16

獲市級以上依法治校示范學校的比例

100.00%

17

主要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6年

18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

35.00%

四、“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

“十三五”時期,堅持以教育現代化建設為統領,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加快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樣發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社會教育加快發展,著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各類辦學要素的最大效益,辦好公平普惠、優質多樣、充滿活力、人民滿意的一流教育。

(一)學前教育普惠、規范發展

擴大學前教育規模。構建更加完善的以政府投入為主、公辦幼兒園為主、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為主、鼓勵多渠道投入、支持多體制辦園的學前教育體系。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發展學前教育。積極應對學齡人口高峰,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資源的統籌規劃,依據入園需求配置幼兒園資源。根據《太倉市教育設施布局規劃(2014~2030)》的要求,十三五期間,新建、擴建18所幼兒園,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實施校舍升級工程,更好地滿足幼兒入園需求。努力消除超大班教學,把平均班額降低到30人左右。

規范學前教育管理。認真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健全和落實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統籌協調,共同研究解決學前教育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切實加強幼教中心的管理,創新管理方式,促進幼兒園的內涵發展。積極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到2020年,早期教育實現全覆蓋;省、市優質幼兒園比例達95%以上。

堅持公益普惠教育。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經費財政撥款標準,確保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穩步增長。研究制定普惠性幼兒園標準,完善扶持辦法和獎補機制,強化辦園達標驗收工作。政府舉辦幼兒園按照公益性、普惠性要求進行建設。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幫助民辦幼兒園轉型。到2020年,全市幼兒進入公益性、普惠性學前教育機構的比例達到90%以上。

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科學保教。依托省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建立區域層面的課程游戲化建設推進機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完善幼兒園教研制度和教研責任區制度,創新教研內容和方式。完善學前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定期進行學前教育評估。--

(二)義務教育全納、公平發展

優化資源配置。按照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的建設要求,對照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完善義務教育治理體系,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學校依法辦學、科學管理,推進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標準化、均等化。按照《太倉市教育設施布局規劃(2014~2030)》,“十三五”期間要新建、擴建6所小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初中;實施全面改薄工程,完成部分學校單體項目的新建任務,同時完成部分中小學設施設備的補缺更新任務,實施校舍提升工程。加大市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縮小鎮、區財政投入差距,基本建立市級統籌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投入體制,基本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標準統一、學校配置標準統一、教師隊伍配置標準統一,以標準化、現代化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使區域內校際之間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大致相當、各有特色。優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繼續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特色學校、生態學校、人文學校。依托太倉市中小學家長學校總校,通過完善機制、暢通渠道、探索方法,進一步提高學校、家庭、社會的協作性。

優化招生機制。積極應對學齡兒童高峰,保證所有兒童按期入學和完成學業。重點保障智障、聽障、視障、語言障礙、自閉癥兒童和少年享有義務教育權益,堅持合理便利原則,滿足適齡殘疾兒童隨班就讀需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與區鎮互動、行政部門與學校的聯動,進一步完善各學段招生辦法,確保陽光招生、有序招生。基本消除“擇校”現象。加大義務教育改革項目區域推進力度,開展義務階段積分入學和5+4學制的試點工作。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戶籍學生接受同等待遇的比例達90%。堅持教育免費制度,加大對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確保他們按期入學和完成學業。

優化課改機制。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科學素養。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建立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德育課程體系。實施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的“學校品質提升工程”。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深化課堂教學主張研究,引領教學行為變革。圍繞“好課”品牌建設,構建具有我市特色、突出學校特點、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形成具有太倉地域特色的課程文化。到2020年建成門類齊全、內容豐富的基礎教育學科課程資源和學習資源庫,實現學校、學科、內容全覆蓋。在實現城鄉教育均衡化基礎上,著力縮小校際教育質量差距。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和生活常識教育,確保學生校園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時間,加強美育,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優化評價機制。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對照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指標體系,不斷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和制度,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建立考評專家庫,完善通過網上與實地、常態與隨機相結合的評估等辦法),優化以校為本的評價和質量保障體系,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自身發展的教育。

(三)普通高中多樣、優質發展

推行多元特色發展。鼓勵普通高中以項目為依托,以特色課程為基礎,以課外活動為載體,繼續創建在德育、科技、藝術、體育和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辦學特色。建立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動態調整機制,實行職普融通、高二和高三分流,鼓勵部分基礎好且有一定特長的普通高中與高等學校對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與覆蓋范圍。到2020年,全市目前所有普通高中建成省優質高中;建成1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中,并新建1所高中。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學質量精細化管理策略,積極探索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教學模式的創新。進一步建設好課程基地,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程比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落實學生互幫互學行動計劃,形成高質量、多樣化、有特色、可選擇的發展格局,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圍繞《國務院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不斷更新高中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進一步深化高中課程改革,科學安排高中各學科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內容及相應課時,逐步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促進“生涯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學生發展指導有機融合和滲透。推進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在鼓勵高中學校做強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探索區域內緊缺學科教師“走校教學”,實現教師資源共享。強化監督機制,增強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

(四)職業教育創新、特色發展

加快規劃建設。按照適度超前與統籌原則,加快港區職業學校的建設步伐。按照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原則,新校區涵蓋港口機械應用與維修、物流專業、化工分析等專業,并按照省品牌專業標準打造建設。中職校在完成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建設和港城新校區基本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在2020前,開展江蘇省示范性現代化職業學校創建驗收工作,基本完成國家示范的建設立項工作,全面提升中職辦學水平。

深化校企合作。樹立市場意識,根據太倉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需要,貫徹落實中共太倉市委員會和太倉市人民政府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全市對德合作工作的實施意見》,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加強校企合作,加強與企業、行業協會、德國商會的深度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增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實訓基地建設。以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為標準,提升實訓基地、培訓中心的建設管理水平。

推進創新發展。推進教學管理體制改革,以“雙元制”教育實踐為切入點,推進課程體系建設,強化品牌專業或特色專業建設;進一步提升師生技能大賽水平和對口單招本科錄取率。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綜合提升教師隊伍發展與職業教育規模及事業發展的匹配度。積極與德國友好學校開展合作,主動要求參與“1+4+1”合作框架下的德國工業4.0發展規劃的探索實施研究和具體發展模式的理論構建與研發工程,為我國實施工業制造2025發展戰略提供有益借鑒。

(五)高等教育開放、融合發展

加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規劃期內重點培養、引進20名高水平專業帶頭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和碩士研究生教師占比分別達到35%和80%,專業課教師全部具備“雙師”素質。實施以品牌專業為引領的專業群建設工程,努力產生一批國家級“兩精一品”成果,提高專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實驗實訓基地軟硬件建設,推進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等省級以上實訓平臺共建共享;實施中德雙元制職業教育示范推廣工程,擴大AHK德國職業教育聯盟,進一步彰顯“雙元制”教育特色。推進健雄聯合研究院、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等載體建設,集聚智源服務地方創新發展。

加快推進高教開放發展。充分發揮太倉區位優勢,廣泛利用國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和國內高水平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國際交流和教育合作,開展“中德合作”雙元制大學試點工作。依托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教學資源,積極探索與德國巴符州“雙元制”大學(DHBW)建立合作辦學項目。加強中職、高職、本科教育銜接,建立職前、職后教育“立交橋”,完善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與地方產業結構同步優化的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以吳健雄精神為引領的優秀本土文化融入素質教育體系建設工程,不斷提升高職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建立人才培養自我評估機制,健全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繼續推進學分制改革,逐步實行彈性學制。加強“三創”教育、就業指導和創業扶持,進一步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確保有就業意向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

(六)終身教育持久、穩固發展

健全工作機制。健全和完善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包括嬰幼兒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終身學習體系,加快社區教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溝通協作,努力實現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協調發展。建立市民終身學習學分積累、轉換與認證制度,積極推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實行太倉市民終身學習卡制度,對每個公民終身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和存儲,作為崗位聘任、職稱晉升、轉崗擇業、執業注冊等的重要依據。

夯實載體建設。加快開放大學建設,壯大師資力量,完善以開放大學為龍頭,社區培訓學院和老年大學為兩翼,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為骨干,社區居民學校為基礎的教育網絡,到2020年,建成江蘇省社區教育示范區,100%的鄉鎮建設成為蘇州市學習型鄉鎮,100%的鄉鎮社區教育中心建設成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60%鄉鎮老年大學創建成為蘇州市教育現代化老年大學,30%的社區(村民)學校達到省標準化市民學校建設標準。建設和整合一批終身教育基地及合作單位,改進和拓展“太倉市民學習在線”網站功能,將其建設成全民教育和全民學習的數字化平臺,形成覆蓋全市城鄉的數字化終身學習網絡。

創新工作形式。強化“項目引領、由點促面、因地制宜、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強化社區教育實驗工作,扎實推進“一鎮一品”的社區教育建設道路。搭建更多的文化與社區教育融合平臺,傳遞繼承優良傳統文化,實現文化與教育的和諧共生。鼓勵和支持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企業參與終身教育事業,實施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社區教育服務工作試點。整合自學考試、廣播電視學校、成人教育資源,推動政府、社會力量共同開發終身學習課程體系。統籌整合社區教育師資資源,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打造社區教育品牌。

(七)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推進管理體制改革。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構建政府和學校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治理體系。對現行教育管理事項進行清理,列出政府教育管理和審批事項清單以及下放學校管理權限清單,落實學校辦學責任,實現責、權、利的統一。對重大事項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建立自主辦學、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良好機制。探索建立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高校治理結構;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學術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在學院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實施政行企校融合發展工程,進一步健全合作辦學組織架構、制度體系和服務平臺,建立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合作辦學格局;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提高與地方發展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水平。實行管、評、辦分離,委托第三方進行教育評價,確保教育評價的科學公正。對不同級別類型教育制定不同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委托不同的有教育評價資質的機構進行教育評價。

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辦學體制改革,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體制。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公辦與民辦教育發展。積極發展中外合作辦學。落實國家和省、市政府出臺的有關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加強民辦教育法規建設,引導民辦學校依法規范辦學。幫助民辦學校完善內部管理制度,鼓勵民辦學校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樹立良好形象和社會信譽。

建立學校規章制度體系。加強學校治理組織體系建設,健全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有教師、學生及家長參加的校務委員會,對重大事項實行民主決策。職業學校要建立有行業、企業人員參加的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形成校企合作決策機制。堅持和完善公辦高職院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民辦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要健全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學校的重大決策,都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提請專家論證,確保重大決策科學合理可行。建立學校的規章制度體系。制訂學校章程,依據國家法律、學校章程制定和完善學校教學、科研、學生、人事、資產、財務、后勤、安全、對外合作等管理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和活動真正走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軌道。

(八)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完善“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建設,加快“三通兩平臺”的建設與完善,促進教育資源和教學流程的深度融合,實現區域內資源的高度共享。加快建設班班通優質資源平臺和人人通智慧學習服務平臺。普及“未來教室”和校園無線網建設,引領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的變革。

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習活動,提升師生的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把教師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列入教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在全市開展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優秀課件、優秀課程評選活動,樹立一批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先進典型。到2020年,國家教育信息化標準達標率達100%。90%以上的中小學基本達到《江蘇省教育技術裝備標準》Ⅰ類標準要求。

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鼓勵教學一線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如多媒體、平板電腦、電子書包、翻轉課堂、MOOC、討論社區、學習分析技術以及3D打印、可穿戴技術等,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選擇若干所學校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試點示范。

(九)實施教育國際化戰略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持學校與境外學校建立穩定的對口交流關系,積極發展境外友好學校。利用城市優勢,積極發展和辦好各級國際學校和不同類型中外合作辦學,通過多種方式吸納和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出國研修、學術訪問、合作研究等方式,逐步培養一批能與國際同行開展交流、溝通、研究的國際化教學、科研和管理骨干隊伍,為國際化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引進優質項目,豐富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內涵與形式,拓寬學生成才發展渠道與途徑。實施校長和骨干教師海外研修培訓計劃。“十三五”期間,各級各類學校中在國外學習、工作累計時間在1年以上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比例顯著提高。

開展國際理解教育。開發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中外學生的文化認識和交流了解。多渠道開展學生長短期出國交流項目,在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優化知識結構的同時,擴大太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友好學校師生互訪交流常態化,普遍提升各級各類學校學生的國際語言交流能力,不斷滿足學生個性化教育及留學教育的需求。

(十)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全面提升師德水平。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不斷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責任感,大力弘揚優良教風,有效治理師德失范行為,引領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配足配齊合格教師。參照國家教師編制標準,結合推進小班教學需要,足額配齊各科合格教師。對長期缺編的學校采取政府核準、學校聘任、財政保障、按合同制管理方式補足缺額。根據學前教育和小學教師中女性比例過高的實際以及職業學校教師赴企業參加實踐鍛煉的需要,核撥一定的編外用工名額。完善教師資格準入、轉崗、退出制度,堅持城鄉和校際交流制度,完善教師管理辦法。

全面優化師資結構。改進鼓勵太倉籍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師范類專業、繼續落實優秀男初中畢業生報考幼兒師范免費生政策,鼓勵他們回到本地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優化師源結構。嚴格新教師公開招錄制度,嚴把入口關。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優化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學科、性別、年齡、職務結構,到2020年,中高級職稱達75%以上,職業學校專業教師“雙師型”比例達到90%以上。繼續提高學歷層次。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高層次學歷水平。到2020年,小學、幼兒園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達90%以上,初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達15%左右,高中段學校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達40%以上。持續深化繼續教育。堅持面向全員、問題導向、突出骨干、傾斜農村、重在實效的原則,重視和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改進繼續教育途徑、模式,加強針對性、有效性。推進校本研修,突出校本研修在師德建設、業務提高中的重要作用。到2020年,中小學教師參加各類培訓5年內不低于500學時。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婁東英才工程,實施太倉教育人才計劃,繼續構筑太倉教育人才高地。用5年時間,從全市教師隊伍中選拔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努力打造一支師德修養好、文化學識高、教學技能精、學科能力強的干部和教師隊伍。5年內培養或引進1名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或蘇州市中小學教育名家)、5名正高級教師、5名江蘇省特級教師、15名蘇州市名教師名校長、50名蘇州市學科帶頭人、20名太倉市中小學學科建設領軍人才、一批太倉市學科帶頭人及學科能手、學科新秀。

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實行校長職級制,促進校長專業發展。根據國家、省精神,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完善崗位設置管理。推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促進本區域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完善績效考核制度,進一步發揮收入分配的導向、激勵作用。

完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進一步健全榮譽表彰制度,改革教師職稱評聘制度。進一步完善骨干梯隊建設,遵循教師成長規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讓研究成為教師的專業自覺。進一步完善教師職業規劃制度,幫助教師找到適合自身的專業成長方式和目標,打破骨干稱號終身制,建立退出機制,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激發教師發展的內驅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專業強的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發展的好師資隊伍。

五、“十三五”期間教育改革發展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貫徹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強協調,積極配合,明確責任分工,履行各自職責,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尊師重教、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共同推進教育發展。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擔負歷史使命,著力解決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發改、財政、國土、住建、公安、編辦、人社等部門要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在各項工作中體現教育優先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和媒體導向的重要作用,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宣傳太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成就和經驗,大力宣傳和弘揚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求學觀、成才觀,形成全社會關心、理解、支持教育和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二)加大教育投入。切實做到“三增長一優先”:確保財政教育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生均教育經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出臺相關政策,由市財政保障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新建工程所需資金和校舍升級改造、設施設備更新添置等項目資金。足額安排師資培訓、教育科研、校外人才、特色建設、民辦學校獎補、績效考核等專項資金,教師培訓經費按每年不少于教職工工資總額(含績效工資)的2%納入財政預算,各中小學校按不少于學校年度日常公用經費總額10%的比例提取教師培訓經費。完善相關管理辦法,促進各類學校內涵發展。

(三)加強黨的建設。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組織建設,按上級統一部署,進一步建強黨的教育工作委員會,把教育系統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黨組織。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做好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創新各級各類學校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增強黨對教職工、學生的凝聚力。加強民辦學校黨建工作,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實績原則選任學校領導干部。加大學校領導干部教育、培訓、培養和交流任職的力度。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和作風效能建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懲治相結合的預防和懲治腐敗機制,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認真落實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健全教育系統廉政風險防范機制。

(四)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太倉實際,逐步修訂或制訂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終身教育、教育督導等方面的文件規定,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各級政府要依法履行教育職責,落實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并將教育法律法規列入普法教育范圍。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及時查處教育違法違規行為,建立規范教育秩序的長效管理機制,依法維護學校、學生、教師、校長和舉辦者的權益。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堅持依法辦學、從嚴治校。學校要完善符合法律規定、體現自身特色的學校章程和制度,認真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尊重教師權利,加強教師管理。保障學生受教育權,按照公平公正原則對學生實施獎勵與處分。開展普法教育,促進師生員工提高法律素質和公民意識,做遵紀守法的模范。加強教育信訪工作,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依法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全面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校園安全責任體系。區域整體推進“江蘇省平安校園建設示范縣(市、區)”創建。深入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完成全國安全教育實驗區工作全覆蓋,扎實有效地開展系統、科學的安全教育。加強教育系統應急管理工作,全力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和維護穩定工作。扎實推進校車安全工程,積極探索建立校車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五)加強教育督導。加強教育督導工作,堅持督政和督學并舉、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和學校教育教學督導并重,把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任務。積極引導、大力支持學校開展校本督導工作,實行按需督導,全面推進中小學校發展性評估工作。全面加強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督學,提高廣大校長和教師常態下減負增效的課程領導力和執行力。建立發展性、動態化的追蹤問效督導機制,推動各級政府樹立改善民生、教育優先的公共責任意識,提升以人為本、發展教育的公共責任能力;推行教育督導資格制度,促進教育督導工作和督學人員專業化發展,實行優秀教師和優秀管理者擔任教育督學的制度。完善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制度和整改制度。

“十三五”時期是太倉建設教育強市,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促進太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時期,全市各部門要緊抓機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確保教育“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為太倉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抄送:市委各部委辦局,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法院、檢察院,市人武部,市各人民團體。

太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4月13日印發

相關文件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