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部門信息公開 > 政府部門 > 太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市政府文件 > 政府辦公室文件
太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1年太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1-07-01 15:59瀏覽量:字體:

各鎮人民政府,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倉高新區、旅游度假區管委會,科教新城管委會,婁東街道、陸渡街道辦事處,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健雄學院:

《2021年太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第57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太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6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1年太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市“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上級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按照《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加快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有力保障,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一、深入簡政放權,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市場活力

(一)標準化梳理各層級政務服務事項。根據省、蘇州市制定的標準化事項清單及辦事指南,逐項明確事項的設定依據、實施機關、權力類別、受理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要素,清理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條件和環節,持續推動“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減跑動”。(市政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協調辦>牽頭,市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編制公布市級層面設定的行政備案事項清單。規范備案管理,嚴防以備案之名行審批之實。落實企業年檢、年報事項,分批次推進年檢改年報,推動年報事項“多報合一、信息共享”。梳理收費基金項目,編制公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清單,確保清單之外無收費。(市協調辦、市委編辦、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牽頭,市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繼續落實行政許可等事項的取消和下放。做好國務院取消和下放事項的落實和銜接。根據上級部署,持續向各區鎮(街道)精準賦權。下放審批監管事項時要同步下沉相關專業人員和技術力量,合理分配監管力量,創新監管方式,提升基層承接能力。(市協調辦、市委編辦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指導地方探索創新投資管理服務方式,不斷精簡優化審批程序、審批事項和申報材料。(市發改委、市行政審批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精簡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技術審查、中介服務事項,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分級分類管理,細化項目分類和改革措施,著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建設和運行質量,加強本級業務系統與省工改系統功能融合和數據共享,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對接,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持續推進網上中介超市建設,強化中介機構監管。(市行政審批局、市住建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著力推進“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根據國家統一部署,2021年底前在全市范圍內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對所有涉企經營事項實行分類改革。其中,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力爭達到100項以上,港區力爭達到150項。(市協調辦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明確實行告知承諾制的事項范圍、適用對象、工作流程和監管措施等。對具備條件的建設工程企業、城鎮燃氣企業資質審批實行告知承諾管理。(市司法局、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進一步放寬新興行業企業名稱登記限制,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推進“一照多址”改革,試點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探索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實現“一證準營”。試點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最大程度尊重企業登記注冊自主權。(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依法壓減涉及工業產品的行政許可事項,落實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改革。廣泛推行產品系族管理,解決重復檢驗檢測、重復審批認證等問題。嚴格落實強制性認證目錄調整和自我聲明制度改革,鼓勵引導市內指定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機構提升認證檢測一站式服務能力,便利企業申請認證檢測,合理減免強制性產品認證費用。(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放管結合,規范市場秩序,提升監管效能

(十)加強審管銜接。進一步厘清審批部門和監管部門的職責邊界,明確監管責任。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審批、監管信息“雙推送”“雙回路”機制,搭建審管互動平臺,實現審管聯動,形成管理閉環,確保審批監管有效銜接。(市委編辦、市行政審批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深入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進一步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席會議等相關制度和工作機制,健全部門聯合隨機抽查事項清單,避免重復檢查和過多的分散檢查,將更多事項納入跨部門聯合抽查范圍。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有效結合,減少對守法誠信企業的檢查次數,提高雙隨機抽查精準性和問題發現率。進一步充實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緩解基層“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執法人員不足問題。(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持續推進“互聯網+監管”。加強部分重點監管領域數據匯集,進一步完善“互聯網+監管”系統風險預警模型,形成風險預警線索推送、處置和反饋機制,提升監管智能化水平。安全生產監管部門依托省危險化學品和非煤礦山(企業自建)安全生產監測預警平臺,實時監測企業重點風險點的溫度、壓力、液位和有毒可燃等傳感數據,及時發現研判異常經營行為,精準檢查、及時處置。(市協調辦、市應急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持續推進信用監管。依法依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納入范圍、失信約束措施,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繼續在重點領域實施信用監管示范工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切實保障市場主體權益。根據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風險程度和企業信用等級,綜合考量安全生產、質量安全、生態環保、守法履約、社會責任等,探索對除特殊重點領域外的市場主體分級分類,根據信用等級高低實施差異化監管。(市發改委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創新包容審慎監管。改革按區域、按行業監管的習慣,探索創新監管標準和模式,發揮平臺監管和行業自律作用。推進全市“四新”經濟包容審慎監管。落實蘇州市市場監管免罰輕罰清單相關內容。在部分領域實行柔性監管、智慧監管,探索開展“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等包容審慎監管試點。(市協調辦、市委網信辦、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太倉支行、銀保監太倉監管組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守好質量安全底線,對特種設備領域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的嚴格監管,對疫苗、藥品經營和使用環節加強監管。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在生產環節對有投訴舉報和涉嫌存在質量問題的生產單位實施重點檢查,在使用環節對風險分析確定的重點設備使用單位實施專項檢查。對糧油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與針織紡品、家用電器與音像器材、建筑及裝潢材料等15個主要類別,加大產品質量抽檢力度,做好不合格產品后處置工作。重點整治定點醫療機構及其他服務機構的不規范診療行為,以及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違規支付醫保待遇、拖欠定點醫藥機構費用等問題,建立欺詐騙保問題線索移送機制,對欺詐騙保行為加強部門聯合排查。(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市醫保局、市衛健委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強互聯網領域監管。引導平臺經濟有序競爭,依法查處互聯網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交易、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引導企業合法合規經營。依托省、蘇州市網絡交易監測系統,加強對網店、平臺、微信公眾號等電子交易媒介進行監督檢查。開展移動應用程序(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完善與企業投訴舉報聯動處理機制,及時核實處理用戶投訴舉報。(市委網信辦、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規范執法行為。深入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持續加強行政執法制度體系建設,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探索在城市管理領域試點“區塊鏈+公證”在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中的應用。規范部門行政執法行為,督促部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對隨意執法等行為的監督問責,降低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市司法局、市城管局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持續優化服務,助力企業發展,便利群眾辦事

(十八)推進市數字政府“一網通用”能力建設。完善政務云數據中心建設,與蘇州市級政務云形成市縣兩級政務云體系。加強政務信息資源匯聚管理,規范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建立健全數據共享統籌協調機制,制定公共數據年度開放計劃。依托省“蘇服碼”,實施“一碼通”工程,逐步實現“一碼通行”“一碼通辦”“一碼通用”“一碼通管”。建設具有我市特色,服務自然人的城市應用APP,加強與“蘇周到”對接,提升自然人、法人服務感知體驗。建設統一的公務人員身份體系,規劃建設各領域構建業務綜合界面,讓政務人員只用“一個界面”就能高效辦好“一類事”。(市大數據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完善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加強“一網通辦”申報端、窗口端、辦理端、自助端、客服端“五端融合”。除涉密、敏感事項外,依申請辦理類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或分中心,全面落實分中心一體化管理和基層“全科社工”服務。及時糾正限定線上辦理等不合理做法,允許企業和群眾自主選擇線上、線下辦理方式,加強對老年人、視障聽障殘疾人等群體的引導和服務。(市行政審批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完善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體系。持續改進窗口服務,普遍推行首問負責、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聯辦理、限時辦結等制度,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水平。持續推進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建設,完善大廳便民服務設施,增加導航引導功能,便利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辦事,不斷提升規范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整合非緊急類政務服務熱線,規范化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實現“好差評”聯動反饋、“差評”核實整改和整改回訪“三個100%”。(市行政審批局、市聯動中心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深化“一件事”改革。堅持貫穿“用戶思維、客戶體驗”,全市全年新推出10項高頻“一件事”主題服務。探索實踐“掌上一次辦,材料0提交”最優模式,通過多部門協同聯動,流程再造、數據共享,實現企業群眾在移動端即可辦理“一件事”主題服務事項,材料信息自動調用填充,使企業群眾獲得最便利的辦事體驗。(市協調辦、市大數據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加快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2021年年底前實現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就醫結算備案、社保卡申領、戶口遷移等74項事項異地可辦。持續推進長三角“一網通辦”,加快推進與對口幫扶支援合作地區“跨省通辦”。(市協調辦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聚焦老年人的高頻服務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創新模式并行。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進智能化產品應用適老化改造,設置老年人專窗,加強線下咨詢和幫辦代辦,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方便老年人辦事。(市行政審批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優化民生保障服務。清理水、電、氣、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報裝過程中的附加審批要件和手續,加快實現報裝、查詢、繳費等業務全程網上辦。加快推進高頻公證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優化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網上辦。支持鼓勵醫療機構對接互聯網平臺,開展互聯網復診、互聯網健康咨詢、遠程輔助診斷等服務。推動實現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線上辦理,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優化醫療服務,加強基層醫保服務平臺建設,參保群眾可自主選擇使用社保卡(含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就醫購藥。加快清理與醫保管理無關的申請條件,縮短辦理時限,將更多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定點管理,并同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統籌幫扶項目,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因病致貧家庭風險監測預警,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主動納入相關救助體系。(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司法局、市資規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二十五)落實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認真執行根據外商投資法修訂清理后的法規規章。貫徹落實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和外商投資指引,便利外國投資者來太投資。(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司法局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優化企業開辦服務。通過企業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申領發票和稅控設備、單位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一窗”申請辦理,實現“一表填報、實時流轉、即時反饋、一窗領取”,提高全流程0.5天辦結占比,辦理結果線下“一窗”一次領取。持續推進免費的稅務Ukey發放,推進電子發票應用,鼓勵商業銀行減免銀行開戶費用。實施住所登記申報承諾制改革和一照多址備案改革。推行住所在線核驗,實行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申報承諾制,推進市場主體司法文書送達地址承諾確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人民銀行太倉支行、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市公積金中心、市財政局、銀保監太倉監管組、太倉法院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提升企業注銷便利度。推進企業注銷網上一體化平臺建設,推動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企業通過蘇州政務服務網“注銷專區”在線申請營業執照注銷、稅務注銷、社保注銷、海關注銷等業務。(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太倉海關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完善出口退稅、出口信貸、信用保險等政策,支持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扶持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銀行提供跨境電商結售匯服務,縮短真實性審核時間,加快資金結算速度。優化風險布控規則,推動降低守法企業和低風險商品查驗率。有序推行無紙化單證備案。推進太倉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太倉海關、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銀保監太倉監管組、外匯管理局太倉市支局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優化完善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功能,督促加強直達資金日常監控,確保資金落實到位、規范使用。(市財政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簡化稅費優惠政策適用程序。利用大數據技術甄別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精準推送優惠政策信息。簡化收件材料,可通過信息共享等方式獲取的信息,原則上不再要求辦事群眾提交相關材料。督促執收單位和各地區加強非稅收入退付管理,確保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標準的收費基金項目及時落實到相關企業和個人。(市財政局、市稅務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規范涉企收費行為。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治理,堅決避免減稅降費紅利被截留。清理規范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不合理附加費用,整治銀行強制搭售產品、超公示標準收費、收費與服務項目不符等違規行為。加強銀行服務項目和收費公示,建立健全銀行業違規收費投訴舉報機制。嚴格行業協會商會登記管理,指導督促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自身建設,對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自查、退還違法違規所得等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確保亂收費問題整改到位。(市市場監管局、人民銀行太倉支行、銀保監太倉監管組、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二)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度。發揮蘇州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效用。配合做好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系統直連,繼續完善“征信貸”“信用貸”等線上快貸產品,提升企業融資效率和融資體驗,優化再造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發放流程和模式,推行線上服務、“不見面”審批等便捷信貸服務。(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太倉支行、銀保監太倉監管組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優化信貸發放流程和模式。執行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水電氣、納稅、社保、醫保等領域信用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充分運用各類信用信息平臺,加強相關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在信貸發放方面的應用,大力推進“信易貸”工作,支持普惠金融更好發展。(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太倉支行、銀保監太倉監管組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四)穩定和擴大就業。制定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拓展勞動者就業渠道,促進增加居民就業和收入。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破除影響就業特別是新就業形態的各種不合理限制,加快調整相關準入標準、職業資格、社會保障、人事管理等政策,適應并促進多元化的新就業形態。完善企業用工指導服務機制,深入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擴面提質。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赴勞務輸出地開辟人力資源協作基地,開發“樂就太倉”微信小程序,通過市級啟動鎮區跟上的“直播帶崗”廣泛宣傳太倉用工企業和良好的就業環境,試點推行“一企一鎮、一廠一村”用工模式,實現質量就業與穩定就業的雙突破。(市人社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五)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加快排摸技能人才較集中企業,分區鎮組織重點企業宣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各項補貼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對獲得企業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符合相關條件的,加快落實好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方面政策。(市人社局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六)繼續優化常態化疫情防控。完善住宿業疫情防控指南,修訂完善旅游景區、劇院等演出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娛樂場所恢復開放的疫情防控指南。及時清理取消疫情防控中恢復或新增的審批事項,防止將一些臨時性審批長期化。(市衛健委、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文體廣旅局、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等市相關部門及各市<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七)建立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對接蘇州“一企來”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對企業訴求“接訴即辦”。構建全市共享共用的知識庫、專家庫,實現企業政策咨詢、辦事訴求跨區域24小時不打烊服務,通過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企業自助查詢、自助辦理。以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評判標準,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完善“好差評”制度,倒逼政府部門深化改革、改進服務。(市聯動中心、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委牽頭,市相關部門及各區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區鎮(街道)各部門要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促進“放管服”改革與“一網通用”、“一網通辦”、優化營商環境等的協同聯動,一體化推進相關領域改革,配齊配強工作力量,提升履職能力,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市協調辦要強化統籌協調、業務指導和督促落實,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在年底績效考核中重點考察各項改革任務落實情況,推動改革取得實際成效。要發揮法治引領和保障作用,落實好《江蘇省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條例》和《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保障各項改革依法有序推進。

太政辦〔2021〕91號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1年太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的通知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相關文件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