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太倉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系統管理部發布時間:2015-03-25 10:09瀏覽量:字體: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5年2月10日在太倉市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市長  沈  覓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經濟形勢,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狠抓落實,統籌做好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5.3億元,增長8.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6.5億元,增長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0.4億元,增長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77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90元,增長10%。

一年來,我們堅持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經濟運行進一步穩健。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完成工業總產值2630.3億元,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82.4億元,增長4.8%,利稅、利潤增幅均超過產值增幅。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9.8%。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11.2%、14.5%。完成個私投資251.3億元,增長19.9%。新增省著名商標7件。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9項。成功承辦第九屆中國工業設計周太倉分會場暨2014中德工業設計周活動。

——現代服務業量質并舉。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69.8億元,增長9.8%,占GDP比重達4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榮獲“2014中國城市物流杰出成就獎”。新增省“十百千”重點培育企業2家、省服務業百強企業3家。全市旅游接待量、總收入分別實現450萬人次、67億元。沙溪古鎮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港口開發投資公司、資產經營公司各發行企業債券12億元。維艾普獲準新三板掛牌。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2.2%和5.6%。新入駐4家銀行。

——高效農業集約集聚。現代農業示范區綜合考評全國第一。新建糧食高產示范方9個、高標準農田4萬畝、設施農(漁)業0.24萬畝。豐產方單產列全省第一。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2%。錄取新型職業農民委培生108名。“鳳凰湖”獲評省級水利風景區,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順利推進。農藥集中配送率達91%。農產品定量監測合格率達98.4%。“糧食銀行”做法全國推廣。

——科技創新持續增強。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37%。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682.4億元。新增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15家、省“雙創”人才7人。科技產業園獲批省機電裝備科技產業園。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33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7.13件。居民科學素質提升工程扎實推進。獲評江蘇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示范市。

一年來,我們堅持擴大改革開放成效,特色優勢進一步彰顯。

——綜合改革不斷推進。沙溪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長江口旅游度假區與瀏河鎮實現“區鎮合一”。減少行政許可審批事項27項。實施外商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和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設立登記各類企業2917戶、資金總額192.7億元,分別增長47.9%、55.5%。市級預決算和9家試點單位部門預算對外公開。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風險防控力度持續加強。市屬國有公司優化整合為6個,國資監管體系逐步完善。

——以港強市不斷深入。太倉港綜保區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太倉港與上海港開展戰略性合作,實現了“兩港”信息一體化。開辟了至洋山港“太倉快航”,江海中轉功能明顯提升。區域通關一體化正式實施,試運行“啟運港退稅”政策,成功獲批開展“單一窗口”試點。新辟加密內外貿航線57條(班)。完成集裝箱、貨物吞吐量306萬標箱、1.57億噸,分別增長40.9%和32.5%。

——接軌上海不斷拓展。加強了與上海自貿區、虹橋商務區等地的對接,與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口岸辦、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嘉定區構建了跨區域環境保護協作機制。教育、科技、人才、衛生等對接工作取得實效,建立聯合緊急醫療救援機制。精心組織“駐滬領事看太倉”活動。引進滬上項目92個,新增注冊資本15.5億元,實際到賬資金27.8億元。

——開放型經濟不斷提升。新增注冊外資5.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億美元。新批省級地區總部企業4家。新增內資注冊資本72.8億元。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38億美元,增長8.1%;其中出口60.8億美元,增長10.2%。新批境外投資企業14家。服務外包實現接包合同額6.6億美元、離岸執行額2.9億美元。新增德企20家,中德中小企業工業園、德國留學生創業園、太倉駐德辦事處、德國商會太倉辦事處投運,中德質量安全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德國中心入駐。成功舉辦“德國—太倉日”活動。

一年來,我們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城市品質進一步優化。

——城市能級持續提高。完成鎮村布局、現代田園城市等專項規劃和科教新城、科技產業園等片區控規編制。原二棉廠等地塊商業開發加快推進,原市一中地塊國有土地房屋征收完成,西城區2號地塊安置房啟動建設。完成南園新村等零星老小區9.2萬平方米房屋綜合改造。城區公交換乘站、公共自行車系統一期等投運。新區中央商務區7幢商務大樓封頂,陸渡教育園區等建成投用。科教新城海運堤二期試運營。新港城路網框架拉開,浮橋中興商業街招商加速。長江口旅游度假區、沙溪和璜涇新鎮區建設加快。滬通鐵路太倉段開工建設。市域骨干路網不斷完善。七浦塘拓浚整治、楊林塘航道整治及吳塘河配套工程等加快推進。500千伏太倉變擴建、110千伏板橋輸變電等工程完工。

——城市管理持續細化。“931”行動在蘇州各市(區)考核中總分第一,完成城郊結合部等74個整治項目。數字城管平臺實現市域全覆蓋。太勝社區、濱河社區、北門街分別被評為“省級示范社區”和“省級示范路”。城區18個積水點改造完成。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得到加強,垃圾分類工作擴大至9個居民小區和14所中小學校。廣告整治深入推進,拆除26個高炮廣告。完成傳媒中心電視塔等亮化工程。城區智能停車管理系統(一期)建成,新增停車泊位3658個。建成渣土管理交易信息化共享平臺。拆除違法建筑14萬平方米。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污染減排工程深入實施,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華能等6臺燃煤機組完成脫硫脫硝除塵改造,22家重點企業有機廢氣治理完成。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實施關停不達標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改善生態環境三年專項行動計劃,關停企業46家。區鎮生活污水治理順利推進,新增污水管網71公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點9個。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創建、水源地達標建設通過省級驗收。2個省級水美鄉鎮和13個省級水美村莊創建完成。城北河南岸及鹽鐵塘慢行系統、濱河公園西段、七浦塘生態公園等建成開放。新增綠化1萬畝。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省級復核,被評為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市。

——城鄉一體持續推進。啟動編制保留村莊規劃。“三集中”、“三置換”穩步推進,81.3萬平方米農民安置房交付使用,新增集中居住2516戶。第二輪13個農民自拆自建安置小區的提檔升級工程進展順利。新增向村集體流轉土地4.1萬畝,新增專業合作社26家、勞務合作社5家。組建市農村合作經濟發展實業有限公司。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穩步推進。試點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成驗收增減掛鉤項目和占補平衡項目共3601畝,盤活閑置低效用地1403畝。

一年來,我們堅持全面加強社會建設,民生福祉進一步增強。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十項政府實事工程加快推進。教育布局規劃編制完成,現代化校舍升級工程竣工25萬平方米,雙鳳中學、港城小學、沙二小等多個易地新建學校建成投用。健雄學院及省太中專各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進入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3000場次,建成了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被授予“全國文化養老示范基地”。成功承辦2014年國際田聯競走世界杯賽等國際國內賽事。市人民醫院被評為三級醫院,中醫院老病房樓改造工程竣工投用。醫療機構雙向轉診機制全面建立。“單獨兩孩”政策平穩實施,關愛失獨家庭創新經驗全省推廣。成功創建全國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出版發行《太倉市志(1986~2005)》。

——社會保障健全發展。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保持在99%以上,發放國標社保卡近58萬張。創新實施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實行城鄉勞動力動態管理,新增獲得國家職業資格技能人才12500多人,應屆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分別達98%和96%,城鎮登記失業率2%。建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00元,發放各類救助、慰問金7400多萬元。社會救助服務實行“一門式”受理。市頤悅園投入運行,居家養老服務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全覆蓋,養老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各鎮安息堂基本建成。蟬聯全國“六星級”慈善城市稱號。新增保障房2000套、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3.9萬人。

——社會治理創新發展。“政社互動”項目獲“中國法治政府獎”,成為唯一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市”的縣級市。社會組織倍增計劃圓滿完成。榮獲第二批江蘇省法治建設示范縣(市、區)。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力推進,連續第11年獲評“江蘇省平安縣(市)”。信訪形勢總體平穩可控。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工作經驗全國推廣。實施社會重點單位“戶籍化”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安全生產等工作常抓不懈,工業企業“網格化”安全監管工作深入推進,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一年來,我們堅持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政府作風進一步改進。

——依法行政日益加強。創新開展規范性文件網上公開等12項工作。出臺了《太倉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行政復議案件法定時限審結率為100%。開展了行政權力清單清理。政務信息公開加快推進,政府門戶網站、電子政務、政務微博等平臺功能逐步完善。嚴格遵守和執行各項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市人大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124件和政協委員提案191件。

——服務效能日趨提高。全面推進部門內部審批流程再造,建立審批辦理“在線對話”。項目審批流程進一步簡化,第九輪行政審批提速增效工作順利完成,提速率達11.1%。政府績效管理更加完善。“12345”公共服務熱線共辦理市民各類訴求24.1萬余件。成功研發“民情e路通”,《連心橋》、《政務直通車》等欄目影響持續擴大,政府與群眾互動更為緊密。

——機關作風日臻優化。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精簡文件和會議。“三公”經費下降28.6%,減少因公出國(境)33批150人次。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黨政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半月談全面推開,黨員領導干部防止利益沖突工作有序開展。農村集體財務監管平臺、資產交易管理平臺、政府投資項目信息化管理系統等加快建設。“三責聯審”進一步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進行了規范清理。

同時,應急管理、機關事務、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僑務、對臺事務、雙擁、兵役、民防、氣象、鹽務、郵政、電信等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我們深刻體會到,太倉這座城市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中共太倉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都歸功于全市人民萬眾一心、奮力拼搏。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駐太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國家和省駐太單位,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太倉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質量追求永無止境,科學發展任重道遠。雖然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基礎還不夠牢固。同時,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實體經濟面臨更大挑戰,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壓力較大。比如,部分經濟指標未能完成年度目標。二是科技、人才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科技與產業的融合度不高。比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有待提高。三是部分區域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存在,人居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比如,在實質性推進過程中,城區保利協鑫熱電公司未能如期關停。四是公共服務領域的優質資源總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比如,在2014年秋季招生中,小學和幼兒園資源短缺。五是政府管理中干預過多與監管不力并存,一些部門內部審批流程復雜。比如,在行政執法過程中還部分存在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我們必須認真負責地對待這些問題,不回避、不推卸、不護短,盡最大努力切實解決問題。

2015年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201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推進改革發展的關鍵之年,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任務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

當前,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按照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最新要求,辯證看待新常態,努力謀求新發展、再創新輝煌。要科學認識新常態。新常態要求不能一談抓經濟就搬出“老三樣”,不計成本搞政策優惠,不顧影響環境搞建設,一味鋪攤子上項目。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運用市場的手段推動發展,讓市場活力得到充分釋放。新常態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優化升級,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要積極適應新常態。當前內外部環境仍不容樂觀,許多困難和問題只有靠發展才能解決。新常態下,我們無法回避挑戰,只能與危機賽跑,切實轉變經濟工作方式、經營發展方式和傳統思維方式。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中的問題,以成熟理性的心態適應新常態,以積極向上的姿態迎接新常態,把握主旋律,匯聚正能量。要創新引領新常態。新常態孕育新機遇。要把強化發展責任作為“新常態”,把迎著矛盾和困難前進作為“新常態”,從增長速度、發展方式、結構調整、增長動力等多個維度謀劃新追求,增強新動力。強化接軌上海、生態文明、對德合作等領域的制度建設,重視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指標,推動工作新提升、取得新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共太倉市委十二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依法治市,堅持創新驅動,主動適應新常態,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控風險等工作,努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8%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0億元,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5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保持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全社會R&D支出占GDP比重達2.5%,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完成蘇州市下達任務,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

為了實現上述預期目標,將突出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深化改革,著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認真總結“十二五”發展的基本經驗,高水平編制“十三五”發展規劃,策劃和儲備一批事關全局發展的重大項目,構建未來發展藍圖。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嚴格控制債務規模,確保債務運行安全平穩。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做好“營改增”擴圍試點準備工作。探索PPP融資模式。創新科技金融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創新研發。

2.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做好上級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工作,公布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梳理政府部門職責和權力事項,公布行政權力清單。繼續做好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區鎮合一”改革。穩妥推進衛生、人口和計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深化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主體,推進綜合執法。

3.深化社會事業改革。以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縮小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民辦學校。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各類健康服務機構,滿足群眾醫療服務多元需求。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事業領域,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健全養老服務和需求評估制度,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促進社會化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加快發展。穩步推進環衛體系和殯葬事業改革。

二、突出轉型發展,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全力建設重大項目。加強重點項目管理與服務,開展工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探索引入績效管理,鼓勵和引導生產要素向重大項目傾斜。強化項目導向,推進揚子江海工、新大洲本田、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工業技術研究院、同濟大學太倉高新技術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優化投資結構,做實做強做大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拉長傳統產業鏈條,增加傳統產業增值環節;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盤活存量低效用地2000畝。繼續實施服務業提升發展計劃,壯大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推進商貿、文化、旅游等融合發展。加大扶優扶強力度,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量。

2.全力發展重點企業。推進千企升級行動計劃,開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年活動。支持優勢企業擴大生產、技術改造、創建名牌名標。力爭實現銷售超100億元企業1家、超50億元企業3家、超10億元企業41家。積極借鑒“工業4.0”發展模式,鼓勵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和“機器換人”,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制造業融合,發展電子商務、定制生產、“生產+銷售+服務”等商業新業態和贏利新模式。加大總部經濟培育和引進力度,新認定蘇州市級以上總部企業2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力爭3家企業上市掛牌,嘗試發行項目收益債券。

3.全力優化產業載體。提升國開區綜合承載能力,加快新興產業、物流貿易和創新成果轉化等基地建設,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國家級開發區。擴大新區中德合作成果,全面建設蘇州國家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有效運作太倉駐德辦事處等機構,新增德企20家,辦好“德國—太倉日”活動,籌備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完善規劃布局,加快科教新城和旅游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城融合水平。加速生物醫藥產業園、大學科技園、科技產業園等建設。推進節約集約用地“雙提升”行動和“三優三保”行動,依法依規使用土地,加大對違法用地行為的查處力度。

4.全力提升自主創新。搶抓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契機,強化創新驅動,力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省民營科技型企業100家。力爭實現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9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36%。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強化創新載體建設,新增省級以上科技園區2個。新增蘇州市級以上領軍人才超20人。全年申請專利5000件,其中發明專利20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0件。積極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和全國科普示范市。

三、突出開發開放,著力打造區域發展亮點

1.全面繁榮太倉港。深化與上海港的戰略合作,爭取復制上海自貿區相關政策。以太倉港為紐帶,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全力突破東南亞航線,力爭近洋航線全覆蓋。開工建設潤禾件雜貨等碼頭,建成鑫海煤碼頭等泊位,籌備建設集裝箱四期等工程。放大港口與綜保區的疊加效應,發展大物流、大貿易,積極發展冷鏈物流。

2.全面接軌上海。強化組織架構建設,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探索形成合作對接機制。著力推進以國開區為核心的沿江產業帶建設,精心運作綜保區,放大區港聯動效應。著力推進以新區為核心的臨滬產業帶建設,加快與滬上現代服務業、汽車零部件等高端制造業的對接。加快岳鹿公路對接嘉定城北路建設,啟用上海(虹橋)機場太倉航站樓。及早明確對接上海軌道交通的具體方式,做好滬通鐵路市域內場站及沿線的規劃。全面提升科技、人才、金融、教育、醫療、環境治理等工作的對接水平。

3.全面擴大開放。繼續緊盯歐美、日韓,加大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流量經濟、平臺經濟,重點發展跨國并購、區域總部。推進加工貿易向高附加值延伸,探索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推進交易中心平臺、外貿出口基地建設。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步,加快本土民營企業走出去步伐。構建開發區經濟新體制,培育吸引外資新優勢。主攻海洋裝備、清潔能源、新醫藥等,提升國開區產業集聚水平。大力引進德國先進制造業,拓展服務業和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的對接合作,豐富對德合作內涵。

四、突出城鄉統籌,著力推動“三農”全面發展

1.有效推進農村發展。市場化運作市農村合作經濟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推進“一村二樓宇”項目建設。大力扶持經濟薄弱村,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合作農場與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聯合發展。全面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做好村(社區)資產折股量化。實施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抓好“兩個平臺”規范運作,提升集體“三資”監管水平。有序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規范保留村莊農房建設。

2.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完善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機制,持續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啟動開展第三批10個自拆自建農民集中居住小區的提檔升級及10個自然保留村莊的整治提升。加強古鎮、古村落保護和管理,激發鎮村發展活力。推進農旅結合,加快鄉村旅游規劃落地工作,加大休閑農業旅游營銷力度,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業。加快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創建蘇州市級美麗村莊示范點1個。

3.持續做大現代農業。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重點建設省級“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市級3萬畝水稻產業園、雙鳳現代漁業精品園,提升“四個十萬畝”發展水平。繼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建標準化機庫10個。創建省級秸稈全量綜合利用示范市,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監管指揮平臺。推進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和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示范重點縣項目。加快糧食倉儲設施提檔升級,推進國家糧安工程試點示范市建設。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

五、突出綜合承載,著力豐富田園城市內涵

1.提升城市品位。開展好城市總體規劃中期評估、東部城區等控制性詳規及保留村莊等專項規劃編制,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生態保護規劃等“多規融合”。完成城區地下綜合管線普測。加速東郊等地塊改造步伐,推動原市一中等棚戶區改造建設。完成新區中央商務區10幢商務大樓建設,加快陸渡片區開發。完善新港城核心區路網,配套建設五洋濱江廣場等商業設施。推進科教新城綠色生態示范區、長江口旅游度假區、金倉湖片區等建設。規范房地產企業開發建設行為,穩定發展房地產業。

2.拓展城市功能。完成楊林塘航道整治及吳塘河配套工程,實施蘇瀏線航道段護岸工程。有序推進346國道改造和省下達的四級以下農村公路提檔改造任務。完成七浦塘拓浚整治,加快推進湖川塘東段拓浚工程,啟動北橫瀝河整治工程,疏浚河道356條、332公里,拆壩造橋125座。完成十八港南閘站建設。加快城區防洪排澇工程建設,開展生活污水排水達標區建設。加快建設1000千伏特高壓、220千伏壽安、220千伏璜涇輸變電等工程。

3.加強城市管理。全面完成“931”綜合整治任務,創建省優秀管理城市。高效運行數字城管全覆蓋系統,推進市、鎮兩級數字城管平臺融合。擴大垃圾分類試點范圍,加快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應急填埋場。推進“城管進社區”工作,開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規范化建設。實施綠色照明改造。加快區鎮公交站場建設,優化公交服務體系。新增城區停車位1000個。規范主要街道和高炮廣告,提高公益廣告比重。

4.建設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信息化支撐平臺和人口基礎信息庫,實現數據和業務流縱橫貫通和共享。建設集道路交通監測、決策、控制和服務為一體的智慧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務平臺,提高社會管理精細化程度。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資源,建設智慧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居民提供多種居家服務。實現戶籍人口及參加社保人員“市民卡”全覆蓋。

六、突出綠色低碳,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家園

1.推進“三大工程”。深入實施“藍天工程”,新建璜涇、雙鳳、金倉湖3個大氣自動監測站。落實“黃標車”淘汰、揚塵控制、秸稈禁燒等措施。完成21個有機廢氣及61個燃煤鍋爐整治項目。確保關停城區保利協鑫熱電公司,推進危廢處置中心項目建設。深入實施“清水暢流工程”,開展水環境質量提升行動。完成港區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加快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實施“寧靜工程”,加強建設工地、商業音響廣告的降噪管理。

2.打造綠色城市。加快“綠色太倉”建設,新增林地、綠地0.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18.5%。實施楊林塘、半涇河、新瀏河風光帶等5個綠色水廊和滬太路、雙浮路等4個綠色通道建設工程,完成204國道、339省道城市入口濕地改造工程。繼續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積極推廣自然再生能源,完善鎮村天然氣管網建設。強化節能降耗工作,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有序推進公共自行車二期工程。啟動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做好國家綠化模范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生態園林城市等創建工作。

3.強化鐵腕治污。加大新《環保法》宣傳和執行力度,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嚴格環保審批程序,重拳打擊批建不符、超標排放、違法排污、危廢違規處置等違法行為,關停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全面投用國開區化工區“一廠一管”及大氣自動預警站,逐步清理化工區外新改擴建項目。新增三星級以上“能效之星”企業2家、蘇州市循環經濟示范企業2家、清潔生產審核企業25家。推進城東集中洗車場建設。繼續實施污染土壤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違法養殖及木材加工等整治。

七、突出社會效益,著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數

1.健全社會保障。深入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壯大技能人才隊伍,加大人力資源市場調控力度。完善勞動關系動態監測機制,探索建立勞動關系預警標準化體系。探索重大疾病門診醫保。穩妥出臺新的土地換保障實施辦法,做好新老辦法的銜接。加快推進養老機構城鄉全覆蓋,推動慈善幫扶,建立“救急難”新機制,規范“一門式”救助平臺建設,形成多渠道、立體化的社會救助網絡體系。完成青年人才公寓建設,建成各類保障房1800套,不斷提高職工住房公積金覆蓋率。建立價格調控機制,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2.完善公共服務。加快城區學前、義務教育資源擴充布點建設,新改擴建鎮洋小學等11所中小學、幼兒園,擴建實驗初中、朱棣文小學。深化“雙元制”本土化實踐,整合、共享職業教育資源,推進開放大學建設和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制度,繼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完成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和第二次地名普查,做好海上絲綢之路和江南水鄉古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完善廣播電視運營機制。繼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承辦好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等一批重大賽事。推進分級診療,完善雙向轉診服務,加快區鎮醫院建設。做好國家衛生城市復評迎檢工作。創建省“十二五”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市)。做好國家一級檔案館復查驗收。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

3.辦好實事工程。認真做好城區防洪排澇改造等十大政府實事工程,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八、突出社會治理,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1.切實保障公共安全。深化平安太倉建設,建立立體化、現代化治安防控體系。認真貫徹落實新《安全生產法》,推進網格化監管,嚴格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好工業企業、交通、建筑、人員密集場所等領域的安全監管,嚴防較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整治,加快建成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繼續深化“政社互動”。深化“政社互動”、“三社聯動”工作,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大力發展社會組織,不斷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多元參與、協商合作的基層民主治理新機制,提升群眾自治水平。積極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大力開展公益創投活動,促進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多元化。

3.扎實推進綜合治理。做強各類專業調解力量,提高基層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現化解能力,加強創穩體系建設。固化重大決策事項事前程序,強化群眾參與、結果運用和責任追究,從源頭上減少信訪矛盾的發生。推進領導干部接訪下訪、信訪積案和信訪老戶化解,確保信訪秩序持續平穩。構建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體系,實施全市村(社區)法治文化公共設施三年建設工程。強化全民法治觀念,培育法治信仰,樹立法律消費理念,在全社會營造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濃厚氛圍。

九、突出依法履職,著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1.加快職能轉變。推動政府職能法定化,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減少直接管理、微觀干預和事前審批準入,強化間接管理、宏觀調控和事中事后監管服務,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發展戰略、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切實履行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職能。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加強政府、企業、個人等信用平臺建設,推廣使用信用產品,著力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深化政務公開,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通過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發布政務信息,構建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

2.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執行《太倉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做好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完善制定程序。依法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落實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等制度。深化行政復議相對集中權工作,建立法治政府建設考核體系和標準。自覺接受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司法機關、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

3.提升服務效能。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實施意見,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健全反對“四風”長效機制,繼續開展好主題教育活動,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認真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控公務消費,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規范因公出國(境)管理。大力改進文風會風。強化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資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等領域權力的監督制約。深入開展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訪三促”活動,推進“365服務工程”建設,放大“12345”、“民情e路通”、《連心橋》、《政務直通車》等平臺的功能,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4.堅持廉潔從政。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制度建設,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肅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深入開展黨政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半月談和抽查監督工作,常態化執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和防止利益沖突實施細則,開展抽查核實工作,及早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糾正。嚴格執行“三責聯審”制度。健全職能部門內部監督、紀檢監察再監督、社會各界助力監督的監管體系,加大零容忍的問責力度,打造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美麗城市是我們的共同家園,美好生活是我們的共同追求。讓我們在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為實現共建美麗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的城市理想,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太倉而努力奮斗!

相關文件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