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重點政務信息 > 重點工作 > 政府工作報告

太倉市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17-01-10 11:09瀏覽量:字體:

——2017年1月5日在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王建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職以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機遇,克難奮進,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歷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

  ——綜合實力連年躍升。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百強縣(市)前十位。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分別突破一千億元、一百億元、兩千億元大關。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3.2:50.5:46.3。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11.8、13.6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3個百分點。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載體5個、省級9個。新增高層次人才3499人。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推進。國開區、浮橋鎮區鎮合一機制深入實施。長江口旅游度假區、婁東街道設立運行。行政許可事項取消65項,非行政許可事項全面取消。成為國家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縣、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第二輪國資優化整合基本完成。新增注冊外資42.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8.3億美元。太倉港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封關運作。“滬太通”模式啟動,太倉港建成近洋直達集散中心、內貿轉運樞紐、遠洋中轉基地,成為長江集裝箱、外貿第一大港。引進滬上項目510個,新增注冊資金115億元。全市德企累計達256家,被認定為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出口質量安全生產示范區。與英國威勒爾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城鄉一體更趨協調。“一市雙城三片區”格局基本形成。新增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5平方米。完成150萬平方米城區老小區改造。中央商務區形態初顯,新港城建設框架拉開,科教新城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考核連續四年名列蘇州第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市域“六橫七縱”交通骨干路網基本形成。疏港高速公路、楊林塘航道整治、七浦塘拓浚、瀏河水源地和第三水廠等工程建成。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在全國考評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完成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整治骨干河道95.5公里。金倉湖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三集中三置換”有序推進。“糧食銀行”經驗全國推廣。

  ——民生質量穩步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3%和10.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低保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810元/月,職工養老金年均增長約10%,新增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0家。大病再保險成為國家醫改新政藍本。市一院晉升三級醫院。成為全國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成公共租賃房、棚戶區改造安置房102萬平方米。行政村公交通達率100%。新改擴建學校49所,竣工校舍60萬平方米,成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中國慈善公益指數六星級城市。

  ——社會治理持續創新。“政社互動”、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經驗全國推廣。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社區網格化管理覆蓋率均達100%。蟬聯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市,被評為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市。信用系統加快建設。安全生產監管持續加強。“平安太倉”、“法治太倉”深入推進,“大防控”機制進一步完善,成為全省首獲全國“長安杯”的縣級市。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進入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雅鹿村獲評全國文明村。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決貫徹上級和中共太倉市委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扎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經濟發展在精準施策、攻堅克難中更趨穩健。

  經濟運行平穩向好。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5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7億元,增長11.5%。實現工業總產值258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40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00億元、利潤143億元,分別增長21%、25%。舍弗勒成為首家產銷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5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56億元。中德制造業科創聯盟產業園、碧辟二期、海瑞恩二期等67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2%、35.5%。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新三板掛牌企業9家,5家企業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59億元。旅游文化節暨江海河三鮮美食節成功舉辦。實現旅游總收入75.4億元,增長8.5%。商品房銷售面積225萬平方米。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0%和8.5%。盤活低效用地1105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694畝。淘汰落后產能和關停不達標企業65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

  創新驅動不斷強化。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35%。省級高新區去“籌”加速推進。大科園獲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安佑生物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廣核國家能源核電非金屬材料實驗室成立。新增省級研發機構17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3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66家、高新技術產品174個。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科技鎮長團作用明顯。新增政產學研金介合作項目200個。落實“蘇科貸”等資金1.3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8.6件。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驗收。

  (二)發展特色在深化改革、彰顯優勢中持續放大。

  綜合改革穩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區鎮合一”運行機制不斷完善。沙溪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通過省級評估驗收。財政預決算公開全面推進。國資外派監事會制度推行。“營改增”全面施行。行政審批“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行政許可事項取消6項、調整5項。蘇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太倉分中心運營。建立“五證一章合一”服務機制,發放“一照一碼”營業執照2.15萬張。應急轉貸基金為企業轉貸36.2億元。

  “三篇文章”加快推進。太倉港新辟東南亞等近洋航線3條,外貿航線覆蓋近洋主要港口,獲批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和黑龍江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指定口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08.1萬標箱、貨物吞吐量2.3億噸,分別增長10.1%、13%。綜保區、生物港、同高院加快建設,五洋濱江商業廣場和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開業。滬太同城效應持續放大,引進滬上項目118個,新增注冊資本26億元。成功舉辦2016太倉(上海)招商投資說明會。太倉虹橋(浦東)機場航站樓擴建完成。與嘉定、寶山建立環保聯防聯控機制。對德合作不斷深化,新增德企16家。德國中心開業。完成中德(太倉)產業合作創新試驗區規劃并啟動申報創建工作。成功舉辦德國太倉日、太倉啤酒節等活動。

  對外開放深入拓展。新增注冊外資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億美元,新引進(含增資)桂盟投資、技安流體、歐博諾等超千萬美元項目24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09億美元,其中出口54億美元。新增境外投資項目22個,中方境外投資2.45億美元,增長55.7%。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7.6億美元,增長7%,離岸執行額2.7億美元。引進內資新增注冊資本120億元,增長32.2%。

  (三)城鄉統籌在建管并重、協調發展中全面加強。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總體規劃重大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等工作啟動。103個保留村莊規劃編制完成。棚戶區危舊房改造二期獲國家政策性貸款授信55.5億元。老城區及西城區防洪排澇、十八港南水利樞紐工程建成投運。港區七浦塘生態修復工程二期獲評省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扎實推進,瀏河鎮獲評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滬通鐵路太倉段加快建設。楊林塘航道及吳塘河配套等工程通過交工驗收。岳鹿公路(太瀏線-新瀏河大橋)新建、346國道太倉段提檔改造工程進展順利。通過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驗收。110千伏雙鳳變2號主變、金浪變2號主變等擴建工程投運。

  城市管理加快優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接續行動42項整治任務完成。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物業管理信息平臺二期等工程投用。建成14個社區城管工作站及示范點。生活垃圾無害化應急填埋場完成庫區主體工程。環衛保潔機掃率達90%,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竣工。公共自行車二期工程新建站點53個,投放公共自行車800輛。沙溪汽車客運站啟用,雙鳳客運站竣工。新增、調整公交線路15條。城區新增泊車位1384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系統被評為智慧江蘇信息化示范工程。

  農業農村加快發展。“四個十萬畝”布局不斷優化,新建高標準農田1.24萬畝,國家農業部高標準農田項目穩步推進。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785畝。市現代農業園區被評為“首批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糧食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培育職業農民1283人次。新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9家、合作聯社1家。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完成95%。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資產量化工作基本完成。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進。建成美麗村莊示范點1個、三星級康居鄉村20個。

  生態建設加快推進。46件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案件全部完成整改。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6大類2453項整治項目全面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全部關閉,嚴厲打擊跨區域偷倒固廢違法行為。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新增林地綠地2118畝。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不斷健全。整治有機廢氣企業114家,淘汰燃煤鍋爐252臺,治理揚塵碼頭25個,啟動工地揚塵排污收費。鹽鐵塘新豐橋鎮等斷面整治方案完成編制。試點推行電鍍企業IC卡排污總量控制。港區化工園區“一廠一管”全面竣工,污水接管率達100%。

  (四)人民生活在強化供給、補齊短板中更加幸福。

  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45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46元,增長8.2%。臨時救助和民生綜合保險保障范圍從戶籍居民擴展到新市民。新增安置就業1.2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7.6%。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7831名被征地農民納入社保。大病門診再保險有效實施。棚危改安置房開工5694套、建成3528套。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2.9萬人。

  民生事業全面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建成校舍2.6萬平方米、開工建設校舍11.4萬平方米。中小學校園消防安全改造工程一期項目竣工,太倉中專港城分校等啟動建設。16座文化書場建成投用,開展文化惠民活動3000多場次。實施醫藥價格調整。家庭醫生累計簽約8.6萬戶。榮獲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最佳實踐獎。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建成。承辦(舉辦)2016年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市全運會等重大賽事。成功申辦2018年國際田聯世界競走團體錦標賽。各類養老機構建設加快推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達68%。居家養老服務補助對象擴大到80周歲以上老人。安息堂實現鎮(區)全覆蓋。位列201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榜首。

  社會治理不斷創新。“政社互動”簽約和雙向評估流程進一步優化,“政社互動議事間”實現村(居)全覆蓋。“政社互動”實踐項目名列“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之首。依法完成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新增社會組織240個。公共法律服務顧問、市級民主法治村(居)建設等實現全覆蓋。被評為“2014-2015年全省法治建設示范縣(市、區)”。全市違法犯罪類警情、刑事發案分別下降8.1%、16.1%。安全生產“推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年”深入開展,安全總監制度全面推行,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不斷強化,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打非治違專項整治,實施重大隱患政府三級掛牌督辦,全市生產安全事故下降23.1%。

  (五)政府建設在改進作風、提升效能中不斷強化。

  法治建設有序推進。市政府法律顧問委員會成立。市級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辦事指南公布,行政執法公示、爭議協調等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復議應訴工作規范有序。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實行網上公開出讓。政府信息公開全面推進。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91件、政協委員提案155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

  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向社會轉移職能事項37項。行政審批項目流程再造工作深入開展,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并聯審批試點運行,“多圖聯審”、“多評合一”服務機制不斷完善。全業務數據平臺與部門審批系統對接工作有序推進,“移動審批”APP軟件系統功能逐步健全,政務大廳證照聯辦、“一站式”房產交易登記全面實施。“12345”便民熱線受理市民各類訴求28.9萬件,辦理“市長信箱”信件1047件。

  作風建設持續加強。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自覺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我是共產黨員”專項教育活動有序推進。“三公”經費管理、辦公用房及用車清理整改等專項工作成效明顯。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建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過程管理系統。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扎實踐行。“三責聯審”深入推進。

  同時,應急管理、機關事務、統計、婦女兒童、殘聯、民族宗教、僑務、對臺事務、兵役、民防、氣象、鹽務、郵政、電信等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奮發進取的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駐太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國家和省駐太單位,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太倉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導產業不夠鮮明,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產業品牌;重點項目對投資拉動作用不強,潛力型和稅源型項目落戶不多;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創新要素集聚、創新載體建設等仍需加大力度;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發展空間亟須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短板,優質資源供給不足;行政審批效率尚需提速,作風效能建設有待加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

  

  二、新一屆政府的總體思路和2017年工作任務

  今后五年,新一屆政府將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順應新形勢、尋求新突破、引領新常態,努力把太倉改革發展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根據中共太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新一屆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改革創新、以港強市、融入上海、綠色發展、民生共享”發展戰略,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在“兩聚一高”實踐中奮勇爭先。

  主要目標是:

  ——發展質量顯著提高。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主動力。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三個口袋”更加充實。

  ——人民生活愈加幸福。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扎實推進,群眾普遍享有更滿意的收入、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保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高水平的教育文化衛生服務,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便捷化優質化。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生產和生活方式向綠色循環低碳轉變,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資源保護與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公共資源配置更為均衡,“一市雙城三片區”空間布局更趨優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婁東文化更加繁榮,“現代田園城、美麗金太倉”城市品牌打響。

  ——社會治理深入創新。“法治太倉”、“平安太倉”建設取得實效,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基本建成。“多元普惠、和諧善治”社會治理模式更加完善,信用體系更加健全,文明程度持續攀升,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更加穩固。

  為實現上述目標,新一屆政府要切實把握好以下原則。

  ——更加突出創新驅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搶抓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契機,扎實抓好創新企業、創新產業、創新載體、創新品牌、創新生態等建設,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努力躋身蘇南創新第一方陣。

  ——更加突出特色發展。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深入推進以港強市、融入上海、對德合作“三篇文章”,不斷放大發展特色。推動開放型經濟提質增效,加快構建以國際化企業為主體、國際化城市為基礎、國際化人才為支撐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更加突出統籌協調。妥善處理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等重大關系,精準發力,補齊短板,促進全面均衡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和產業布局,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

  ——更加突出富民惠民。把富民優先作為根本追求,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和權益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更加突出綠色宜居。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源頭封堵與綜合治理相結合,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努力讓綠色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第一年。全市上下要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兩聚一高”主題,凝心聚力抓落實,開拓創新謀突破,全力推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上年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著力抓好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堅持穩增快轉,促進經濟運行質量新提升。

  加大有效投入。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重點投向轉型升級、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城鄉一體等補短板領域。大力推動項目建設,扎實推進耐克體育二期、中廣核、新大洲本田、似鳥商貿、博澤汽配等72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20億元。強化技術改造,加快40個工業技改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工業技改投入155億元。組織開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開業活動。暢通項目投融資渠道,構建更加開放的投融資機制。拓展政銀企合作,探索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合作新模式。

  加快結構調整。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舉措,關停淘汰落后產能企業58家,加大商業辦公用房去庫存力度,強化政府債務管理,落實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超52%。積極培育壯大精密機械、汽車零部件、通用設備等特色產業。引導紡織化纖、服裝、輕工食品等傳統產業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優化制造業布局,提升重大裝備產業園、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精密機械產業園等載體能級。加速發展總部經濟、現代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產業,探索發展大數據、文化創意、云計算等新業態,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統籌旅游資源,豐富產品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高效設施、都市休閑等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建設德國環保農莊。

  加強要素保障。出臺關于推進經濟轉型發展的系列實施意見。完善重點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和多層次協調推進機制,提高項目開工率。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跟蹤服務好中集特箱、博格華納等58個工業經濟新增長點項目。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上市掛牌,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發行企業債券10億元。完善產業支持專項資金,擴大轉貸基金覆蓋面,設立運營鎮級轉貸基金。防范金融風險,優化區域金融生態。

  (二)實施創新驅動,培育經濟轉型發展新動能。

  培育創新企業。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群體培育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5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6.5%。建立企業研究開發準備金制度,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建設一批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備案金額超32億元,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30%,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和1-2家創新型領軍企業。申請發明專利3800件,授權發明專利38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2件。

  建設創新載體。積極參與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確保省級高新區創建成功,加快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大科園爭創國家級科技園區。加快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太倉園區等建設,完善科創園、生物醫藥產業園、同高院等載體創新功能,集聚科技創新要素。進一步深化與中科院、東南大學、同濟大學等的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弗朗霍夫研究院。加強眾創空間和虛擬創新社區等載體建設,探索政府與企業共建創新創業載體。

  集聚創新人才。樹立人才國際化導向,開展好“滬上高校、院所太倉日”活動,參加蘇州國際精英周、廣州留交會等國內外招才引智推介活動,廣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深入實施“婁東英才”等工程,用足用好1.5億元人才專項資金。堅持直接引進和柔性引進相結合,確保新增各級科技領軍人才超40名,引進培育1-2個國內一流的重大創新團隊。

  優化創新生態。緊緊圍繞“創新四問”要求,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體系。加快設立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天使基金、人才基金,發揮“科貸通”等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創新領域,完善市場化的激勵創新機制,建立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體系。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推進政產學研金介合作。積極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做好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工作,推進中德專利技術轉移中心落地,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

  (三)深化改革開放,擴大“三篇文章”發展新優勢。

  加大綜合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企業建設投資項目并聯和模擬審批,優化流程,壓縮時限。加快推行“綜合窗口向導式”審批服務,積極打造“太倉智慧政務”審批平臺。開展商事制度改革等領域綜合執法改革試點。復制落地自貿區政策,抓好關檢“三個一”工程和“三互”試點工作。推進物流業管理體制改革。發展壯大各類市場主體,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推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整合,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加快“以港強市”步伐。實施“以港強市”戰略,深化“市港聯動”。增強國開區綜合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確保綜合排名提升1個以上名次。建設長江水運集散中心,啟動集裝箱四期、江海聯運國際物流園等建設。優化江海聯運航線網絡布局,加密內貿干線,完善近洋航線,做強精品特色航線。做大“滬太通”業務,加速融入全國通關通檢一體化。繼續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大力發展臨港先進制造業和港口物流、商貿流通等服務業,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全力打造百億級、五百億級制造業產業基地和千億級物流基地。

  提高“融入上海”水平。深化上海規劃及發展戰略的研究,找準融入上海的發展定位。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上海全球科創中心、虹橋商務區、張江高科技園區、迪士尼樂園等重點功能區,承接上海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溢出的優質項目。推進對滬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加快滬通鐵路、岳鹿公路等建設。優化滬太城際快線、太倉—迪士尼樂園旅游專線等。深化與嘉定、寶山環保聯防聯控機制。推進教育、文化、人才、醫療等機構滬太共建,引進優質資源,不斷放大滬太同城效應。

  做亮“對德合作”品牌。全方位深化對德合作,努力將中德(太倉)產業合作創新試驗區打造成對德合作定向自貿區、產業合作創新引領區、“大國工匠”雙元人才培養實踐區、對德合作城市典范區。開工建設中德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加大項目特別是大項目的引進力度,新增德企20家以上。加緊推進中德合作雙元制大學太倉項目,打造中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示范基地。辦好德國“太倉日”、太倉啤酒節、德國企業太倉行、太倉(中德)馬拉松賽、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

  加速開放型經濟轉型。緊扣深耕德國、拓展歐美、緊盯日韓、集聚央企的理念,積極赴外招商選資,提升投資便利化程度,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力爭新增注冊外資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5億美元。全力穩定外貿增長,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擴大基礎能源、工業原材料等進口規模。實施“互聯網+貿易”,加快太倉港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貿易服務鏈,確保實現進出口總額110億美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推進跨國兼并收購。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模式,開展服務貿易試點,完成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7億美元、離岸執行額3億美元。

  (四)突出精致精細,豐富田園城市建設新內涵。

  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加快推進“多規合一”,做好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修改。修編沙溪、瀏河、璜涇、雙鳳等總體規劃和老城區各片區控規,編制海綿城市、綜合管廊、藍線等專項規劃。積極做好對接上海和蘇州的軌道交通規劃。繼續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推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程建設,加快舊城改造及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實施東郊、東門街、老汽車站等片區改造。加速中央商務區建設,啟動市民公園建設,推動陸渡片區開發。完善港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港城醫院、太倉中專港城分校等建設。推進天鏡湖區域、濱江新城、沙溪和璜涇新城開發建設。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滬通鐵路太倉站和太倉南站配套基礎設施、楊林塘配套、346國道提檔改造、太瀏快速公路(石頭塘-346國道)、滬宜高速金倉湖互通等工程建設。加快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建設科教新城客運站、瀏家港客運站,優化發展定制公交、快速公交和區域公交。加快主城區市政設施提檔改造,推進南園西路(204國道-人民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啟動南郊老鎮區整治改造二期工程。完成第二水廠取水口改移等工程。建設十八港北樞紐工程,實施十八港、石頭塘等市級河道治理。完成220千伏璜涇變、110千伏高橋變,啟動110千伏城西變、板橋變等擴建工程。

  深化城市精細管理。持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推進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和主城區高炮廣告專項整治,完成鄭和路(人民路—東倉路)、上海西路(204國道—人民路)等店招立面改造。加強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嚴厲打擊偷倒固廢違法行為。擴大主城區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范圍,在16個村實施垃圾分類處置,健全餐廚垃圾收運體系。繼續推進主城區城管進社區規范化建設,加大物業管理力度。新增城區停車泊位1000個。推動立體停車場建設,推進公共自行車系統向鎮(區)延伸。

  (五)加大統籌力度,提升城鄉協調發展新高度。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推進園區化發展戰略,努力構建“雙10”園區體系。建設9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和現代水稻產業園。新增高標準農田2萬畝。建成市級農機服務中心和水稻生產科技服務中心。探索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完善地產農產品網絡追溯體系,強化農產品“三品”認證,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完善農藥集中配送及廢棄物回收體系建設。推進“糧食銀行”升級發展。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啟動“政經分離”改革試點,全面完成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固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拓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加快培育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提升“兩個平臺”,加強村級集體“三資”管理。鼓勵集體經濟抱團、聯合、異地發展,深化“一村二樓宇”內涵,引導村級經濟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并投向收益穩定的公共服務領域。落實精準幫扶措施,繼續做好新一輪經濟相對薄弱村扶持工作。

  優化城鄉空間格局。啟動新一輪“美麗城鎮”建設。實施撤并鎮管理區整治提升工程,加大優化環境、完善配套、有序管理的工作力度,完成岳王、鹿河試點工作并積極擴圍。統籌抓好農民集中居住區和保留村莊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鎮村體系。加強內河港口管理。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實施耕地“三位一體”管護。切實抓好土地流轉工作。試點2萬畝耕地休耕輪作。全面落實“三優三保”行動。盤活閑置低效用地2000畝。加快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實施國家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加快節水灌溉工程和農村圩區達標建設配套工程。加強農村拆壩建橋及冬春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建設康居特色村1個、三星級康居鄉村20個以上。

  (六)堅持嚴防嚴治,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新突破。

  嚴格源頭管控。把好項目準入關,從源頭上落實約束性條件。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啟動沿江化工行業優化提升整治專項行動,關停一批區外化工企業,壓降區內企業數量。開展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產能,加強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總量控制,確保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下降。推行環境保護“四隨機、二公開”監管抽查機制,增加環境監察夜查和節假日檢查頻次。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區域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和環保失信聯合懲戒體制。推進環保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

  堅持綠色發展。大力發展低碳產業和循環經濟,全面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把好污染物排放關。規劃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加快“綠色太倉”建設,啟動環城生態廊道修復、科教新城沿滬生態濕地、新瀏河生態工程等建設,新增林地綠地1000畝。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落實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考核評估制度。

  強化環境治理。抓好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案件辦理的“回頭看”工作。推進長江大保護。開展沿路沿河沿線環境、畜禽養殖、垃圾廢品、人居大棚等專項整治,加強城鄉集貿市場的建設管理,建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認真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狠抓大氣污染防治,加快剩余燃煤鍋爐淘汰進度,大力削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狠抓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實河長制,推進瀏河塘瀏河閘等國考省考斷面水質整治。實施好國家級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縣項目,打造3萬畝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區。全面開展城鎮黑臭水體整治,推進南郊、雙鳳等4座污水處理廠擴建提標,抓好流域綜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80%。狠抓土壤污染防治,推進危廢處置項目建設。強化土壤環境綜合監管,嚴防土壤污染。

  (七)注重富民惠民,拓寬增進民生福祉新路徑。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發揮創業致富的示范帶動效應,大力支持城鄉居民自主創業,增加經營性收入。完善生產要素市場決定薪酬機制,健全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做好大學畢業生、零就業家庭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幫扶,增加工資性收入。穩妥推進低保、低保邊緣等困難群體救助提標,完善“救急難”機制,不斷提高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基本生活水平,增加保障性收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有效銜接各類保障機制,穩步提高各類社會保障待遇標準,實現精準救助。規范落實穩崗補貼。推進醫保按病種付費結算改革。加快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推進鎮(區)養老機構建設。新建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助餐點各20個。深化醫養融合,實現全市養老機構醫務服務全覆蓋。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500張,新增居家養老服務對象2000人。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完成省下達的保障性安居任務。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實驗中學擴建、鎮洋小學新建等工程,完成中小學校園消防安全改造二期工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健康城市建設成果,實施健康市民“531”行動。推動市中醫醫院創建三級中醫院。啟動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和新一輪基層醫療機構整合工程。加大計生特殊家庭幫扶。啟動市民文體中心、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和名人館擴建。繁榮熒屏聲頻,辦好“全民閱讀”、“歡樂百村(社區)行”、“百團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動。繼續做好沙溪古鎮申遺工作。遷建市委黨校、市老年大學。承辦2017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全國女排錦標賽等賽事。推進鎮(區)殯儀服務中心建設。做好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力爭省雙擁模范城“六連冠”。

  辦好政府實事工程。全力推進8大類15項政府實事工程。

  (八)強化多元共治,構建現代社會治理新體系。

  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深化“政社互動”、“三社聯動”等創新實踐,鼓勵和支持村(居)、社會組織、人民團體等參與社會治理。進一步明確村(居)履職履約責任,推進“政社互動”議事平臺建設和社區專項公約制訂。深化政府職能向社會轉移,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范圍。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扶持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和發展壯大。建設運營好“社創空間”平臺。加快“智慧社區”和社區“鄰里家園”建設,推進社區服務社會化。

  完善綜合治理舉措。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水平,深化城鄉社區公共法律顧問制度。推進三級綜治中心和綜治信息化建設。做好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建立依法分類處理信訪投訴請求清單。推進人民調解組織規范化、法治化建設,確保信訪形勢平穩。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實施法治惠民系列項目。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全面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繼續建設“平安太倉”升級版,調優“八項工程”,創新升級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推進網絡安全建設。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加快市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及指揮監控中心建設。完善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強化化工、涉爆粉塵等重點行業安全監管執法。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打非治違等專項整治,堅持重大隱患政府掛牌督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活動。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全力防范和壓降各類事故。

  

  三、深入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深化法治型政府建設。推動政府工作規范化、法制化,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設法治政府。認真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嚴格規范性文件管理,強化行政復議應訴。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和執法監督,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做好執法爭議協調,實施涉訴行政訴訟案件查糾機制。做好中國太倉政府門戶網站管護,抓好政務公開工作,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主動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

  深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以簡政放權為抓手,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加強作風效能建設,完善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不斷增強落實意識、責任意識、效率意識。強化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大效能督查,嚴格考核獎懲,不斷提升行政服務效能。繼續深入開展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訪三促”活動。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進一步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拓展“12345”平臺服務功能,有效解決群眾關切的問題。

  深化廉潔型政府建設。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認真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有關紀律條例,嚴肅開展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反腐倡廉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目無制度、不守制度、不抓制度執行的嚴肅問責。健全職能部門內部監督、紀檢監察再監督、社會各界助力監督的監管體系,全力打造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認真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格財政預算管理,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行政性經費支出。嚴格執行領導干部“三責聯審”制度。

  各位代表!新的藍圖已經繪就,新的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朝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闊步前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相關文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