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重點政務信息 > 重點工作 > 政府工作報告

太倉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18-01-09 14:28瀏覽量:字體: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8年1月3日在太倉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王建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兩聚一高”主題,創新克難,團結拼搏,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0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7億元,增長10.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5億元。位列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市)第六位。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穩增快轉,經濟運行健康向好。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實現工業總產值2665億元,增長4.5%。規上工業實現產值2200億元,增長8.6%;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分別增長7.5%、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增速位列蘇州各縣市首位。產值超百億元工業企業2家。完成工業投資243億元,其中技改投資158億元。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博澤、中廣核等72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碧辟二期、百家好等26個項目竣工。

服務業加快發展。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77億元,增長7.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完成服務業投資222億元,增長8.2%。恒大童世界、耐克二期、似鳥物流等項目加快建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3.2%、9.2%。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總部企業4家。江海河三鮮美食節暨旅游文化節成功舉辦。全市旅游接待量、總收入分別實現565.6萬人次、84.5億元,分別增長7.8%、12%。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雙鳳鎮被評為中國商旅文產業發展示范鎮。

現代農業持續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全面完成。新增現代農業園區面積1.3萬畝、高標準農田2.7萬畝、向村集體流轉土地超1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7%。水稻生產科技服務中心、生物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竣工。創新糧食購銷模式,現代糧食倉儲物流格局建立。農資供應保障有力。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完成高效節水灌溉4705畝。新增專業合作組織10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795人次,107名農業委培生全部到崗。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創新引領,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兩新”產業加速發展。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2.5%,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4%,位列蘇州各縣市首位,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0%、12.5%。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8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91家、高新技術產品257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5.1%。科技信息產業園二期、太倉港歐美高新技術產業園、德國弗勞恩霍夫硅酸鹽研究所太倉中心等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核心配套區正式投運。高新區獲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創新示范園區,連續兩年位列省級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綜合評價首位。

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科技創新“五百工程”全面推進,減免企業所得稅7億元,增長38.2%。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科技鎮長團作用明顯。“雙創”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建設。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4件。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市、蘇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創新進步獎。高新區獲評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要素保障加速完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1115”產業發展目標確立,“1+X”系列政策出臺實施,扶優扶強重點民營企業“1123”等“六大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工業用地精準供地模式全面實施,出讓工業用地43宗4058畝,獲得省重大產業項目用地計劃指標600畝。平安金融加快創建,政企銀合作持續深化。落實“蘇科貸”“科貸通”等資金1.4億元。技術交易額達9.2億元。發放應急轉貸資金86筆26.2億元。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激發活力,改革開放縱深推進。

綜合改革不斷深化。高新區、科教新城實施“區城合一”。沙溪鎮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深入開展,瀏河鎮納入全省新一輪試點。郵政管理局掛牌成立。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管理不斷規范。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啟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積極探索。“雙隨機、一公開”網絡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新發展私營企業5750戶、個體工商戶9700戶。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整合設立5大國資集團。

開放合作不斷拓展。深圳、上海招商投資說明會及太倉金秋經貿月等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完成注冊外資9.1億美元,增長47.1%;實際利用外資4.8億美元,增長0.8%。新增斯凱奇、德珂斯、新丹物流等總投資超千萬美元項目44個(含增資)。引進內資新增注冊資本200億元,增長60.4%。實現進出口總額126億美元,增長14.9%,其中出口59.5億美元,增長9.6%。完成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9億美元,增長14.5%;離岸執行額3.2億美元,增長15.1%。新設、并購境外投資項目4個。對口幫扶灌南、周至、玉屏等工作深入開展。

特色亮點不斷彰顯。太倉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5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2.5億噸,分別增長10.3%、7.8%,列全球百強集裝箱港口第35位。綜保區二期、生物港二期等產業載體加快建設,港城功能不斷完善。國開區在全省經濟開發區排名上升5位。融入上海“十三五”專項規劃編制完成。滬通鐵路太倉段加快推進,站場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新引進上海滬工等滬上項目352個、注冊資本41.1億元。滬太跨區域醫聯體建設取得進展。對德合作政策體系更加完善。中德制造業科創聯盟產業園主體結構封頂。新增聯合汽車電子、吉爾泰等德資項目21個。中德科技合作聯委會、“隱形冠軍”峰會、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合作交流周等成功舉辦。中德雙元制本科培養項目開班。與德國于利希市締結為友好交流城市。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統籌協調,城鄉面貌顯著提升。

城市建設有序開展。城市總體規劃較大修改基本完成,片區、管理區規劃編制穩步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全面完成。慢行交通系統、海綿城市等專項規劃編制完成。346國道太倉段提檔改造工程完工,太瀏快速路(石頭塘—346國道)開工。楊林塘航道整治后期配套工程穩步實施,雙鳳水上服務區主體工程竣工。瀏家港客運站建成使用,科教新城客運站基本完工。第二水廠取水口完成改移。新建城鎮污水管網30.5公里,4個污水處理廠擴建提標工程啟動。220千伏璜涇變、110千伏高橋變等電力工程投運。

城市管理日趨完善。歷時五年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圓滿收官。物業管理信息平臺三期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應急填埋場、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及16個村級生活垃圾分類就地處置項目竣工。環衛保潔機械化率達91%。優化調整公交線路23條。新增城區停車泊位1410個。公共自行車城鄉一體化建設工程(一期)完成,新建站點176個、投放公共自行車2800輛。獲評省優秀管理城市,通過中國人居環境獎復查、首批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城市驗收。

城鄉統籌加快推進。被撤并鎮(管理區)整治提升三年計劃穩步推進,15個管理區管委會全面設置到位,鹿河、岳王、老閘管理區整治提升基本完成。農村建設用地調查、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全國示范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經驗全省推廣,獲評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三優三保”行動和土地整治深入推進,新增耕地1798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7504畝,盤活閑置低效用地1535畝。獲評省土地執法模范市。城廂鎮電站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源頭管控更加嚴格。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工作穩步推進,規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能耗下降8.5%。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擴大至全市域。淘汰落后產能企業75家,關停并轉化工企業40家。完成化工企業泄漏檢測與修復80家、工業堆場揚塵治理15項和華能電廠3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7%。市鎮村三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成運行。嚴厲查處進口廢物加工利用、非法運輸、偷倒固體廢物等違法行為64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PM2.5明顯下降,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74.3%。

環境治理更加有力。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案件整改落實工作“回頭看”扎實推進,55件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全部辦結。“263”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年度52項工作任務、34個重點工程項目基本完成。“散亂污”整治全面推進,關停企業(作坊)264家、治理22家。“河長制”全面落實,巡河護河治河扎實開展,為3400多條河道明確了670名河長,15條黑臭河道整治完成。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城鄉環境長效管理深入落實。關閉不達標畜禽規模養殖點92個,拆除棚舍13.4萬平方米。清理人棚混居面積4.5萬平方米,完成土地整理1709畝。沿江環境整治、沿路沿河沿線整治等成效顯著。

生態建設更加扎實。中心公園、濱河公園東延、西廬園整治提升等生態綠化工程加快實施,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33%。新增農村林地綠地1630畝。建成蘇州市三星級康居鄉村36個、康居特色村1個。新增蘇州市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3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收官,治理率達81%,年度完成105個重點村、特色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新增農村生活污水納管5500戶。通過省級生態園林城市考核驗收。沙溪鎮獲評國家園林城鎮。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普惠共享,社會發展平穩有序。

富民惠民力度加大。出臺富民增收工作意見,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2%、8.4%,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77.8%。城鎮登記失業率1.86%。完成就業創業培訓2萬余人次。新增就業1.2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8.6%。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扶持政策全面落實。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2043名被征地農民納入社保。新建聯合抱團、異地發展等村級物業項目26個4.8萬平方米。6個市級經濟薄弱村實現脫貧轉化。困難群體“一戶一檔一策”精準幫扶機制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4009套、建成3700套。新增繳存公積金職工3.2萬人。

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基層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啟動。在全省縣級市率先出臺《養老服務工作標準》,市老年大學啟動建設,改建護理型養老床位518張,新增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助餐點20個。教育改革穩步推進。四星級高中實現全覆蓋。建成校舍5.6萬平方米,開工19.7萬平方米。校園消防安全提升工程二期、特殊教育學校遷建等工程全面完成。健康“531”系列行動深入實施。市中醫院晉升為三級乙等中醫院。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啟動,瀏河新醫院啟用。異地就醫實現聯網結算。獲評省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市。完成77個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超3000場次。樊村涇元代遺址考古發掘取得初步成果。成功承辦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等重大賽事,中德馬拉松等全民健身活動相繼開展。獲評省殘疾人工作先進市。實現省雙擁模范城“六連冠”。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榜首。

社會治理能力提升。“政社互動”“三社聯動”深入推進,“鄰里家園”項目有效運作。沙溪鎮中荷村獲評全國文明村。社會綜合治理“六個一”聯動機制建設有序推進,網格化聯動中心正式運行。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太倉模式”全省推廣。基層安全監管力量不斷充實,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及指揮監控中心建設順利推進。重大隱患政府三級掛牌督辦項目全部完成。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整治、安全生產大檢查、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等全面開展,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勤政廉政,政府建設不斷加強。

法治政府加快建設。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有效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復議應訴工作規范有序,“建立涉訴行政執法跟蹤查糾機制”獲省政府法制創新獎。政務公開全面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不斷完善。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32件、政協委員提案213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

服務效能穩步提高。“放管服”工作扎實推進,探索實行項目審批代辦制,啟動重點項目高效審批機制,實行服務事項“一網運行”,構建“不見面審批”辦事模式,“不見面審批”事項占比達96.7%。開辦企業、不動產業務、施工許可基本實現“3550”目標。“線下一窗、線上集成”不動產業務新模式全省首創。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高效運行。“12345”民生服務“一號熱線”功能持續拓展,辦理各類訴求60.3萬件。

機關作風持續好轉。“作風效能建設提升年”活動深入開展。“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扎實推進,與群眾的緊密聯系進一步增強。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防錯容錯糾錯、追究慵懶散慢等制度有效落實。節點化、高頻率、大力度的作風督查持續開展。“三公”經費管理不斷強化,辦公用房再利用深入推進,公務用車改革進一步深化。“三責聯審”成效明顯。

同時,應急管理、機關事務、統計、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僑務、對臺事務、兵役、民防、廣電、檔案、地方志、氣象、鹽務、郵政、電信等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扎實工作的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太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國家和省駐太單位,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太倉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經濟發展的質量還不高,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尚需付出艱苦努力;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依然存在;城市功能布局有待完善,田園城市品質內涵還需豐富;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供給仍顯不足;生態保護、節能減排、安全生產任重道遠;機關作風效能建設還要進一步強化,勇擔當、重落實、謀創新的意識有待增強。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更為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8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按照中央、省、蘇州和太倉市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主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準確把握太倉發展新方位,自覺擔當改革開放新使命,全力打造“臨滬科創產業高地、臨江現代物貿基地、現代田園城市樣板、中德合作城市典范”,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根據中共太倉市委十三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標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總目標,高質量建設“兩地兩城”,凝心聚力抓落實,多措并舉促發展,做亮特色、提升能級、補齊短板,努力在創新轉型、改革開放、城鄉融合、民生幸福、社會治理等方面邁上新臺階,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規上工業產值增長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上年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進出口總額保持穩定增長,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切實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更加注重推動發展質量新提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速度和質量、規模和效益、投入和產出、空間和容量、均衡和優質“五大關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

——更加注重激發改革開放新活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推動發展動能轉換。全面落實改革創新戰略,以優質項目、高端載體和龍頭企業為重點,著力調高調優產業結構,加速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拓展開放的范圍、層次、觀念、結構和體制機制,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更加注重提升城鄉融合新品質。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標現代田園城市,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按照系統性思維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城鄉資源整合、布局優化。更大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堅持鐵腕治污,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

——更加注重滿足民生幸福新期盼。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緊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多措并舉落實富民惠民舉措,加大公共服務資源的精準供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切實補齊短板。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進一步做亮太倉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更加注重樹立干事創業新標桿。持續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創新意識,高標定位,高效落實,努力用只爭朝夕的進取姿態、迎難而上的銳意變革、堅持不懈的擔當實干,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和能上能下“三項機制”,進一步營造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在今年各項工作中,將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

一、加快推動轉型升級,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入實施“1+X”系列政策,加快實現“1115”產業發展目標。重點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等產業,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4.5%。全力推進聯合汽車電子、建滔半導體等61個工業重點項目建設,跟蹤服務好鳴志電器、新大洲本田等37個工業經濟新增長點項目,加快七溪生物硅谷、中德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等載體建設,扶持舍弗勒、寶潔等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加快推進“1123”行動,著力培育“隱形冠軍”,壯大行業“小巨人”方陣,做大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集群。積極推進“兩化融合”。支持企業智能化改造,建成10個蘇州市級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物流貿易、金融、電子商務、電子競技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全力推進耐克二期、斯凱奇、恒大童世界、復星文旅等39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新引進和培育總部企業5家。支持企業掛牌上市,新增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集聚物貿總部企業,全力建設臨江現代物貿基地。加快建設太倉港集裝箱碼頭四期工程,積極打造長江水運集散中心、港口航運物流運營中心、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等。緊盯上海自貿區、大虹橋商務區等功能區域,大力引進滬上總部經濟、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產業,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合作共建。

優化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完善“四個十萬畝”農業布局,提升農業信息化、科技化發展水平。加快推進農業“雙10”園區體系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2萬畝、“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10個。大力推進“三品”和地標農產品建設,新增獲證產品50個。強化“互聯網+”農業發展,培育蘇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以上。開展職業農民精準委培,新增職業農民1000人。大力推進農旅融合,推出3條農業旅游精品線路。積極創建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支持發展實體經濟。全面貫徹落實上級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用能用地成本等,進一步加大企業服務力度,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全力推進紡織化纖、石油化工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提高技術裝備和工藝質量水平,技改投資保持穩定增長。用好工業大數據平臺,建立健全以差別化政策為核心的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機制。進一步改革工業用地供地方式。加快清理處置批而未供土地,盤活閑置低效用地1500畝。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擴大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支持面,有效運作應急轉貸資金、風險補償資金。堅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扎實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持續推進發展動能轉換。

著力增強創新動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五百工程”,推進科技型企業增量提質,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繼續推進“雛鷹計劃”“瞪羚計劃”等,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5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37.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5.6%。申請發明專利4200件,授權發明專利42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7件。積極實施“婁東英才”“人才新政20條”等系列人才政策,新增各級科技領軍人才超40名。

著力優化創新載體。深度參與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全力推進高新區、大科園創建國家級,深化綜保區、生物港、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開發建設和提檔升級,持續打造臨滬科創產業高地。加快引進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和項目,新引進大院大所2個,新增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5個。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來太設立創新創業基地。發揮科技鎮長團優勢,深化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交流合作,新增政產學研金介合作項目200個,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著力完善創新服務。完善“雙創”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新增眾創空間2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建設江蘇—德國知識產權國際服務太倉平臺。設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信息化平臺和實體化服務窗口。設立創新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運作好科技創新基金、科技人才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等,鼓勵創業投資機構投資中小微科技企業。深入推進商標戰略,新增馬德里注冊國際商標10件。

三、加快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豐富特色發展內涵。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更大力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開展沙溪鎮、瀏河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落實國開區全鏈審批賦權事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二十證合一”。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環保監測監察體制改革。深入開展政經分開改革試點。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優化存量債務結構,降低債務成本。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系,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放大“對德合作”優勢。全力提升對德合作層級,深化對德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快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充分發揮對德合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加強對德經貿合作,推進中德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中德國際綠色節能技術轉化中心等載體建設,新增德資項目20個,推動中德企業融合發展。做亮雙元制職業教育品牌。辦好中德技術轉移高峰對接會、中德合作智能制造供應商及方案解決大會、第十一屆德國“太倉日”、中德企業合作基地授牌十周年等系列活動,持續提升對德合作國際國內影響力。

拓展開放合作空間。緊扣深耕德國、拓展歐美、緊盯日韓、集聚央企的理念,突出科技含量、資源節約和貢獻程度,創新招商選資模式,強化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項目招引,超前儲備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新增注冊外資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億美元。實施外貿穩增長系列政策,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擴大信用保險覆蓋面,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做大一般貿易。鼓勵外包企業做大規模,接包合同額、離岸執行額保持穩定。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切實做好精準對口幫扶工作。

四、加快促進城鄉融合,著力提升田園城市品質。

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多規融合水平。全面完成城市總體規劃較大修改工作,加快推進片區規劃全覆蓋,完成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專項規劃編制。提升主城區首位度,統籌抓好陸渡、天鏡湖、金倉湖等片區開發建設,完善港城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構建“一心兩湖三環四園”田園城市生態體系,推動中心公園、環城生態廊道、濱河公園東延、植物園等重點工程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優化對滬交通體系,加快滬通鐵路、蘇南沿江鐵路、岳鹿路等工程建設。繼續完善太倉港集疏運體系。實施鐵路場站、太瀏快速路、農村公路提檔升級等工程。優化城鄉公交線網。完成十八港北樞紐工程。建成投運500千伏東吳—太倉線路、110千伏板橋變等工程。

強化城市精細管理。啟動“城市雙修”規劃編制,開展老小區海綿設施和綠色社區改造試點。完善拆遷安置政策。加快實施城區勝利村等地塊改造,啟動古松弄等地塊改造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深入實施城區背街小巷提檔改造工程。扎實開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工作。實施城鄉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計劃,完成23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就地處置項目。啟動建筑裝潢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繼續推進主城區城管進社區工作。新增城區停車泊位1000個,建設主城區智慧停車系統。完成公共自行車城鄉一體化建設工程(二期)。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支持村級經濟抱團發展、聯合發展、異地發展,啟動新一輪經濟薄弱村幫扶工作。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完善農村集體資產交易體系,建立農村集體資產地理信息庫。加快完善農村功能配套,繼續推進被撤并鎮(管理區)整治提升工作,完成新毛、新塘、王秀等6個管理區的整治提升,啟動歸莊、瀏家港等4個管理區的整治提升。深入推進“三優三保”工作,扎實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繼續實施農水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加快打造美麗鄉村,建設蘇州市三星級康居鄉村30個以上、康居特色村1個和特色田園鄉村3個以上。

五、加快完善民生供給,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健全社會保障網絡。持續打造全覆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實施就業創業政策,全面提升富民質效。實施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工程。推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進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高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加大對困難“二無”老人、支出型貧困家庭等救助,建好慈善愛心救助中心。加快養老社會化改革,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進醫養結合。加快市老年大學、區鎮養老機構等設施建設,新增20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助餐點和2所鎮老年大學。完善擁軍優屬服務網絡。扎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完善教育衛生服務。優化基礎教育資源布局,啟動省太中專港城校區、半涇路地塊小學等22所學校新改擴建工程,完成市一中、鎮洋小學及幼兒園等8所學校新改擴建工程。開展“師資建設推進年”活動,拓展備案制教師試點范圍。加大優質社會辦學資源和國際教育品牌引進力度。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持續開展健康“531”系列行動,深化分級診療、醫聯體組建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工程。確保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

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文明太倉”市民大行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亮婁東文化品牌。推進36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啟動市美術館新建工程,加快24小時城市閱讀空間等建設。推進電視高清化改造。辦好“文化書場”“歡樂文明百村(社區)行”等文化惠民活動。推進天鏡湖文化科技產業園等建設,加快引進重大文化項目。做好沙溪古鎮江南水鄉申遺。承辦好國際田聯世界競走團體錦標賽、中國武術王中王爭霸賽等賽事。

辦好政府實事工程。全力推進8大類24項政府實事工程。

六、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顯著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著力推進電力、化工等行業循環生產。加快天然氣發電項目建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60家,關停并轉化工企業28家。加快環境風險企業“八查八改”達標建設,完成22個行業全面達標排放評估。開展新版排污許可證核發。在電鍍、印染行業全面推行IC卡超標預警系統。對排污企業全面開征環保稅。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整改落實工作“回頭看”。持續開展“263”專項行動。繼續開展骨干河道整治、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完成12條黑臭河道整治,提升瀏河閘、新豐橋鎮等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完成60家工業企業和93家汽修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嚴格執行禁養區制度,強化畜禽養殖綜合治理。加大“散亂污”整治力度,繼續做好沿路沿河沿線整治。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開展整治工作后督查。

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制度,開展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加強環保事中事后監管,實施“一諾三關”。深入推進“河長制”,抓好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擴建提標工程,新增城鎮污水管網30公里。強化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建成啟用中藍環保項目。嚴厲打擊非法跨界轉移固體廢物違法行為。打造秸稈綜合利用“太倉模式”。

七、加快創新社會治理,合力維護社會安定和諧。

擴大多元共治成效。深入推進“政社互動”“三社聯動”。加快建設“智慧社區”。實施80個“鄰里家園”社區服務社會化和100個社區“微治理”項目,建設16個社區鄰里生活館。在城市社區全面推行“全科社工、綜合受理”服務模式,開展社工人才服務月活動,引進和培育社工領軍人才、重點人才10人,壯大社工人才隊伍。拓展“社創空間”功能,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和監管。

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社會綜合治理網格化聯動機制,運行全市三級聯動中心,實現“一個平臺高位協調、一個號碼服務社會、一個APP管理城市”。用好“陽光信訪”信息系統,強化初信初訪辦理,提高基層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改革。加大普法責任制落實,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做好“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工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狠抓安全穩定工作。深入推進“雪亮工程”,打造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資源共建平臺,加強綜治視聯網、治安防控“六張網”體系和科技強警信息化建設。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嚴抓安全生產,持續加強危化品、涉爆粉塵、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職業衛生等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和事故預防雙重機制建設。開展“出租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等專項行動,健全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流程化、標準化工作機制。持續推進“明廚亮灶”,開展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專項檢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積極開展應急演練。

八、加快提升作風效能,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建設法治型政府。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強化決策實施效果評估。完善法律顧問委員會工作制度。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模式。深入開展政務公開,辦好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微信,加強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及時準確回應社會關切。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聽取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

建設服務型政府。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服務意識,加大督促檢查力度,提高服務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進一步落實“放管服”舉措,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組建市行政審批局,實現審管分離,努力打造高效審批“太倉速度”。全面推進政務“一張網”運行,強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著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優化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拓展“12345”熱線等綜合服務平臺功能。

建設廉潔型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自信”,強化“四個意識”,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加強學習和實踐,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強化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加大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力度,狠抓反腐倡廉工作。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嚴控“三公”經費支出。認真落實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部署。切實增強審計監督實效。

各位代表,新時代催人奮進,新目標呼喚擔當。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真抓實干,主動作為,全力譜寫新時代太倉發展新篇章,為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文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