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太倉市政府門戶!| 用戶中心
智能問答|無障礙瀏覽|繁體版|English

2009年太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來源:統計局發布時間:2016-07-20 09:26瀏覽量:字體:

太倉市統計局

2010年2月25日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和太倉自身加快發展的嚴峻考驗,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促發展促進步”總體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全力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經濟運行

  綜  合

  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12.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66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355.35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232.00億元,增長22.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0134元,增長13.4%。全市三次產業比例為4.0:58.1:37.9。

  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38.3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8.8億元,增長17.2%。地方一般預算支出54.73億元,增長16.1%。

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支情況

指    標

單位

2009年

比上年+、-%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612.01

15.8

  第一產業

億元

24.66

4.5

  第二產業

億元

355.35

12.9

  第三產業

億元

232.00

22.3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90134

13.4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

億元

58.80

17.2

  地方一般預算支出

億元

54.73

16.1

  農林牧漁業

  農林牧漁業穩定發展。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22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農業產值16.96億元,增長3.0%;畜牧業產值11.06億元,增長11.9%;漁業產值8.78億元,增長7.5%。全年糧、棉、油種植面積分別為30.53千公頃、0.44千公頃和3.22千公頃,糧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總產量分別達到208394噸、535噸和7856噸。全市生豬存欄16.2萬頭,出欄22.9萬頭;家禽存欄756萬羽,出欄2129萬羽;水產品產量3.15萬噸,其中海水產品1.40萬噸,淡水產品1.75萬噸。

種植業主要產品生產情況

產品名稱

播種面積(千公頃)

總產量(噸)

產品名稱

播種面積(千公頃)

總產量(噸)

  糧食作物

30.53

208394

  芝麻

0.03

59

  棉花

0.44

535

  糖料

0.06

2502

  油料作物

3.22

7856

  #甘蔗

0.06

2502

  #花生

0.26

897

  蔬菜

12.69

404257

  油菜籽

2.93

6900

  瓜果

0.9

26901

  農業機械化穩步推進。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2.6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671臺,小型拖拉機66臺。農作物機耕面積41千公頃,其中小麥12.3千公頃,水稻15.5千公頃;農作物機播面積18.7千公頃,其中小麥9.8千公頃,水稻0.9千公頃;小麥、水稻機收面積分別達到了12.3千公頃和14.9千公頃。

  現代農業建設加速發展。全市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41萬畝,累計面積達24.5萬畝,其中新增高效設施面積1.21萬畝,設施農業總面積超過5.4萬畝。積極開展“10萬果苗、10萬林苗進農村”活動。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建成開放恩鈿月季公園,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月季高峰論壇。

  工  業

  工業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5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66.56億元,增長7.3%。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188.6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6.2%,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443.85億元,增長1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077.30億元,增長2.2%。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全年實現利稅總額121.94億元,增長36.6%;利潤總額71.55億元,增長5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103.28億元,增長39.2%;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64.80億元,增長56.6%。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13.49%。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441家,較上年凈增341家。年銷售額突破億元企業169家,其中超20億元企業10家、超40億元企業1家。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品產量

比上年+、-%

  紗

137133

29.1

  布

萬米

4260

-10.4

  服裝

萬件

3764

5.8

  人造板

立方米

9955

5.5

  家具

1999742

-30.8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2046899

26.7

  潤滑油

501819

39.5

  液化石油氣

102808

18.2

  化學農藥原藥(折有效成分100%)

8860

4.7

  涂料

11537

7.2

  初級形態的塑料

149857

-1.6

  化學藥品原藥

753

52.1

  化學纖維

728310

13.8

  塑料制品

88597

0.7

  水泥

2011162

8.0

  銅材

43366

45.3

  兩輪腳踏自行車

1065940

-48.1

  交流電動機

千瓦

2060854

-26.1

  發電量

萬千瓦小時

2855704

-0.6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8798

8.9

  建筑業

  建筑業穩步發展。資質以內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41.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建筑企業施工房屋建筑面積261.29萬平方米,增長30.7%;房屋竣工面積158.77萬平方米,增長30.3%。

  房地產業

  房地產業高速發展。市場剛性需求得到釋放,全市商品房銷售走出低谷,房產交易比較活躍。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1.03億元,比上年增長4.6%,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4.4%。商品房施工面積360.51萬平方米,下降3.7%。商品房銷售面積143.15萬平方米,增長174.3%,其中住宅實現銷售108.56萬平方米,增長198.8%。商品房實現銷售額68.28億元,增長209.4%,其中住宅實現銷售額49.62億元,增長256.7%。全年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積63.23萬平方米,增長36.6%,其中住宅42.73萬平方米,增長251.4%。

  交通物流業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30.09億元,比上年增長20.0%;運輸能力不斷增強,完成貨物周轉量108372萬噸公里,同比增長21.5%。開通了對接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的滬太快線。年末共擁有汽車64056輛,其中,客車55762輛,增長21.9%;私牌汽車49688輛,增長22.6%。全年實現郵政業務收入8283萬元,發送函件733萬件,特快專遞203萬件,報紙2687萬份。

  現代物流加快發展。榮獲全國物流中心城市最佳投資環境獎,太倉港物流園被評為中國物流園區50強。保稅物流中心正式封關運作。全力推進太倉港開發,基本完成集裝箱三期工程,全面投運武港、陽鴻、水上搜救中心等碼頭。新辟加密韓國、日本近洋航線4條、內貿干線3條。太倉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164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51萬標箱,分別比上年增長29.0%和4.3%。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活躍。成功舉辦了房地產展銷會、江海河三鮮美食節、羊肉美食節、首屆旅游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落實“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確定了定點銷售網點135家,截至年底,全市銷售家電下鄉產品、以舊換新產品23443臺(件),銷售額7636萬元,財政補貼726.6萬元。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59億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103.6億元;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6.99億元。城鄉消費市場有效激活,城市消費品零售額達到78.02億元,農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2.57億元。全市重點商貿項目6個,商業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

  金融業

  金融機構合理增加信貸投放。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22.28億元,比年初增加171.39億元,增長38%;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240.24億元,增加36.01億元,增長17.6%。外匯存款余額22937萬美元,增加1161萬美元,增長5.3%。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29.77億元,比年初增加145.36億元,增長37.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169.80億元,增加17.18億元,增長11.3%;中長期貸款余額為311.36億元,增加115.87億元,增長59.3%。外匯貸款余額為48733萬美元,增加26873萬美元,增長122.9%。

  證券、保險業

  股票交易活躍。期末證券開戶數42145戶,比上年末增長14.6%,全年證券交易額503.72億元,比上年增長86.4%。保險業務穩定增長。全市實現保費收入86720萬元,增長17.8%。其中人壽險保費收入53073萬元,增長11.8%。全年保險業務賠付28325萬元,下降10.6%;賠付率49.9%,下降17個百分點。

  旅游業

  大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全市完成旅游項目建設投入8.19億元;接待國內旅游人數23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實現旅游總收入28.22億元,增長10.7%。舉辦了“首屆旅游文化節”、美食節、牡丹節、自行車嘉年華、雙鳳羊肉節等一系列旅游節慶活動。成立“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建立“2010上海世博會太倉游客中心”,新增四星級賓館2家。金倉湖被確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江蘇省濕地公園。

二、開放型經濟

  利用外資

  利用外資量增質升。完成注冊外資14.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7.47億美元,增長1.7%。新批境外企業3家,中方境外投資總額0.23億美元,增長19.4%。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新增服務外包企業31家,3家企業通過CMMI3級認證,完成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1.16億美元,增長269%,離岸執行額0.51億美元,增長153%。

  德資優勢繼續鞏固。新增德國直接投資項目9家,注冊外資1.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2.7%;到帳外資0.85億美元,增長54%。德資企業累計已超過140家。港臺資本成為引資主力。引進港臺項目52個,注冊外資8.42億美元,增長17.9%,到帳外資3.71億美元,增長117.3%,占比分別為60%和50%。

  對外貿易

  外貿出口降幅收窄。面對外需萎縮的不利局面,我市出臺促進外貿進出口發展的獎勵辦法,扶持外貿出口,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各類展銷會,全力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對外貿易探底企穩,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4.79億美元,其中出口27.78億美元。成功舉辦了走進德國—慕尼黑太倉日、海峽兩岸港口物流與制造業合作對話大會、首都企業家俱樂部(太倉)論壇和赴臺經貿招商等活動,促成了一批重大項目的簽約和落戶。

  引進內資

  引進內資結構優化。全市引進內資項目547只,新增投資總額125.45億元,新增注冊資金49.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引進內資實際到賬87.06億元。注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項目154只,注冊資金45.07億元,分別占比28.2%和91.3%。從產業分類看,引進第一產業項目3只,注冊資金0.22億元,占比分別為0.6%和0.5%;第二產業項目202只,注冊資金22.05億元,占比分別為36.9%和44.7%;第三產業項目342只,注冊資金27.09億元,占比分別為62.5%和54.9%。

三、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市以重大項目為抓手,著力擴大基礎設施,力促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40.57億元,增長3.9%;服務業完成投資143.23億元,增長28%。從地區分組看,城鎮投資完成204.68億元,增長11.1%;農村投資完成79.59億元,增長24.9%。全市新增固定資產181.39億元。

  城鄉建設

  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成成果編制。城鄉規劃全覆蓋工作進一步加快。做好了疏港交通和對接上海綜合交通規劃建設的前期工作。

  加快新港城開發,建成投運聯檢大樓、鄭和國際酒店等一批配套設施,基本完成了行政服務中心、商務辦公樓等建設。有序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推進行政商務中心、五洋廣場、華旭財富中心、發展大廈等一批工程建設,完成10萬平方米老小區綜合整治,對婁東小區、興業小區和中心菜場實施改造;完成對太平路、縣府街、上海西路等道路提檔改造;啟動鹽鐵塘景觀帶改造。建成風情水街海運堤一期工程,協調推進南郊新城區建設。

  完成了沿江高速339省道復線、城區互通和通港路東段、鄭和路、新港路改造等工程,開工建設岳鹿路南延、協星路北延和鹿北路。建成投運汽車客運中心公交樞紐站和朝陽路公交首末站。推進數字化城管建設,完成了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繼續實施長江江堤修復加固、圩區治理達標、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工程,推進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和供水管網建設,鋪設污水管道33.5公里,抓好了40個村生活污水治理,維修改造市級農橋30座。新增林地、綠地1.52萬畝。實施了220千伏昆太輸變電、110千伏陸渡變增容等工程。榮獲省節水型城市稱號,居民住房改善項目通過省人居環境范例獎考核。列為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試點城市。

  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重點治理55家畜禽養殖場,首次開征了20家奶牛養殖場排污費30余萬元。完成了275家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征收排污費5410.70萬元。獲得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8186個,污染源監測數據38116個,完成各類驗收監測338家。全市COD減排量1300噸,SO2減排量238噸,分別削減6.7%和6.9%。實施重點節能技改項目22只。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水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國華太電被命名為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18家企業通過ISO14000認證,40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全年企業提出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方案近600余個。

四、社會事業

  科  技

  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果。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85%。順利邁入國家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中德企業合作基地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全國專利保護重點聯系基地,系全省第一家。科技創業園獲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稱號。太倉科技創業園被江蘇省人事廳批準設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LOFT工業設計園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重點服務業集聚區和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全年共組織申報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30家,申報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83只,申報各級各類科技項目150余項。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35家,達成產學研科技合作項目48只。

  全年專利申請量3434件,比上年增長0.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05件,增長58.8%。專利授權4090件,增長180.3%;發明專利授權51件,增長183.3%。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6件。申報省名牌產品21只,發布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3項。

  全年共達成產學研科技合作項目48項。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新增蘇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蘇州市級外資研發機構8家,江蘇省級外資研發機構4家。

  教  育

  教育現代化穩步推進。全市擁有學校83所,在校學生72034人,畢業生15956人,教職員工總數5444人。學前三年入園率為100%,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0%,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為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9.5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6.08%。高中4所,在校學生5965人,招生數1869人;高等院校1所,在校學生5465人,招生數2077人;職業高中1所,在校學生3606人,招生數1258人。全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保持在99.5%以上,幼兒園在園幼兒11598人。目前全市星級高中覆蓋率達到100%,其中四星高中占50%。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裝備100%達省二類裝備標準。省優質園比例達70%。

  衛  生

  全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16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診、所和醫務室6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480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94人,其中執業醫師1046人,分別比上年增長0.4%、8.3%和1.5%。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全市農村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1%。

  市一院遷建工程穩步進行之中。中醫院病房樓擴建工程積極推進。新區社區服務中心易地建造工程進入裝修階段。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

  文  化

  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市文化藝術中心、圖博中心工程加快推進;圖書館、博物館和文化館做好新館的布館方案。通過了“全國文化先進縣(市)”的復查,被評為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市)。

  文藝精品新作連創佳績。認真抓好建國60周年“紅歌會”、“魅力東方迎世博—走進太倉”大型電視直播活動、“張曉峰從藝60周年作品音樂會”。大型現代滬劇《金桂飄香》赴蘇州及各縣市(區)演出10場;首次在蘇州舉行了建國60周年群眾文藝大會演(太倉專場)演出;舉辦了第二屆業余文藝團隊“百團大展演”活動;全市8臺數字電影放映機下鄉為群眾免費放映數字電影1434場次;成功承辦了宋文治先生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活動和中國書畫名家館第十四屆年會。

  體  育

  體育工作扎實推進,全民健身活動邁向長效化。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活動,成功舉辦第三屆百村籃球、乒乓比賽,“第五屆‘婁東之春’藝術節暨‘環保杯’金倉湖風箏節”、“蘇爾馬杯籃球聯賽”、“太倉市殘疾人文體藝術節”、“太倉市首屆公安系統體育運動會”等等各單位、協會、系統的體育運動會和文體藝術節。成功承辦全國橋牌A類俱樂部聯賽(第一站)、全國農民武術比賽暨第七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江蘇省縣組田徑賽、全國青年男子排球冠軍賽、全國女排錦標賽、中伊男排國際邀請賽、全國優秀青少年乒乓球調賽以及第二屆太倉海峽兩峽橋牌邀請賽。

  在省青少年縣級田徑賽中,我市運動員共奪得了8塊金牌、4塊銀牌、2塊銅牌,位居金牌榜第三,并以166分列總分榜第四;市少兒武術隊參加江蘇省青少年武術比賽獲1金2銅的成績;還有2名運動員參加第七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中獲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朱棣文小學女子手球隊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小學生手球錦標賽獲第三名。在十一屆全運會上,太倉籍選手張曉一在男子跳遠比賽中以8.27米成績奪得冠軍,是太倉運動員奪取的首枚全運會金牌。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  口

  全市年末戶籍人口46.72萬人,比上年增加885人。人口出生率為5.79‰,死亡率為7.88‰,自然增長率為-2.09‰;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26.40萬人,非農業人口20.32萬人。常住人口68.68萬人。按常住人口計算,城市化率達到57.42%。

  就  業

  實施積極就業政策,關注民生之本,推進充分就業。完善再就業政策,核發《就業援助證》1682份,發放穩定崗位補貼266.11萬元,對就業援助人員實施公益性崗位按5%-10%的比例援助安置,審核公益性崗位單位5家、核定公益性崗位760個,核發5家公益崗位“兩項補貼”174人,補貼金額89.96萬元;開展大學生就業專項促進工作,審核認定“青年見習基地”20家。推進公益性和公共性培訓工作,全年共完成培訓60723人,其中技能培訓11299人。完成考核鑒定各類技術人員12833人。

  全市勞動年齡段人口249501人,其中農村勞動力人數12530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率達87%,就業率達96%。全年市鎮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舉辦現場招聘會506期,專場招聘會18期,累計進場招聘單位達13380家次,進場求職人員達27萬人次,累計求職登記75882人次,安置就業18357人。全市農村勞動力充分轉移鄉鎮達標率100%,城鎮登記失業率2.25%。

  社會保障

  實行政策關懷,推進社會保障。全市46萬城鄉居民各類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醫療保險參保率均保持在99.6%以上。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單位6149個,參保人數23.83萬人,醫療保險參保單位7029個,參保人數30.89萬人;社保基金總收入24.64億元,比上年增收64163萬元,增長35.2%。社保基金當期結余7.22億萬元。滾存結余31.96億萬元。城鄉老人各類社會養老保障享受率達99%以上,且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被征地農民月平均養老金547元,老居民月平均養老金610元。老年農民政府養老補貼月平均138元,農保養老金月平均239元。企業基本養老金平均1309元。農民補充養老保險目前已經參保10804人。養老保險農保轉城保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農保轉城保8130人。

  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不斷提高。落實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城保由每人每月360元調整到410元,農保由每人每月250元調整到310元。全年共為4162戶7511人社會救助對象發放低保金1713.46萬元,完善醫療救助辦法,共為55441人次醫療救助對象發放醫療救助金671.6萬元,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45人次。募集慈善資金920.77萬元,其中定向捐款625萬元。組織“助百名貧困學生圓夢”活動,發放助學金137.27萬元。對全市61名低收入家庭尿毒癥患者慈善救助,發放救助金61萬元。全市慈善超市30家,在村、社區、超市設慈善捐贈箱288只。新增經濟適用房4萬平方米,首批73戶家庭入住。福利彩票銷售實現新增長,全年銷售總額6370萬元,比上年增加1828萬元,增長40.3%。全市納入養老服務中心管理的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已達1000多人次,新增居家養老服務對象200人,榮獲中國長壽之鄉、省雙擁模范城“四連冠”。全市共發放優待金350余萬元,臨時補助28余萬元。全年共為2169名9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尊老金125.31萬元,為65位百歲老人發放尊老金10.6萬元。

  城鄉居民生活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7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0%。城鄉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69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532元,分別增長4.7%和18.5%。食品消費結構繼續優化,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城鎮居民為34.4%,農村居民為34.4%。城鎮和農村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分別為18.5%、18.1%。

  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家用空調255臺、電話323部、照相機67架、家用電腦90臺、熱水器113臺。

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項  目

單位

  擁有量

項  目

單位

擁有量

  家用汽車

32

  照相機

67

  洗衣機

106

  微波爐

97

  電冰箱

108

  空調器

255

  彩色電視機

223

  淋浴熱水器

113

  家用電腦

90

  普通電話

111

  組合音響

36

  移動電話

212

  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彩電203臺、輕騎和摩托車155輛、熱水器102臺、移動電話236部、家用空調162臺、家用電腦45臺。

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項  目

單位

擁有量

項  目

單位

擁有量

  家用電腦

45

  微波爐

58

  電冰箱

114

  熱水器

102

  彩色電視機

203

  輕騎和摩托車

155

  空調機

162

  移動電話

236

  城鄉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5平方米,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73平方米。

  市場物價

  市場價格總體水平呈平穩下降趨勢。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0.9%。從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指數看,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上漲幅度最大,上漲1.3%;交通和通訊類價格降幅最大,下降了3.9%。食品下降幅度為2.6%,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為油脂,下降14.7%,上漲幅度最大的為鮮菜,上漲7.4%。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項  目

  價格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99.1

  1.食  品

97.4

  2.煙酒及用品

100.9

  3.衣  著

100.3

  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101.2

  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101.3

  6.交通和通信

96.1

  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0.4

  8.居  住

99.4

 

        受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經濟環境不穩定因素較多等的影響,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矛盾也比較突出,主要是工業經濟規模偏小,外貿出口脫幅明顯,實體投資相對乏力,轉型升級壓力較大。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奮力開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相關文件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彩88-欢迎您